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味婚俗
9711000000023

第23章

送彩礼的时候,由媒人率领男方的本家弟兄三四人,带上衣料、粉、胭脂、香皂、手镯、耳坠等送往女家;女家的本家弟兄在门口迎接,并设宴席招待男方送礼人。女方家在接受彩礼的时候,不但自己家要请男方来客吃喝,而且女方的亲房户族们也要分别宴请来客,称为“叫客”,“叫客”越多,越能说明女方的亲房户族多且彼此团结。

婚礼进行曲——欢天喜地新人乐

女方亲朋讨要“羊肉钱”

保安族的婚礼一般选在主麻日(即星期五)或三、六、九单日举行,十分有趣。这天,新郎有媒人带领着到新娘家去迎娶。

宾主坐定后,新娘父亲宣布女儿出嫁。阿訇念“呢卡黑”(《古兰经》中的婚礼证词),从窗口将一盘红枣和核桃撒到外面,凡是贺喜的来宾都要索取一份,表示合家吉祥如意、红喜临门,夫妻和睦相处之意。

之后,主人重新邀请客人进餐,新娘同村的年轻人和新娘家的亲朋好友向娶亲人讨要“奴工木哈”, 保安语是“羊肉钱”的意思,如果娶亲人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被拉到院子里,脸上被抹上锅底黑灰。被抹了锅底灰的客人也不会生气,大家一边玩闹,一边互道祝贺。

当新娘离开娘家时,娘家人还要拉住媒人要“羊肉钱”,在双方的拉拉扯扯、打打闹闹中,有的甚至还会将媒人的鞋袜脱了,在泥水中拉着跑。这是婚礼最热闹的场面。一直到尽兴了,媒人才会满足他们的要求,拿出“羊肉钱”后,才算了结。

新娘三天不吃男家饭

新娘被迎娶到新郎家后,新郎家即举办婚宴,亲友们聚集在庭院里载歌载舞,祝福新婚夫妇幸福吉祥。歌舞过后,客人入席进餐,却唯独新娘缺席。因为但按保安风俗,新娘是三天不吃男家饭的,而是吃娘家送来的饭菜,用来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保安族与众不同的婚俗。

婚礼结尾曲——画上圆满的句号

婚礼当晚,全村人都来闹宴席场,主人便拿出柴草来,小伙子们在院中烧起一堆熊熊大火。人们围着篝火,喝茶、跳舞、唱“讨喜曲”,能歌善舞的小伙子们手拉手,肩靠肩,边唱边跳,观众也随着节拍和之,欢乐的人们唱着跳着,使本来就喜气洋洋的婚礼之夜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宴席场一直闹到午夜。直到主人家拿出红枣、核桃等食品招待所有来客,人们才说着道喜的话离开。整个婚礼也就到此结束了。

离婚·再婚——劳燕分飞各觅幸福

早在解放前,夫权思想在保安族家庭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妇女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受男子支配。如果夫妻不和睦,男子可以任意提出离婚,而妇女则没有这个权利。离婚后的妇女可以再嫁,俗称“先嫁由父母,后嫁由自己”。

保安族的妇女是没有继承权的,如果男子已故且无子,寡妇改嫁后,家产要归男子亲属所有。解放后,保安族男女婚姻获得了自由。

裕固族婚俗

裕固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人数为13719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人聚居在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其余散居在兰州和新疆哈密、昌吉等地。裕固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崇尚骑马和射箭。

裕固族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裕固族无文字,通汉语文。裕固族信奉喇嘛教。在风俗习惯上近似藏族。

民族婚俗——各有各的说法和讲究

因彩礼重难以明媒正娶

裕固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户之间不能通婚,同姓不同户可以结婚。裕固族婚俗分为正式婚和非正式婚。明媒正娶,名正言顺,谓之正式婚。非正式婚是经过一定仪式后,子女本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对象或配偶。主要表现为帐房杆戴头婚、交换婚、兄弟共妻婚、童养媳婚、小女婿婚等形式 。

解放前,裕固族大多是包办买卖婚姻,男方要负担很重的彩礼和婚姻各种仪式的庞大开支,所以裕固族人很少有人举行明媒正娶的正式婚姻。这种情况直到解放后才有了改变。

女不出嫁的帐房戴头婚

过去,裕固族的女子过了结婚年龄,又没有适当的对象,或者是家中没有儿子,经济条件又比较吃力,举办不起盛大的婚礼,父母就为她举行帐房戴头仪式。

具体做法是,父母为其准备好一套头面(妇女的尖顶毡帽、胸饰、背饰等)衣服和一顶帐房,预备好待客的酒肉食物,请来一些至亲好友,在帐房里面让女儿戴上头面,由姑娘的装饰改换成妇女的装饰。

举行了帐房戴头仪式以后,姑娘就可与男子自由地交往,选择自己中意的对象同居。以这种方式组成的家庭一般不是很稳定,往往会再度瓦解。这种婚姻解放以前还有,现在已经基本上绝迹。

