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私密保健指导
12162500000013

第13章 月经的烦恼(3)

第四章 月经的烦恼(3)

11.外出旅行为何会出现月经不正常

一些外出的女性,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到一个新的环境,月经来潮总会提前或错后,甚至一二个月不来月经;或者出现经量增多、减少等月经紊乱现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月经周期逐渐恢复规律。有的女性以为自己患了什么疾病,为此担忧。其实,这种现象是女性正常的生理适应性反应,而不是病态。

月经的来潮以及它的周期性变化,完全取决于在大脑皮质控制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即神经内分泌系统。当一个人到了新的地方,身体周围的环境、气候、人际关系、生活条件以及个人的精神状态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刺激大脑皮质,使大脑皮质对整个神经内分泌的控制和调节受到影响。那么,卵巢的功能便发生紊乱,月经也随之紊乱。而当人体逐渐地适应了新的环境,大脑通过一系列的调节,也逐渐适应了新的外界环境和新的精神刺激,从而对卵巢的功能调节也恢复了正常。于是,月经也就自然而然地具有规律性了。

所以,外出旅行的女性,其月经暂时性地紊乱或不来,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忧。但是,如果长时间出现月经紊乱,则要请医生诊治。

12.女运动员为何易发生月经紊乱

正常月经是全身功能正常的综合表现,但很多因素都能影响月经,例如疾病、情绪、生活条件、居住地变化、营养,甚至体重的变化等。月经紊乱的种类包括周期紊乱、血量增多、血量减少或者闭经。

训练运动员一般都从青少年开始。对女运动员的大量研究发现,尚未来月经的小运动员,其月经初潮推迟,月经失调者较少,少数闭经;初潮以后参加训练的运动员,月经紊乱者较多,闭经较少。影响月经的主要原因是,大运动量时体重下降太快和精神过度紧张,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影响调控月经的内分泌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同时运动员的垂体对释放激素不太敏感,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这样一来,卵巢的功能降低,合成的雌激素减少,月经就随之变稀变少,甚至根本就不来月经了。

为了避免月经紊乱,运动员的饮食质量颇为重要。在运动量大时,首先应从饮食上加强,避免体重下降太快;此外还要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减轻思想上的压力,以维持正常的月经。

青春期女孩接受体育训练后发生月经紊乱,一般都能恢复,对身体没有影响。因为她原来的月经是正常的,只是在接受训练以后发生月经紊乱,说明她具有正常行经的基本条件。但是,一旦发生月经紊乱,尤其是闭经,还是应尽量早做适当的检查,以确定闭经的原因是由于训练引起的,还是因为发生的疾病。譬如,结核病可以引起体重下降和闭经,血液病可引起月经量增多,必须针对病因治疗。如果因训练引起,则分析其原因是体重下降太快,还是精神压力太大,或者两种原因都有,应尽快消除这些因素。因为引起月经紊乱的原因消除得越早,月经恢复得越快;只要恢复了正常的月经,对身体就没有影响了。

13.什么是排卵期出血

有些少女一向月经周期很正常,可近几个月来却半个月左右就来潮一次,月经量有时和过去差不多,5天左右结束;有时却很少,1天左右就可干净,这两种情况似乎是交替出现的。这些少女可能是出现排卵期出血。

正常情况下,少女的月经周期为28~30天,两次月经中间,大约第14天为排卵期。若在此期间有少量阴道出血,即为排卵期出血。排卵期出血的出血量一般很少,持续几小时或几天就自动停止。

目前对排卵期出血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由于育龄期女性在每一个月经周期中即有一个卵泡逐渐发育至成熟,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也随之逐渐升高;当成熟卵泡破裂排卵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就会急剧下降,以致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的生长,造成子宫内膜局部坏死、剥脱,表现为少量阴道出血;排卵后,卵泡迅速形成黄体,黄体能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使破溃的子宫内膜很快得到修复,因而出血就会自动停止。

