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百万理财计划
9552100000003

第3章 自序

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成功的投资归功于自己的才智、努力和对投资对象的判断能力,却忘记了时代发展和趋势的作用;人们还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失败的投资归咎于制度缺陷、投资对象本身的问题以及时机的不合适,却忘记了自己的恐惧、贪婪和无知。

最近30年来中国GDP持续的高速增长,是全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罕有的。30年是历史的沧海一粟,但对个人来说,却可以成为难以磨灭的记忆。当一个现象连续维持30年后,多数人会觉得这已不是现象,而是信仰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从没有市场经济到有市场经济,从没有融入世界市场到融入世界市场,这其中有多少梦幻般的机会?这30年中的一系列制度性改革的机会--下海、炒认购证、房改、加入WTO、股改……一个个粉墨登场,只要你参与其中,就一定能赚钱。

这样赚来的钱,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理财水平有多么高,而是因为我们都搭上了史上最快的一班列车。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机会如此集中的30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甚至在人类历史上还会出现第二次吗?当社会越来越成熟,制度性改革的机会越来越少以后,在下一个30年,这班列车会开多快?我们以前的经验是否还有效?到底应该追求多高的投资回报呢?

投资需要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在理财方面,有两类极端的人。其中一类人单凭情感和兴趣作出投资决策,并且把这种情感和兴趣升华成信仰。比如身边有很多不投资股市的人,他们是因为在感情上对股市的排斥和不信任;还有那些把所有财产都换成房子的人,因为他们坚信从长期来看,房子一定是保值的。另一类是勤奋至极,研究各种理财工具,浏览各种财经媒体,也不错过任何一场讲座,每个月都为自己的基金是否涨得比大盘多而高兴或沮丧,说起K线走势和季度贷款增量头头是道;他们淹没在投资理财的信息中,唯独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成功的投资应该是不带感情的。对任何投资品,你既不能恨它,也不能爱它。只有当心胸和智慧宽广到能平静地否定自己的习惯思维,并冷静地思索未来,你才会发现沙石堆里的珍珠。

投资理财和工作生活的很多事情一样,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刚开始投资时,只要看到书上、电视里说的,或是朋友推荐的,就迫不及待、想当然地加入,稀里糊涂地赚钱,也稀里糊涂地亏钱,就像很多年轻人一听说打仗,就跃跃欲试,觉得充满激情和浪漫。

第二层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当受过伤、上过当后,发现原来很多东西不是宣传品上所说的那样,于是学乖了,凡事都带着怀疑审视的态度,无论风险还是机会一概排斥,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从此不愿再上前线。

第三层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经历过第二层的人当中,只有少数人能升到第三层,这时会发现原来本质的东西就是最简单的一些道理,有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判断起来很简单,就像久经沙场的老将军,觉得带兵打仗其实并不可怕。

在和国内外朋友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中国人的勤奋与好学。国外很少有企业主或普通百姓能看得懂股票K线图,知道上季度的CPI指数,或对一个城市很多区域的楼盘如数家珍,但在中国却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人。中国人对理财的第一次学习接触往往是从某个具体的投资品种开始的,而不是从大概念和大逻辑开始的。很多人困惑的是想学理财却不知如何开始,他们的第一本理财书,可能是K线定律,或是巴菲特传记,然后觉得理财就是像巴菲特一样去炒股。这让我产生个想法,去写些我认为财富管理中最重要的理念和方法,作为人们学习理财的第一本书,而不是在教人炒股的书堆上再加本新的。

我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了不少富人,发现他们赚钱的方式千奇百怪???但有一点相同的是他们几乎都赢在理念、方法和对大趋势的判断上,而不是在技术上比别人更精于选股票、选基金或选房子。在和上百位客户及朋友的接触中,我把大家普遍关注的内容整理成十个专题,其中有几个是被问到次数最多的问题,比如该躲避些什么风险或是如何做资产配置,还有几个是虽从未被问到,但却是早已在潜意识中困扰人们很久的问题,比如怎么选理财师或如何处置自己的财富。

书本中有些理念之间可能不完全一致,甚至是有点矛盾,理财就像开药方,两个病人症状看上去似乎一样,但最后的药方可能完全不同。一味中药原料,有的人千万服不得,但对有的人却能治病。理财没有绝对真理,每个人都可以见仁见智地挑选使用其中适合自己的部分。

如果你想快速赚钱,本书的内容可能不会让你满意。这不是本告诉你明后年该买什么投资品种的书,因为即使在每年年初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们的判断作个汇总,到年底盘点时,还是会发现有大约50%的人是错的。这也不是本告诉你技术的书,因为任何一种单一投资技术都够写一本5万~10万字的书,而且已经有很多作者写过很好的教材了。

没有人可以每笔投资都赚钱,但只要方法和理念没问题,就算犯错也不会错到哪儿去,时间长了,赚钱肯定是个大概率事件。希望本书能帮读者建立理财的大思路,这里讲述更多的是如何准确认识自己,识别和防范风险,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或者如何抓住中国特色的赚钱机会,乃至如何正确对待财富。就像当年的解放军,虽然开始时单兵素质、武器装备和战术理论都比不上国民党军队,但凭着通透的战略、严明的纪律以及全盘的协调获得最后胜利。投资理财也是如此,没有人能单凭复杂的模型软件、灵通的消息成为赢利高手,最赚钱的人一定是最有大思路的人。

中国财富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有人说财富管理就是“赚钱”,其实不然。“赚钱”更多注重进攻战术,而财富管理更像是防守反击战术。一个拥有财富的人,应该学会在球场上找对位置,观察机会,而不是总是跟着球疯跑。

从财力上看,中国人已经有能力对国外奢侈品进行“扫货”式的购买了,但在对风险的认识上,居然现在还有很多人天真地说:买××肯定不会亏,因为政府不会让它跌的。荷兰人经历过郁金香泡沫,英国人经历过南海泡沫,美国人经历过大萧条前的疯狂,日本人也经历过泡沫的大喜大悲。中国人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没被资产泡沫烫伤过,但这不代表我们永远不会被烫,或一旦被烫不会受伤。即使不预测将来,至少我们也应该为自己多准备几副手套,比如分散投资,调整心态,甚至培养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