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性格使然,对一些领导者来说,放手把任务交给下属可以做到,但同时放手把权力交给下属,是件很难的事情。在一些情况下,领导者只向下属分配任务而没有给权力,结果工作就没法开展。其实,看准了人之后,该放的权力就要放下去,这不光是能让领导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下属来说也是一样,结果自然就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尽管在“汉初三杰”中,没有宰相陈平的名字,但在楚汉相争的激烈斗争中,陈平一直是刘邦的重要谋士。陈平先后参加了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的战争,成为汉高祖刘邦的左右手。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君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3)刘邦被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来刘邦采纳陈平的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刘邦死后,陈平又参与了推翻吕后夺权的斗争,帮助刘氏夺回政权,并且成为汉文帝的宰相。汉文帝有一次上朝,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子?”周勃谢罪说不知。汉文帝又问:“一年钱粮收入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他的内心感到惶恐惭愧,汗流浃背。
汉文帝转向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专主其事的人。”汉文帝说:“专主其事的是谁?”陈平回答说:“陛下要知道断案之事,就问廷尉;要知道钱粮之事,就问治粟内史。”汉文帝说:“如果各司其职,那么你所负责的是什么事?”陈平谢罪说:“陛下不知道我才智低劣,让我担任丞相。丞相的职责是对上辅佐天子;对下创造万物生长的条件;对外要镇抚四方夷狄和诸侯;对内要使百姓归附,让卿大夫们都能安心担任各自的职务。”汉文帝认为陈平讲得好。
右丞相周勃很惭愧,出宫门之后就责备陈平说:“你平日怎么不教我怎样回答呢!”陈平笑着说:“你身居相位,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吗?假如陛下问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你想勉强回答吗?”于是,周勃自知才能远不如陈平。
古人云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点悟】历史上有的是英雄豪杰,但是,能够善始善终的确实不多。陈平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一般人。作为丞相,陈平非常清楚自己的职责,不会因为回答不了皇帝的问题而紧张,因为那本来就不是他应该回答的问题。
当代案例
美国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司之一,最初它只经营一个品种的商品——黑火药。公司的管理也像那个时代的家族企业一样,采用家长独裁制。
当外号为“亨利将军”的“杜邦二世”即位后,采用“恺撒式”管理,更是将独裁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执掌公司近40年,事无巨细,全部亲力为之,就连写业务信件这种小事,也从不假手他人。他一生写了10余万封信,堪称世界之最。当时公司业务单一,市场也不复杂,加上“亨利将军”精力异于常人,所以管理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亨利将军”死后,“杜邦三世”仍然沿用他的管理方法,不多久就劳累过度而亡。还有两位高级主管也相继累死,管理秩序几近崩溃,公司差点儿倒闭。这时,杜邦家族的三个堂兄弟用两千万美元“买下”了杜邦公司,重新改组,引进系统管理方式,成立了一个管理委员会,进行集体决策,后来还形成一个由27位董事组成的最高决策机构。
杜邦三兄弟的系统管理模式并不是他们三人的发明创造,而是从独立于杜邦母公司的高效爆炸物集团的管理先驱们那里借鉴过来的,这个集团还为三兄弟重建杜邦提供了大量的经理人才。杜邦三兄弟通过联合兼并以及各种产品的一体化、多样化,销售与财务的新结合,大大改进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杜邦的重组兼并经历了艰辛曲折的过程。1902年,杜邦公司直接和间接控制的公司有70多个。为了保护到手的产权,杜邦先后买下了这些公司。此后,杜邦又将这些分散的公司进行有效的一体化整合,通过杜邦经营委员会(1903年成立)制定的目标和政策来协调和控制这些公司。该委员会是全美最早成立的公司决策机构,开创了一个由决策层来取代个人决策的公司模式。委员会成员都是副总经理和董事,其中有四位是杜邦家庭的成员。从经营委员会成立之日起,由杜邦家族单独控制杜邦公司的局面就宣告结束了。
接着,公司还扩大了下属机构的权力,使它们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各下属机构成为独立的核算单位,在大政策上执行公司的集体决策,在具体事务方面又有随机决断的权力。
事实证明,杜邦公司这种集权与分权的管理制度是成功的。时至今日,这家有200余年历史的老店仍丝毫不显老态,经营的品种超过2000个,年营业额超过400亿美元,已发展成为一家巨型跨国集团公司。
非常解读
陈平敢于对皇帝的提问理直气壮地说不知道,就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应该知道的事情不是这些。陈平只需要知道,该别人管的事情,肯定会有相应的官员在处理,这就足够了。做的事业越大,越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多的分权。否则,领导者终究难以成就大事业。
家族企业不信任其他人的结果是,企业的管理者累死累活,疲于奔命。也许说杜邦早期几位管理者是累死的有点夸张,不过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杜邦还是继续那种家族管理体制,它还能成为今天的世界级大企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