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杨诗杨词
9516000000199

第199章 第九:兵家(2)

第九:兵家(2)

无智之将,则以勇猛。若无勇猛,只有畏惧。无能之将,无胜之欲。清军之败,恰是此原。将军之忌,将以兵用。刘备伐吴,一败涂地[12]。兵家之忌,不亡流氓。南京屠杀,永是耻辱。过河之卒,胜过一车。军中无将,士可称能。愤悁之师,战之必败。长德之战,太武何矣[13]。

君子不帅,尔虞我诈。既是敌人,岂能有真。阳奉阴违,口蜜腹剑。王莽假忠[14],欺上瞒下。装疯卖傻,纵人骄矜。孙膑虽残,力挫庞涓[15]。假仁谋义,假德谋贤。官渡之战,赤脚相迎[16]。适德适罪,巩固权势。刘邦韩信,恰是其由[17]。假以诺言,骗取信任。假道伐虢[18],恰到好处。

注解:

[12]公元221年,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大臣、将领反对,执意亲自大举攻吴。结果蜀兵于夷陵惨败,刘备恼羞而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13]在长德之战中,太武因为以三十万大军攻克不了五万人驻守的长德城,愤怒之至,冒然进攻,从而中了敌人的空城计。本故事选自《杨史》。

[14]西汉末期的王莽为人谦恭有礼,儿子王获杀了人,便逼子自杀偿命。常把自己的俸禄和皇帝的赏赐,分给宾客,甚至卖掉车马,救济穷人,朝野上下皆赞王莽。汉平帝病死后,立孺子婴为皇太子;由于孺子婴年幼,王政君不顾群臣反对,执意由王莽摄政,代天下行政。王莽这时大权在握,但仍显得小心谨慎,表现的忠心耿耿,做到掩人耳目。渐渐的王莽完全掌握了大汉政权,便逼迫王政君交出玉玺,禅位于自己,建立新朝。

[15]庞涓、孙膑同事魏国。庞涓妒嫉孙膑的军事才能,便将孙膑处以‘刖刑及鲸面’,软禁在府中。孙膑开始装疯,白日混在市井里,晚间还回到猪圈过夜。一复一日,庞涓以为孙膑真的疯了。孙膑乘人不备,逃往齐国。在以后的围魏救赵,孙膑突发奇计报了大仇,让庞涓血债血偿。

[16]曹操大军与袁绍大军展开一场争斗,但曹操实力比不上袁绍。不过袁绍此人刚愎自用,不信良言,这令他的谋士许攸深感不满,以为自己在袁绍大营没有出息,同时家人犯法而被袁绍收治;许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曹操正是用人之际,闻听许攸投奔,是赤脚相迎。曹操的举动让许攸折服,立即向曹操建议偷袭乌巢的粮草,结果大获全胜。历史上评论曹操是一位爱才之主,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曹操如果真的爱才,怜惜许攸,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后,间接处死许攸。很显然曹操的赤脚相迎,其实用了假仁谋义的一计。

[17]刘邦攻入咸阳不久,项羽的实力在刘邦之上。刘邦便重用韩信,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刘邦成就大汉后,忧心韩信功高盖主,便用萧何之计,将韩信诱骗至长乐宫,秘密处死。

[18]话说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但这两国关系不错。如果发生战事,这两国一定一致对外。怎么办呢?大臣荀息向晋献公进计道:“要想攻占这两国,我们必须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晋献公便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虞公大喜,便与晋国结盟。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有些动心了。晋国忙向虞国作出承诺,表示永不背负虞国。虞公心想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真是傻瓜。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晋军乘势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晋献公假向虞公承诺,谋取了虞国的信任,从而消灭虞、虢两国不费吹灰之力。

译文:

失智的将军,就会以勇猛去战斗。如果他连勇猛都没有,那么就只剩下畏惧。失能的将军,没有战胜敌人念头。清军被八国联军打败,恰是因为清军没有战胜敌人的念头。将军的忌讳,是把将领当作一名士兵来运用。刘备明明是作为一国之主,切不顾大臣、将领反对,执意亲自大举攻吴,结果一败涂地。兵家的忌讳,不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日本人在南京实施大屠杀,永远是兵史上的耻辱。过了河的卒子,胜过了车的作用。军中没有将帅之才,那么战士也可称之为能,毫不犹豫的提拔起来。怀着愤怒的军队,与敌人交战必定会失败。长德之战中,太武因三十万大军拿不下长德而非常愤怒,冒然进攻中了敌人的空城计,致使太武后悔莫及。

君子不善于带兵打仗,因为兵家其实是尔虞我诈。既然是对待敌人,岂能会有真。都是阳奉阴违,口蜜腹剑。王莽利用他的假忠假贤,骗过了皇帝瞒过了臣民。以装疯卖傻,来诱使敌人骄矜。而孙膑虽然残废,他就是运用装疯卖傻,骗过庞涓,最后一举击败庞涓。以假仁假义来骗取他人的真仁真义,以假德假德贤来骗取他人的真德真贤。而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就用这一计,用赤脚相迎来骗取许攸。适当对人施以仁德,施以罪责,可用来巩固自己的权势。刘邦用适德适罪这一计来治服韩信,就是这个原因。以假诺言来骗取信任,也不失一个好办法。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用得就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