书城养生您不可不知的500个健康误区
12162900000004

第4章 起居养生误区 (1)

第二章 起居养生误区 (1)

漱口水天天漱,清凉干净

医用漱口水不提倡每天使用,医院药用漱口水的使用更要遵医嘱。很多人认为漱口水方便又管用,漱完后口腔感觉清凉而干净。实际上,口腔里也有多种菌群,这些菌群平衡才能有效防治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现在的一些漱口水,尤其是医院里医师给患者开的漱口水大多含有消炎成分,消炎成分往往会抑制某一类口腔菌群,另外一类菌群就会相对增多,导致口腔菌群失调。比如,口腔内厌氧菌过多会诱发牙周炎,更容易形成牙石;而乳酸菌过多会引起龋齿。所以,漱口水不宜长期频繁使用,使用药用漱口水最好遵医嘱,在口腔炎症消除后最好不要再使用药用漱口水作为日常口腔护理用品,最好的口腔护理还是天天坚持刷牙。

刷牙直上直下,持续时间短

刷牙的正确方法应该是牙刷和牙齿呈45°,上下轻刷,在牙齿咬合面前后轻刷,每个刷牙位置至少应该轻刷10次,每次刷牙时间至少持续3分钟,这样才能彻底有效地清除口腔里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对于一些难以清除的部位还可以用漱口水和牙线配合清洁。

挤含氟牙膏超过1厘米

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早已深入人心,提起口腔保健,人们首先想起的一定是含氟牙膏。但是,含氟牙膏也有不良反应,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氟牙症。大多数含氟牙膏无一例外地突出氟对牙齿的益处,但只字未提氟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只有少数品牌在外包装上注有一行提醒文字:“7岁以下儿童每次用量不要超过1厘米膏体。”氟的防龋作用与产生毒性的剂量界限很小,摄入过量氟,牙齿上会产生斑点,这就是氟牙症,而且患者多为儿童。这是因为儿童吞咽控制能力不完善,刷牙时误吞含氟牙膏的机会多,造成氟的摄入量加大所致。由于牙膏一般无使用须知、适用人群和用量,就造成了大人小孩共用一种牙膏,而且存在像电视广告演示的那样把牙膏挤满牙刷的现象。因此,使用含氟牙膏时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厘米,儿童最好不要使用含氟牙膏,或在家长的指导下慎重使用。

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牙膏

药物牙膏对某些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牙膏,会使口腔中的部分细菌慢慢适应,产生耐药性,这就等于药物牙膏不起作用了。因此,我们在使用药物牙膏时,应定期更换不同作用的牙膏。

孕产妇不能刷牙

民间有孕产妇不能刷牙的说法,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陈规陋习。孕妇如果有口腔炎症,病菌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早产。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对早产儿与其母亲口腔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调查,他们在一些早产儿体内发现了与其母亲口腔内存在的细菌相对应的抗体,证实有些早产与母亲患有牙周疾病有关。在发达国家,死婴中有2/3是早产造成的,而其中有18%的早产与母亲的口腔疾病有关。所以,孕妇应在用餐之后用软毛牙刷刷牙,保持孕期口腔卫生,既可洁齿护牙,又是保护胎儿的重要措施之一。

很多人认为,产妇刚刚生完孩子,月子里不能着凉,最好不要刷牙。其实这也是个很大的误区。孕妇怀孕期间因激素的影响,牙龈对牙菌斑的刺激反应更加强烈,牙龈炎发生得更为频繁。所以,怀孕前就应该进行口腔检查,进行洗牙等清洁治疗,防止孕期牙龈炎的发生,防止对胎儿的传播。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并未完全恢复正常,加上坐月子期间营养充分,运动减少,口腔易充血,如果不清洁,更易发生牙龈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所以产妇在月子里应该坚持每日用温水刷牙。

牙膏中木糖醇含量越高护齿效果越好

有些报道过分宣传口香糖中木糖醇的作用,使消费者误认为木糖醇含量越高防龋效果就越好。其实,木糖醇只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糖类代用品,含有木糖醇的无糖口香糖的护齿作用主要源于唾液。木糖醇作为无糖口香糖的甜味剂不会被致龋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所以它不会腐蚀牙齿。咀嚼无糖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分泌,唾液能中和口腔内的酸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还可帮助牙齿的再矿化,参与牙齿脱矿部位——小龋斑的早期修复。实验表明,口香糖中的木糖醇含量多少并不影响防龋效果,如加拿大的坎德曼所做的为期2年的临床试验表明,木糖醇含量为15%和65%的无糖口香糖在防龋效果上没有差别。

用盐刷牙既消毒又洁齿

有些人喜欢用盐刷牙,认为盐既消毒杀菌,又能磨白牙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食盐的颗粒是相当粗糙的,即使是精制食盐也如此,如果长期使用,会造成牙齿表面牙釉质的极大损耗,损坏牙齿。至于消毒杀菌,一般18%~25%的浓度效果最佳,但刷牙时,盐水很快被水冲淡洗掉,无法充分发挥杀菌作用。因此,用盐刷牙不科学。

用硬牙刷刷牙好

口腔科医师在临床中经常发现,有些患者的牙齿牙釉质薄弱,常伴有酸痛感。为什么会这样呢?罪魁祸首就是硬牙刷。如果常年累月用硬牙刷刷牙,会极大地耗损牙釉质,所以应选用软硬适中的牙刷。