要判断是不是排卵期出血,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测量基础体温。具体方法是;每天清晨醒来后,在没有进行任何活动之前,立即测量口腔体温5分钟,将测得的结果逐日记在基础体温单上。排卵后,由于受孕激素的影响,体温可上升0.3~0.5℃,持续12~14天,至下次月经来潮前1~2天下降到原来水平。如果发现月经周期间的少量出血都发生在体温上升前后,这就表明是排卵期出血。

由于大多数少女的排卵期出血量较少,出血时间短,而且也不是每个月经周期都有出血,故对身体没有多大影响,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排卵期出血量较多,发生较频繁,就要到医院找妇科大夫看看了。

14.怎样区别月经来潮与阴道出血

月经来潮与阴道出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月经来潮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专指子宫内膜有规律性的剥脱出血;而阴道出血则泛指整个生殖道或其他脏器因病变而出血,然后由阴道流出,属于病理现象,往往是疾病的一个征象。区别两者性质不同的出血,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

月经来潮与阴道出血的区别点在于:

(1)月经来潮,不伴有其他疾病症状,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而病理性的阴道出血,常常可以发现生殖器官或其他疾患;并且可以伴随着腹痛、白带异常、尿频、发热、晕厥等各种各样的病症。

(2)月经来潮,出血呈规律性,大部分人血量第1天少,第2~3天多,以后逐渐减少而停止,需3~7天不等。而病理性的阴道出血,没有规律性,呈持续状,量或多或少,有时可以发生休克;有的人有接触性出血史,即性交时有出血现象。

(3)月经血呈暗红色,其中含有子宫内膜、子宫颈黏液、阴道上皮细胞,一般不凝固。而病理性阴道出血颜色不定,可呈暗褐色,也可呈鲜红色,血液都凝固。其中的组织物排出也各不相同。

最后要指出的是,病理性的阴道出血,可以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因此有时往往很难区别。所以,遇到不能判断出血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时,要及时就诊。

15.月经为何不报到

少女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在13~16岁。虽然受环障、气候、种族、遗传、健康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初潮年龄可适当地提早或延迟,但18岁是一个紧要关口。一旦超过18足岁月经尚未来潮,就可能是原发性闭经了。不来月经,意味着无生育能力,关系到今后的恋爱、婚姻、家庭幸福。

正常月经的建立,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均可导致闭经。按照病变部位,引起原发性闭经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子宫因素:如先天性无子宫或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核等。

(2)卵巢因素:如先天性无卵巢或卵巢发育不良、卵巢肿瘤等。

(3)垂体因素:如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功能低下、垂体肿瘤等。

(4)下丘脑因素:如精神、神经疾病、营养不良或消耗性疾病。

(5)其他原因:如内分泌腺功能异常,药物的影响,甲状腺、肾上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

如果少女到了18岁仍不来月经,该怎么办呢?

这应根据青春期间应有的发育情况决定。倘若全身及第二性征发育接近正常,即身材不断增长,体重逐渐增加,体形有所改变,乳房业已隆起,阴毛、腋毛出现,可再耐心等待一年半载。等待期间,应当注意营养,增强体质,生活规律化。

如果体格与第二性征发育缓慢或全无青春期发育信息,应尽早诊治为宜。妇科医生不仅要询问病史,以了解幼年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无先天性缺陷或存在哪些疾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内外生殖器检查,以明确有无缺陷或畸形,性发育状态是否与年龄相符合;还需做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卵巢与垂体功能测定、盆腔充气造影等。查明原因后,即可对症治疗。

16.痛经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凡在月经前后和经期中,发生腹部疼痛或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学习、生活及工作者,称为痛经。痛经只是一个自觉症状,其严重程度可各不相同。

痛经可从第一次来月经时即开始,但较多的重度痛经是发生在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痛经可在经前1~2天开始,亦可能是月经来潮后开始,开始时先感到一阵阵的腰酸、小腹痛,严重时连肛门、外阴也受牵连,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手脚发凉,甚至晕厥、虚脱。多半1~2天经血畅流后,疼痛慢慢减轻、消失。重者有时需经治疗后方能缓解。

