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杨诗杨词
9516000000198

第198章 第九:兵家(1)

第九:兵家(1)

力之所以,所须之时。力之博弈,一分成败。三分天下,武涉一言[1]。美苏争霸,成败中国[2]。不败之兵,进退自如。陈琳谏主,渔翁得利[3]。兵家须知,瞋之时势。敌战我不,敌不我战。不利之兵,守而累之。绵州之战[4],天地人和。英军入侵,三里爱阻[5]。太武之言,兵家谨记[6]。

一将之能,调兵遣将。清军入关,只惧袁公[7]。理以圣上,兵以智上。司马败蜀,仰仗此须[8]。兵者之要,兵贵神速。速战速决,久必生异。兵家须知,争分夺秒。二战爆发,先发制人[9]。一秒之失,就是天下。卧薪尝胆[10],反败为胜。战为先战,胜为后胜[11]。破釜沉舟,绝境逢生。

注解:

[1]楚汉相争之时,韩信破齐楚联军占领齐国,使楚军面临四面受敌的危机中。项羽便派武涉劝说韩信:“现在楚汉之争,您起决定作用,如果您投靠楚王则楚胜,投靠刘邦则汉胜。不过楚王被刘邦所灭,刘邦接着就要对付您。您和楚王有旧交,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

[2]美苏争霸之时,中国关系着他们的胜负。

[3]骆云平听说太武兴兵讨伐南宁,立即调兵一万协助太武。陈琳道:“兵家有云:‘成事之见,左右两者之间;败事之见,首尾不能相顾’。现在将军冒然出兵,不利金中呀。将军仔细想一想,如果太武取胜,他怎么会瞧得起金中万士?如果太武兵败,南宁一定不会放过将军,到那时金中必将灭亡。我以为太武如果取胜,将军就事太武;太武如果失败,将军就事南宁,这样对将军岂不是好?”骆云平不听,结果太武兵败,南宁乘势进攻金中,金中灭亡。本故事选自《杨史》。

[4]江都兴兵讨伐绵州,绵州只有万人,诸位将领都想弃城而走,只有李湘认为可守。有人问:“守城之要,是有守城的利。现在敌兵来势汹汹,绵州城万人怎能挡住?”李湘答:“决战有三个关键,一是天时、二是地利、三是人和;绵州城气候恶戾,极不利于适应不了的人,这是我军占了天时;绵州城虽然兵缺将少,但切居高临下,这是我军占了地利;若众将士像我一样,有坚守绵州的心,同仇敌忾,这是我军占了人和;现在我军三者俱全,怎么可以不战而弃城逃走呢?”本故事选自《杨史》。

[5]清末,英军大举进攻三里元,三元里村民在三元古庙集合,用戈、矛、犁、锄与英军枪炮一战。英军节节胜利,不料忽然下起大雨,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民兵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英军之所以败,是天时不足。

[6]张柏请教萧子雄道:“怎样才称得上能者?萧子雄道:“如果不能天地人合,就不称之为能者。以前刘秀被公认为能人,他带兵攻打汉,本来马上就要取胜,忽然下了暴雨,使千兵涣散,最后倒致兵败;所以没有老天的照顾,他的能在那里?张久虽然是能人,他据守的表里,不利攻又不利守,反而被无能的对手击败;所以没地立的配合,他的能在那里?呼延清是能人,顺应大势,号召六守兵力攻打秦,本来将取胜,但六位太守各起异心,倒致最后北伐失败;所以没有天下人的响应,他的能在那里。”本故事选自《杨史》。

[7]清军入关,他们不怕明军几十万,只怕一个袁崇焕,只要有袁崇焕,清兵就入不了关。如是清军设离间计除去了袁崇焕,顺利入关。事实上,同样是数十万明朝大军,但不同的是只换了一个将军。

[8]刘备死后,诸葛亮率蜀兵计伐五丈原。魏王派司马懿迎战,司马懿透辨时势,坚守不战。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守不出。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服饰,去羞辱魏兵,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还是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假意动怒上表请战。魏帝自然不肯。诸葛亮无计可施,引兵而退。

[9]二战爆发,希特勒先发制人,集中陆军和空军,在黑夜像闪电一样地打击敌人,攻势凌厉,无往而不利。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闪电出击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1941年他再次闪电进攻苏联,但在苏联人民的坚决抵抗下,加上苏联地方辽阔,德国的闪电计划遭到挫折。就在此时,不能速胜的德国渐渐走向了二战的失败。

[10]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吴王得到伍子胥等能人的帮助,大败越王勾践。但是吴王并没有听信伍子胥等人劝告,将越国一举击破。于是勾践通过卧薪尝胆,反败为胜。

[11]决战中的必须,就是先取战机,最后胜利。

译文:

力之所以被称之为力,必须用在所须要的时候。当双方力量在博弈之间时,某方只要仅仅多一分之力就可决定成败。楚汉相争时,武涉劝韩信三分天下,也正是看到了这一分力的重要性。美苏争霸之时,双方都将中国作为他们成败的棋子。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军队,靠的是进退自如。陈琳谏主的故事,恰恰说明了渔翁得利的重要。兵家必须知道,要看清当前的时势。敌人来进攻我时,一定是有利才会进攻,所以要避开他的利,不跟他交锋;敌人不战的时候,一定是无利可言,所以我军可以乘势进攻。立于不利之地的军队,要用守的姿态来拖败敌人。绵州之战的故事,讲述决战的要领是囊括天地人和。英军以枪炮入侵中原,在三里元被村民用戈、矛、犁、锄阻挡,也正是天时不足的道理。太武王所说的三节故事,作为兵家必须谨记在心。

将军的本领,是懂得怎样调兵遣将。清军入关,他们不怕明军几十万,只怕一个袁崇焕。论文理自然是以圣居上,但论决战确是以智居上。司马懿之所以在五丈原击败蜀国,正是因为他很有智慧,没有去计较自己被蜀军羞辱。兵家之要,是兵贵神速。作为战斗要速战速决,时间一旦久了必定会产生相反的结局。兵家必须知道,决战就是争分夺秒。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就是闪电战做到先发制人而将对方击败,但由于不能速败苏联,从而最后走向失败。错失了一秒,往往就是一场成败,一个天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通过卧薪尝胆,从而反败为胜。与敌人交战必须先掌握主导权,取得战机,而真正的胜利是最后取得胜利。项羽面临强大的敌人,通过破釜沉舟,从而绝境逢生,最后战胜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