多吃钙片预防蛀牙

有些家长常叫孩子多吃钙片,认为这样可防蛀牙,这是误解。在牙生长期,牙一旦形成,与血液中钙质的交换极其有限,所以发生蛀牙时,无法用钙片来补充牙齿损伤或防止蛀牙的产生。预防蛀牙要注意口腔卫生,使含氟化物的牙膏。

牙齿白就健康

严格说来,“牙齿白就健康”的说法并不准确。牙齿并不是纯白的,而是呈一种微黄色而有光泽的半透明状,牙齿太白并不见得就是好事。如有些地方饮用水含氟量太高,牙齿就呈粉笔状的白,而且丧失了光泽,这反而是一种病态。

矫正牙齿越早越好

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因为儿童生长发育尚未定型,过早矫治不但劳而无功,还可能影响牙齿的生长发育。据统计,我国有近30%的儿童牙齿错颌畸形。不同的错颌畸形,进行矫正的最佳年龄也不相同。孩子在半岁开始长牙,到2~5岁出现乳牙,而从乳牙期到替牙期(6~12岁),牙齿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牙颌正处于调整时期,如果只是普通的个别牙齿形状倾斜,而且大部分牙齿还没换好,那么可能是因为孩子的不良习惯导致,例如伸舌吮指、咬物,这种往往可以部分自行纠正。

对于严重影响孩子上下颌骨生长、打乱牙齿正常生长的错颌畸形,例如“地包天”(下颌前牙比上腭突出)、“暴牙”(上腭前牙比下颌前牙突出)就需要牙医鉴定,再进行矫正。一般情况,错颌畸形并不是越早矫治越好,其最佳矫正年龄段是6~12岁,就是由乳牙期过渡到替牙期这段时期。在这个时期,恒牙长出,且生长和自行恢复速度比较快,进行矫正不会影响到其他牙齿的正常生长。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颌面部发育仍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而牙齿矫正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潜力,从而使牙齿移动及牙槽改建的效果达到最佳水平。不过,也不是所有牙齿的缺陷都适合在这个年龄段矫正。对于严重的骨性错颌畸形,不能单纯用正畸的方法来完成矫治,必须等到18岁以后的成人期配合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

矫正牙齿不过是为了美观

不完全如此。除了美观,更主要的目的是:①有利于口腔卫生,预防或减少牙病;②能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有助于营养消化和吸收;③可避免口腔黏膜的干燥,增强口腔对外部感染的抵抗力;④有利于矫正说话时的口齿不清。

床头放闹钟

上班族常常在床头放个小闹钟,这虽然能将我们从美梦中唤醒,但也可损害我们的健康。日本工业健康国立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闹钟突然响起对心脏的坏处:被突然响起的闹铃惊醒的参加试验者,比睡到自然醒的试验者血压更高,心率更快。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里已很疲劳,有天天睡不醒的感觉。如果你在深睡时突然被唤醒,对你的工作和学习时思考问题的能力无疑将受到影响,就像喝醉了酒的感觉,昏昏沉沉。虽然现在的电子闹钟声音锐耳,但它们仍然会产生电磁场对健康也有影响。如果要用电子闹钟的话,也要离床头至少1米远的距离。

正确的做法是,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居,让你的生物钟将你正常唤醒。

习惯在床上思考明天应做的事情

最好将卧室的功能单纯化,使卧室的功能纯粹到只是睡觉。第二天工作上的事,必要时你可以在上床15分钟前,在纸上简要写下几条,以便让你不致感觉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该做的事。如果白天的烦恼伴你上床,可能造成你不能尽快入睡,进而失眠,造成你次日的精神不振,影响工作。

平时睡得少,双休日多睡可补充体力

再也没有比打破生理时间更糟糕的事情了。一般人生活周期混乱最容易发生在周末,如果你周五和周六晚至次日凌晨睡觉,下午才起床,你会很容易患上“周日失眠症”。周日晚上早早上床,大脑清醒,毫无睡意,极力入睡却无能为力,一夜未眠,“周一综合征”自然也免不了。因此,应尽量保持定时睡眠、定时起床的好习惯,在双休日也不要太懒散。

起床后立即叠被

有的人习惯起床后立即叠被子,这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人们在睡眠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不断地从皮肤、呼吸道等途径排出体外。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废气是有害人体健康的。起床后应将被子翻过来,让被子里的有害气体散发出去,同时打开门窗,让空气对流,10分钟后再叠被子。

坐公交车时抓紧时间打个盹儿

开车时如果打瞌睡,会引发车祸,那么坐车的人是不是就可以放心打瞌睡呢?很多人认为,坐车打瞌睡无妨,既可以赶路,又可以“补觉”,可谓一举两得。然而,这种“见缝插针”式的休息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坐车打瞌睡还会造成意外伤害。人在清醒的时候具有比较强的保护意识,可是一旦瞌睡起来,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就会被抑制,如果汽车在紧急刹车或快速转弯时,瞌睡中的乘客没有思想准备,很有可能受到伤害。如果不幸发生交通事故,清醒中的乘客会做出反应,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如保护头部等重要器官,而瞌睡中的乘客等到清醒过来,已经失去了最佳保护时机。因此,乘坐公交车尽量别打盹儿。

多晒太阳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