引起痛经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精神、神经因素:一般认为原发性痛经多属此种,如精神紧张、抑郁、恐惧、情绪不稳定等。如有的人由于受了某些人的“来月经一定要痛”这一类言谈的影响,心怀恐惧。久之,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一来月经就产生痛感,对此要加强精神调控、消除恐惧心理。

(2)卵巢内分泌失调:有人观察到痛经一般都发生在有排卵的女性。这可能是与排卵后在孕激素的影响下,分泌期的子宫内膜能合成内源性的一种叫F2α的前列腺素有关。经期子宫内膜破碎,前列腺素F2α即被释放出来,它会引起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当作用于子宫肌肉及血管时,会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任何组织只要一缺血,就必然缺氧,而产生疼痛,这与心脏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绞痛基本是一个道理。前列腺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如恶心、呕吐、晕厥等。

(3)子宫方面的因素:如因宫颈梗阻或内分泌不协调所引起的子宫肌肉痉挛性收缩;或因子宫过度屈曲、宫颈口狭窄,造成经血不畅;或因膜样月经(即子宫内膜呈块状排出),造成子宫收缩过强或不协调;或因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或子宫纵隔时常可致痛经。

对原发性痛经可采取如下方法处理:

第一,不要过于紧张,因痛经本身可能并不是病,对健康并无危害,不少人结婚生育后,痛经多能自行痊愈。

第二,要注意经期卫生,适当活动,保持排便通畅,使下身淤血减少,可减轻疼痛。

第三,若痛经厉害,也可适当服些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止痛药,因这些药有对抗前列腺素的作用。亦可服用中成药如痛经丸、宁坤丸、玉泉金丹、调经片、当归片(丸)或适当用些镇静药,效果也不错。

第四,经常做做医疗体操,方法是:离墙约50厘米的地方,侧身站立,抬起靠墙的一个胳臂,和肩一样平,肘部弯曲,用前臂和手掌贴在墙上,另一手叉腰,努力把胯部靠拢墙根(不一定要真正贴着墙),这样每次练几十回。两边交替做,每天练2~3次,每练3~5天,休息1~2天。

17.怎样消除痛经之痛

在一般情况下,月经来潮不会有严重的疼痛感觉,只不过有些轻微的腰酸和小腹部胀痛不适,不会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但是有些少女在月经来潮的第1~2天,下腹部出现阵发性疼痛,有时会放射到阴道和肛门,并伴有恶心、呕吐腰酸、尿频、腹泻等症状;疼痛剧烈时,往往脸色苍白、手足发凉、冷汗自出,甚至晕厥虚脱,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称为痛经。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或叫功能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痛经是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少女的痛经多为原发性的,即没有生殖器病变的痛经,这种痛经大多在结婚生育后就会自行缓解或消失。

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主要与精神因素、体质因素及子宫痉挛收缩有关。有些少女受到“来月经总要痛”的说法影响,来月经时精神首先紧张起来,怀有恐惧和焦虑心情,于是产生条件反射,一来月经就觉得痛了。有些少女平素缺乏锻炼,体格虚弱,对疼痛较为敏感,且耐受力也差,身体稍有不适,就觉得受不了。还有些少女的子宫颈口太小或子宫颈管过度狭窄、子宫过度弯曲,造成经血流出受阻,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痛经;或者是内分泌失调,孕激素过多,从而引起子宫颈强烈收缩,造成痛经。

原发性痛经对身体健康并无妨碍,因此少女不必过分紧张。首先,要思想开朗,了解月经的来历,消除恐惧心理,保持精神愉快。其次,生活要有规律,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间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防寒、防潮,避免受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畅,不吃生冷黏腻的食物,不吸烟,不喝酒。第三,加强体育锻炼(女运动员的痛经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少女),通过锻炼而达到增强体质、意志和耐受力的目的。

如果疼痛严重,可进行下腹部热敷,口服姜糖水、维生素B6或止痛、镇静、解痉剂(如地西 泮、阿托品等)。另外还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如针灸、服中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