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私密保健指导
12162500000014

第14章 月经的烦恼(4)

第四章 月经的烦恼(4)

18.怎样自我治疗痛经

痛经是女性的常见病,少女的痛经多为原发性痛经,即自初潮起即有痛经,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子宫发育不全、子宫颈狭窄、子宫过度屈曲等影响经血畅行有关。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不通则痛”。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自我消除痛经的方法:

(1)按摩法

①睡觉前放松裤带,把双手搓热,用右手掌心贴在小腹上,左手放在右手背上,自上而下,从左而右地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200次,动作快而轻地揉。再用示指点按气海穴(脐下1.5寸)、关元穴(脐下3寸)、中极穴(脐下4寸),以酸胀得气为宜。

②用右手掌贴于左下腹股沟内侧,从上到下做螺旋状按摩20次,然后换左手掌贴于右下腹股沟内侧,用同样方法按摩。然后点按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得气为止。

③正坐或俯卧,用两手手背轮流在腰部至尾骶骨处上下搓动,搓到发热为宜。

④以两手的大鱼际(拇指侧的掌面)紧贴两侧胁部,做前后往返擦动,快速有力,擦热为止。

以上自我按摩法冬天可在被窝里做,夏天洗澡后做,每日1次,经期停做。

(2)食疗法

①生姜煲蛋:鸡蛋2个煮熟去壳,再放进锅内,加水一碗半,切30克生姜丝放入锅内同煲煮20分钟,然后吃蛋喝汤。

②姜枣红糖汤:生姜丝和红糖各30克,大枣50克,文火共煎成一碗,趁热喝下。

(3)热敷法:在行经的第1天,用热水袋或理疗蜡袋置于脐下小腹部,并向左右换敷,以大热不烫为宜,有立竿见影之效。

(4)练功法:于行经前至月经期,每日早晚做如下锻炼:仰卧位屈腿微展,腹式深呼吸10次;然后站于床下,两手扶椅背,轮流提放两足跟20次,同时两腿再做深蹲运动5次;最后再仰卧床上,提腿屈膝收腹,尽量使膝盖接触下颏,做10次。

此法不仅能促进腹腔、盆腔的血液循环,达到行瘀解痛之功,而且还能加强腹肌、胸肌、臀肌收缩,塑造健美的体形。

19.月经期前后会有哪些情绪变化

有些少女每当月经来潮前后,情绪就特别不好,动不动就爱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

女性初次月经来潮时,尽管或多或少从母亲和姐妹那里得到一些帮助,但毕竟很不够。她们只知道,女孩子来月经以后就是女人了,要用卫生巾,已经对这迟早要临头的“麻烦”怀有新奇和恐惧交织在一起的心情,这样很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另一方面,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些少女认为月经是“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两种认识使女孩子对月经来潮产生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因而一旦月经初潮来临,容易产生三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即心理不适、心身障碍和性错罪感。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得不到及时纠正,也会影响将来的身心健康。

月经来潮前后可能产生紧张、烦躁、焦虑的情绪反应,这一方面是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对月经认识不足而形成的心理不适。在这种心理状态影响下,正常月经来潮的轻度不适,变得难以忍受。在精神方面表现为烦躁、易怒、忧郁、注意力不集中,并伴有乏力、疲倦、失眠等,这在医学上称为经前紧张综合征。具体表现为手足或颜面浮肿、腹胀、腹痛、乳房胀痛等。痛经大多数在第1~2天发生,第3~4天疼痛最剧烈,还伴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这样月复一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即情绪不佳会加重躯体不适,而躯体不适又反过来加大心理压力。每逢月经来潮,立即会条件反射地产生上述不适,而且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在心理学上称定势)。这样对少女的身心健康不利,严重的还会影响将来的婚育。

对此,少女要解除精神上的紧张与思想的负担,坦然地对待月经来潮,尽量做到坦然、放松。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生活要有规律,多参加一些文娱和体育活动,就可使症状明显减轻直至消失。症状比较严重的少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苯巴比妥等镇静药物或孕激素、雄激素等激素来治疗。

20.什么是经前紧张综合征

不少少女在月经来潮前几天,会出现情绪波动、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乳房胀、头痛、失眠、轻度浮肿、腰酸等症状,直到月经来潮后症状才逐渐减轻或消失。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经前紧张综合征”。

少女之所以容易发生经前紧张综合征,其原因一是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的比值升高,体内雌激素相对过多,致使体内水钠潴留而出现水肿、头痛等症状。二是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减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此外,平日情绪紧张、急躁、忧郁的人也易发生经前紧张综合征。这种经前身体不适,一般于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出现,行经前2~3天加重,行经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经前紧张综合征是女性功能性的病理表现,对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影响,一般不需要治疗。少数症状比较严重的,可口服些谷维素、利眠宁等,也可请医生诊治。

预防经前紧张综合征的发生,首先应该了解自己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坦然地对待月经来潮,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尽量放松,要注意克制自己,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这对于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经前紧张综合征患者来说,是比药物更为有效的防治法。其次,在月经期间,要做到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适当调节饮食,注意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生活要有规律,平时多参加一些文娱和体育活动,这可使症状明显减轻直至消失。