婚礼前奏曲——“忙”并快乐的事儿

索要彩礼,名目繁多

男子看上哪家姑娘了,其父母就要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求婚时要带上“拜丽克”(用白布或者蓝布做成的哈达)和两瓶用红头绳扎住的瓶酒。女方的家长若收下“拜丽克”和两瓶酒,就意味着婚事有商量的余地,如果拒不接受上述礼品,那这桩婚事则断然无望。就是女方家接受了礼品,也要对男方从各方面进行了解,然后才能给许亲的答复。

男方求婚,女方许亲之后,媒人和男方族中10~20人去议定彩礼。女方提出的彩礼名目很多,按老规矩,有120种,这种习俗在世界各民族中是罕见的。

订婚日女婿表演宰羊

?按裕固族习俗,订婚日女婿要表演宰羊,非常有意思。彩礼事宜确定之后,女方家已经挑选好一只大羯羊拴在一边。这时姑娘的阿扎就说:“今天是大好的日子,众位亲戚都为‘给字达尔’(丫头)的终身大事来了,女婿娃宰只羊,把亲戚们招待。”女婿就要立即动手,把羊放翻捆好,在一净盆内放一把盐,从腰带上拔出腰刀,摸准羊脖子下刀部位,一刀刺入颈部,立即用盆子接羊血。

裕固族男青年自幼耳濡目染,对羊的各个关节了如指掌,再加上为了获得女方家的喜欢而一再操练,在人们看来难上加难的事,在他们看来实在是轻而易举。几分钟功夫,羊成了一块块的带骨肉。

从宰羊到煮肉、做肉肠、脂裹干,这些事都要女婿完成,并要求做得干净利落。手抓肉要煮得色鲜味香,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博得女方亲戚的满意。

婚礼进行曲——欢天喜地新人乐

有趣的“马踏新房”仪式

裕固族举行婚礼时,男方要在大毡房外专设一个白色的小毡房供新娘到来时休息。送亲队伍快到小毡房时,女方送亲队伍中的一些骑术较好的人在女方主婚人的指挥下,一个个扬鞭策马,冲向小毡房,企图将其踏倒。

小毡房外,男方亲友也早有准备,严阵以待。妇女在毡房内用树枝木棒敲打毡房顶,把马吓得不敢靠近。男子则在毡房外,一边高声叫喊,一边上前赶马,把马赶离毡房。这是裕固族婚礼上的“踏房”仪式。

裕固人认为,如果将专为新娘所设的小毡房踏倒,意味着男方对新娘保护不力,需要重新举行迎亲仪式,因此马和骆驼踏毡房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

结束后,双方解除紧张,客人下马,主人奉上酒菜,大家欢歌笑语,新娘进入毡房休息。

赠羊小腿寓夫妻恩爱

新娘进入毡房后,新郎就用岳父家赠送的服装开始穿着打扮。打扮完毕,两位歌手端着酥油、牛奶和缠着羊毛的羊小腿,说唱《赠羊小腿词》,唱毕,就在新郎的额头抹上一点酥油,把羊小腿挂在新郎的腿带上。

这只羊小腿,新郎要等到晚上和新娘一起在洞房中将其吃掉。羊小腿上的毛,除了“婆家娘家好得分不开”的寓意之外,还有新郎新娘好得难分难解的意思。

新郎三箭“射”新娘

赠羊小腿之后,主客都到大门外,迎接新娘进门。新娘要从门前的两堆火之间走向大门。

这时,新郎向新娘连射三支无镞箭(不至于伤人),象征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射罢,新郎把弓箭折断,扔到门旁,由老人投进火里烧掉。

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裕固人没有火,后来有一个英雄取来火种,裕固人才过上好日子。当时,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外出狩猎,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求火而必须把血献给它喝。几天后,丈夫回来后,而妻子却因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丈夫知情后,用三箭射落妖精三个头,而自己也因受重伤死去了。

从此,裕固族人民为了防止妖精再来,也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的英雄,举行婚礼时便兴起这个仪式。象征新娘有勇敢善射的丈夫保护,定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射完三箭,新娘才能进入婆家。这时,男方家里的主人要用手抓羊肉、烧酒等来招待送亲客人。当酒兴正浓时,二方歌手即开始对唱,一直延续到深夜方才散去。

婚礼结尾曲——画上圆满的句号

甘肃裕固族婚礼中,有新娘“烧新茶”的习俗。新婚第二天清晨,新娘必须早早地到厨房去生火熬茶。她用新锅熬好一锅新茶后,新郎请来全家大小,向新娘一一介绍,新娘则依次为众人敬茶,每人一碗。喝了此茶后,就表示新娘成为夫家正式一员了。

离婚·再婚——劳燕分飞各觅幸福

裕固族的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主宰着家庭。夫妻离婚时,男子不能带走任何东西,所生子女也归女方。

京族婚俗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数为22517。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其余分布在谭吉、红坎、恒望及钦县。主要从事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