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百万理财计划
9552100000004

第4章 理财前的问题(1)

如果把中国比做一棵千年老树,那最近30年所发生的一切就像是老树在一夜内魔幻般重长新枝,重发新芽。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切在30年前【甚至是15年前】是如此挑战我们的想象力:当时很难想象我们能买得起车,想吃肉就能吃到,一个月的收入就能买到彩电,能坐飞机,出国只是为了玩……

但财富是流动的,当我们很快习惯拥有财富后,有没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该怎么管理这些财富,能冒多少风险,想再赚多少钱?本课的问题是理财前必须要回答的,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延伸到理财的具体操作。

越富越要保守

有一次,我有一位在财经界工作的朋友去江苏作报告,会后有位女企业主问他接下来做什么能赚钱,他反问一句: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赚钱?那位女士沉默一会儿,居然哭了。她觉得这几十年来她不断为家人、朋友、员工打拼,但从不知自己得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人之所以想不断赚钱,是因为潜意识告诉你钱不够花,或者不知道需要多少钱才够。我身边有不少富豪朋友,他们只要不刻意追求奢华,一年日常开销几十万元已经绰绰有余了。所以最需要的是想想到底需要多少钱。

如果从整个人生的角度衡量,理财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述。现有资产及未来升值+未来总收入=未来总支出也就是:

现有资产×【1+r】↑n+未来总收入=未来总支出【其中r为资产收益率,n为剩余生命年限】

等式平衡了,人生也就幸福了。

让等式平衡有很多招,既可以调整左边,也可以调整右边,比如:

提高资产收益率r,在n年复利的作用下,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未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但这意味着需要更多激进的投资,比如提高股票资产比例、频繁买卖甚至使用借贷杠杆,承担更多风险或亏损。

或者提高未来总收入。方法有很多,读书进修、换工作、与豪门联姻,甚至培养下一代赚钱……

或者降低未来总支出。如果你相信自己只是个中产阶级的命,而梦想又是拥有蒙特卡洛的别墅游艇,不如调整梦想,减少等式右边的未来总支出。

对目前已经有巨额资产,已经可以满足未来所有开销的人来说,你最需要做的应该是有意识地降低资产收益率,减少风险,保全资产。因为你的钱已经够花了,此时的首要目标是战胜通胀,无须为了高收益去承担不必要的亏钱风险。如果有项投资,成功可以赚200%,失败只亏50%,我想比尔·盖茨一定不会把身家都砸进去,因为他已经没必要冒这样的风险来改变命运了。这就是为什么理财时越富的人越要保守。

所以理财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依靠购买高收益率的投资品种赚钱,而是通过调整保持人生等式的平衡。因为得到高收益率是有代价的,比如可能给你带来亏损、紧张、家庭不和谐等。

对不同的人,法则是不同的。对于财富总量小于未来总支出的人,你需要提高资产收益率,增加收入,或者降低开支预期,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开源+节流”。但对于财富总量已经大于未来总支出的人,你需要的是守住江山。无止境的攻城略地总有一天会让你的帝国轰然崩塌。

努力赚钱还是努力管理赚回来的钱

理财上有三类人:不理不睬型、牛角尖型和全面管理型。

不理不睬型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理财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企业家理财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大量民营企业家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把企业和自身资产积累到了一定规模,但在危机下,他们却显得脆弱不堪。于是他们开始反思是否转型作投资,这时他们发现,自己以前一直忙于努力赚钱,却没有真正管理好赚回来的钱。

很多人不懂得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和方法。比如公司存在活期账户上的1000万元,如果用来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每年可以为公司多贡献一辆不错的轿车;或者一味担心长期通胀,却不知道买点黄金;又或者平时花在学习理财上的时间很少,只凭喜好和习惯理财。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理财的全部内容就是买房子,他总共有30套房子,其他投资几乎没有。他一边觉得现在房价偏高,一边还在买房,买房已经成为他的投资习惯了。

牛角尖型

学习理财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大的结构学好,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更细的知识。就像学功夫,不应该跳过蹲马步这些基本功,而直接学“六脉神剑”。我认识一位初涉股市几个月的女士,某日股市暴跌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我感觉这是下跌的第几浪。我赶紧求饶,说波浪理论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需要大量的经验,且往往事后才看得出来,我自己实在不太懂,并奉劝先关心经济金融形势可能更重要。

一个初涉理财的人,应该先学各类投资品种的基本知识、资产配置技巧,熟悉一下经济学原理。这样才能“见木又见林”。

全面管理型

还有一位企业家T先生,他就比较逍遥。房地产、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和艺术品投资都找了业内知名机构的专业人士做顾问,每类人都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并帮他选择相对更优的品种。他只管资产配置,和几个信得过的专家讨论决定哪块资产投入多少比例,具体品种交给顾问决定。

跑了很久以后,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的方向是否依然正确,是否需要充电,或充什么电。很多企业的毛利率只有10%左右,如果理财能有10%的收益率,且不用像办企业那样辛苦,是不是更值得花些时间呢?