21.月经期会出现哪些特殊疾病

在月经期间,有些女性常会伴随月经同时发生某些疾病。

(1)月经疹:一些女性在月经来潮的前1~3天会发生皮疹,直到月经干净后的2~3天才自行消退或减轻,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月经疹。多见于颜面部、躯干、四肢等处的皮肤。皮疹的外观多种多样、形形色色,有斑疹、湿疹、痤疮样疹、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等,也可表现为荨麻疹,成为月经性荨麻疹。有时还伴有结节性红斑、皮肤紫癜以及眼周围色素沉着和舌炎,甚至口腔及外阴黏膜出现或大或小的浅表溃疡。偶尔呈现为全身性疱疹型月经疹,病情则较严重,可同时出现发热、全身酸懒、疲乏不适的症候。月经疹属于月经时期过敏性疾患,病根在于自身的改变,而非外界病源所致。轻者无需用药,月经结束后会自动消退,重者可适当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组胺药、抗过敏药如泼尼松、氯苯那敏等。经常出现皮疹者,可在月经过后第4天起至第24天,口服一些乙烯雌二醇,往往能够有效地预防并控制皮疹的再发生。

(2)月经期偏头痛:多发生于青春期女子,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疼痛。疼痛多为一侧,常常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出现幻觉等症状。患有月经期偏头痛者,可在月经来潮前数日,服用地西泮类药物,对其有预防作用。

(3)月经性足痛:往往从月经初潮即发生,症状在每次月经来潮前3~4天出现,表现为足外踝骨疼痛,足痛拒按,行走与下蹲困难,一般不出现红、肿等炎症现象,可同时伴有胸闷、乳房胀感等症状。月经来潮之后疼痛逐渐消失,但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再发生。可用中药治疗,如用丹栀逍遥散等。

(4)月经期水肿:因人不同,月经期间的水肿可发生在眼睑、面部、四肢、腹壁、腹腔与盆腔内脏器官等部位。面部水肿者有绷紧感;四肢水肿者手脚动作欠灵活;消化道水肿的人则食欲下降,可出现腹泻;盆腔器官水肿的可有下腹疼痛及下坠感。水肿在经前期达到高峰,月经后随着尿量增加,水肿消退,症状消失。少吃盐有预防月经期水肿的作用,因此经期应饮食清淡。月经期水肿严重的人可适当应用利尿药物进行治疗。

(5)月经期膝痛:发生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月经干净后缓解。走路、伸膝时疼痛明显,休息与屈膝则疼痛消失。饮食上注意低盐有预防月经期膝痛的作用,如疼痛严重,可口服吲哚美辛、布洛芬等止痛药。

(6)月经周期性精神病: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少女。一般发病多在经前数日,至月经干净后恢复正常。发病时表现为兴奋、吵闹、呼叫,惊恐不安,甚至可有幻觉、妄想,行为错乱等。发病前常有一些先兆症状如失眠、头昏、发热等,先兆症状各人不同,但对每个人,其先兆症状往往是固定不变的。此外,还可伴有月经紊乱、阵发性心动过速、手足冷、多汗等症。发病呈周期性,每月规律性发生,每次发作症状相似。每次发作急骤,结束也快,持续时间也大致相同,缓解后精神状态正常。一般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无效,用口服避孕药或活血化淤中药有效。

(7)经前鼻塞:有的未婚女青年每至月经期便出现鼻塞症状。究其缘由,是鼻腔黏膜上皮与女性生殖器官之间存在着生理方面的联系,而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的某些特定部位,对卵巢激素的反应很敏感,促使鼻黏膜发生充血、肿胀和渗液,导致鼻塞。

经期鼻塞一般无需治疗,如鼻塞较重,闻不到气味,可点滴鼻通或滴鼻净,每日点两三次即可。用中成药藿胆丸口服,也有一定疗效。

(8)月经性咯血:有的未婚女子在行经前三四天或经期内会发生咯血,咯血量多少不定,待月经退潮干净后即不药而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月经性咯血是因身体内雌激素显著变化,而引起支气管血管破裂的缘故。应采用孕激素治疗,一般在月经前注射黄体酮,数天后即可收到满意疗效。但这种治疗必须先经妇科医生检查,并请内科会诊,排除内科疾病后,才由医生处方配药,且勿自己滥用药物。

(9)膜样月经:有些少女在月经来潮时,阴道流出大量膜样物,并伴有右上腹疼痛或下腹部疼痛。此种膜样月经是因为月经“初潮”伊始,子宫内膜脱落面积较大而形成,由于膜样物不易通畅排出,会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和异位放射,以至伴发右上腹或下腹疼痛。对于伴发右上腹疼痛,学者还有另一种解释,即月经来潮时,有的女性体内黄体酮激素分泌水平显著提高,而卵巢分泌的黄体酮是平滑肌运动的抑制剂,可影响胆囊收缩功能,从而引起右上腹疼痛。

膜样月经多发生于“初潮”开始的一段日子里,随着卵巢功能的不断发育完善,月经周期得到调整,则会不治而愈,所以一般情况不必治疗。如果膜样月经量太多则需看中医,采用调经止血治疗,并加强营养;对腹痛较重的,可服用元胡止痛片、女金丹等中成药,或经医生处方注射阿托品之类的解痉药,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