理财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光股市的技术指标就能写好几本书了,那么我们应该先学些什么呢?对大多数时间有限的人们来说,应该先学大结构、大框架。比如:

●如何评估自己。

●各种投资品种的特点【如何评估投资品种】。

●如何规避投资风险。

●经济和金融的基本原理。

●基本的投资经验和技巧。

●如何选择理财师和理财产品。

●如何获得并筛选信息。

多数人总是先处理紧急而不重要的事,而学习理财知识却是个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往往被忽略。所以请多花些时间学习,毕竟你自己才是财富增值的第一责任人。

估计无论年纪大小,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恐怕从没花过一个晚上,系统全面地想过以下这些问题:

●自己退休以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维持这样的生活需要多少钱?

●现在的积蓄加未来的收入是否足够达到目标?

●如果达不到目标,那投资收益率要达到多少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维持这样的收益率需要投资什么品种?

●自己是否具备投资这些品种的能力?

●怎样才能具备相应能力?有没有替代方案?

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回答清楚,理财就像是没有目标的行军,容易偏离方向,误入危险地带。所以在开始投资以前,必须要先弄清这些问题。

理财不等于发财

电影《魔戒》里有个小怪物,一路跟着主人公弗拉多,一会儿变成好人,希望代替铲除恶魔,一会儿又抵制不住魔戒的诱惑,变成坏人,想加害弗拉多,独吞魔戒。其实作投资的时候,人的心中也有个心魔,驱使人们为更多的利润,不断去冒更大风险。

我常遇到这样的客户,问起预期收益率是多少时,会很认真地告诉我,自己心态很平和,年收益只要20%~30%就可以了。这在外国人看来是高得无法想象的,但我相信客户说的确实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30年前我们所有的人几乎都处于贫穷状态,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和不懈的努力,很多人从穷人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假设一个家庭30年前只有1000元资产,现在包括房产在内拥有260万元左右的资产【不算收入】,财富年平均增值率刚好为30%,高于巴菲特的收益率,这样的家庭在中国过去30年中有很多,而且甚至还有很多人财富年平均增值率高达30%~50%。因为长期有这样的体验,所以很多人在内心深处并不认为30%是个很过分的目标。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以按揭杠杆计算收益率】数度产生年收益率超过50%的情况,让很多人觉得投资目标可以设得高些。过去人们合法赚钱的途径主要是四种:

●做生意、办企业。

●买房子、炒房子。

●炒股票、买基金。

●工资收入的增长。

但请记住一点,中国这30年的增长是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罕见的。随着社会的成熟、竞争的加剧和经济总量的扩大,财富收益率会逐渐向社会平均收益水平【贷款利率】靠拢。以前的几种赚钱途径也在发生改变:

●做生意、办企业--很多人发现做生意的机会不如以前多了,凡是自己能想到的而且能赚钱的生意,几乎都有人已经在做了。

●买房子、炒房子--全国一线城市的房价与发达国家房价差距不断缩小,不知道将来的上涨空间如何。

●炒股票、买基金--2006~2007年这种“百年一遇”的股市行情并不是每代人都能碰上的。

●工资收入的增长--各行业收入与国际的差距逐渐缩小,尤其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从很多国外情况看,证券市场是长期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标的,很多国家的股市长期收益率是GDP增速的2倍左右。今天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中国GDP增长不可能永远维持在10%左右,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永远稳定在20%~30%,要接受投资收益率逐渐平稳下降的事实。

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20%以上,就是不错的企业了,如果净资产收益率能维持在30%左右,那就是绝对优秀的企业了。在任何国家,获得20%~30%的长期回报率,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目标。投资理财同样如此。赚大钱的主要手段应该是办企业,投资理财是用来把赚来的钱保值增值,或者让现有资产逐步增加的。从长期看,能有稳定的10%以上的年回报率,已经是不错的业绩了。

对多数人而言,投资理财应是用来改善生活,而不是改变命运的。改变命运积累财富的方式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来实现,比如办企业或争取成为高薪的金领。

只有一类人可以通过投资来改变命运和积累主要财富--那就是职业投资家,但这样的人太少,全世界几十亿人数来数去,名气大的也就那几个。如果你的职业不是投资家,而是公司职员、医生或公务员,就别奢望理财能让你“麻雀变凤凰”。虽然从客观上而言,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主观上最好别过分追求,因为风险太大。

投资理财的前提是心平气和,不能太贪,更不能把理财当做发财,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不要借钱或抵押房子去投资。

●把自己的钱和企业的钱分开。

●把养家的钱和投资的钱分开。

●不要轻信确保30%以上的收益承诺。

●不要把所有资产只押在一种自己确信一定能涨的品种上,记住你是人,不是神。

投资当如阿甘

《阿甘正传》是我看过很多遍的电影,在阿甘看似怪诞的经历背后,藏着让人动容的情感。阿甘是个智商很低的人,但他的人生却有着一连串惊人的成功。他是体育明星,但目的不是为了出名和赚钱,而是因为如果想不被人欺负,他就必须跑得比别人快。他因为把很多士兵救下战场而成为战斗英雄,不是为了逞能,而是因为他每次先找到的都不是自己那个好朋友。他娶到自己最爱的珍妮,珍妮开始不爱他,只把他当好朋友,拒绝了他,后来还和别的男人一起嬉皮,阿甘从不在意,执著地在童年时嬉戏的那棵大树下等她,终于有一天,珍妮明白了谁是世上最爱她的男人,回到了阿甘身边。

阿甘成功的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他“笨”。

投资人按聪明程度可以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真正聪明的人,他们知道自己聪明,看待市场很客观自信。这样的人很少,他们是真正的成功者。第二种是笨人,但他们知道自己笨,于是就有选择地主动去做一些事,避免做另一些事,他们可以算是比较聪明的人。第三种是本身并不聪明,却觉得自己非但不笨而且还很聪明,非得去做些真正的聪明人才可以做的事,这类人很多。

阿甘知道自己“笨”,所以不浮躁,定的目标简单又容易实现,心态也很好。可能对阿甘型投资人来说,简简单单赚第一个10万元或100万元是最重要的。而很多人要么没目标,要么定下太难实现的目标,比如想一步成为千万富翁,或者是像电视剧中的人一样,做一笔能一个月翻一番的交易。

每天我们能接触到很多信息,其中可能70%以上是无效信息,只会影响你的最初判断,让你觉得每个机会都离你很近,但最后却没有一个能抓住。所以定个简单的目标,老老实实赚钱才是王道。

我早年在上海租房子时认识一位陈先生,50多岁,在一家普通事业单位半退休半上班,却是个百万富翁,他的投资很简单,就是买股票、基金和房子。他是个老股民,在炒认购证时赚了第一桶金,后来炒股有输有赢。到2001年,他觉得股市可能不太能做了,就把资金退了出来,花40万元在离陆家嘴3公里左右的居民区买了4套1居室的小房子,专门出租给在陆家嘴上班的单身白领,每套房子月租金大概在1600~1800元。接下来的5年他什么事也不干,只是每季度骑着自行车去收房租,等到2006年年初,基本每套房子的成本都收回来了,每套房子的房价也从10万元涨到了40万元。这时他觉得股市又可以做了,于是卖掉其中2套,买了封闭式基金,2年内又涨了4倍,从80万元变成了近400万元,连同剩下的2套房子,他的40万元在6年内变成了近500万元。可以看出,他的投资方式很简单,只投资两种自己熟悉的东西,也没有天天观察市场调整方向,觉得时机到了就参与一把。但很多人和他不一样,整天回到家就听股评,双休日报名参加各种理财学习班,有讲座必参加,股票、房子、国债、外汇、钱币样样学习,却没有自己的思考,屡屡冲进杀出,却不像陈先生般轻松获得丰厚的利润。

第二是阿甘有自己的目标。

阿甘的每个目标都是只属于他自己的,是他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这样他才能不畏别人的看法,义无反顾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付出,否则,再小的挫折都会让他改变方向。

不同的投资目标应该有不同的与之匹配的投资组合,也有与之匹配的波动率。如果想平静地享受生活,不想因为市场的波动影响心情,就不要奢望太高的收益,不如定一个低一些的目标,配置些债券或平衡基金之类的长期收益品种。

我认识一位姜先生,他的投资一直做得不好,老向我感叹自己的投资不成功,因为他经常和朋友比投资收益,每次只要有一个朋友的收益比他高,他就很难受,希望把自己的品种换成朋友的品种,而每次换了以后,自己原来的品种就开始涨了。如果眼睛只看到别人的东西,总觉得“别人碗里的好”,也就不会有自己的目标。

投资时请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