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杨诗杨词
9516000000181

第181章 第三:父子

第三:父子

父之最后,孤寡一心。子之最后,不孝父母。圣人有言,孝为第一。二十四孝,千古传唱。孝顺孝顺,孝人之欲。怀月卖身,母不有感[1]。己不孝先,忧不能后。逆子葬父,孝孙之谏[2]。父德子良,母贤子贵。孟母三迁[3],道出其由。父强子弱,母利子亡。吕后告子,心狠手辣[4]。教子有道,不可非为。父母不咒[5],实是其理。楚人伏犬[6],母亡地陷。梦立天南,母亲垂怜[7]。王命天命,不及父命。伍子弑主,千古贤人[8]。

注解:

[1]沪州廉氏有一次病重,她儿子林云志拿不出钱来为母亲治病,于是插草为标,卖身求母,被世人传为佳话,但母亲并不认为儿子这是孝。本故事选自《杨史》。

[2]父亲死后,率儿子用箩筐去埋老父。当他想把箩筐一起扔掉时,儿子说:“这箩筐要留下,等爸爸死后,我也要用这箩筐装着爸爸,像埋爷爷一样将爸爸埋了。”这人恍然大悟,赶忙把父亲抬了回去,厚葬父亲。

[3]孟子的父亲早亡,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家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伙伴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母见状便将家搬到市集,家靠近屠夫。孟子又和伙伴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母见状于是又搬家了,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便常常去学校听老师讲课。孟母高兴地道:“这才是我儿子应该学的东西。”孟子果然学业有成。如果孟母不能为儿子三迁,孟子或许永远不能成事。

[4]吕后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自公元前195年高祖驾崩,刘盈即帝位后,便把持大权,剪除异己,毒杀高祖子嗣。高祖八个儿子,直接或间接死于吕后之手有四人。

[5]汀州妇人与子不和,为了希望儿子顺从自己,常常恶言诅咒儿子,后来妇人之子果如妇人诅咒而暴亡。这是一个迷信说法,不过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子女的事,比比皆是,但这绝不好方法。本故事选自《杨史》。

[6]一名叫杜樱的楚国人,他的母亲死后,在路上遇见一条狗也是拜倒于前,放声大哭。本故事选自《杨史》。

[7]梦天南之父死得早,梦母没有改嫁,将梦天南养育成人,教导成才。梦天南也不负母亲的期望,通过刻苦耐劳,终于学有所成,于是拜别母亲,前往南宁求取大志,但是梦天南仕途不济,总以为没成就大事,没脸回家见母亲,所以离家三十年未归,最后病得非常严重,才发觉自己做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于是督促妻儿赶回故乡,但不幸的是,梦天南终病情恶化,在归家途中病逝。可怜梦母并不知道儿子的死迅,是白天也思念,晚上也思念,常常立于户外,逢人即问:“你看见我儿子没有?”答:“没有看见你儿子。”梦母由此思念加剧,最后因过度思念而双目失明。但她虽然是瞎子,但她依然立在户外,等着梦天南回来。最后梦母在思念中辞世。《梦立天南》的意思就是梦即梦母,立即站,天南即子;本意是慈母立户外盼儿归来之说。本故事选自《杨史》。

[8]春秋末期,伍子胥父子均为楚主所用,不料楚平王听信谗害,杀害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还有兄长。伍子胥发誓必报此仇,逃到吴国之后,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以报父兄之仇。伍子胥身为楚国人,带吴兵杀入自己国土。以‘王命天命,不及父命’的道理。伍子胥就不算罪人,而且算贤人。是的,历史并没有将伍子胥说成叛逆之人,而是贤人。

译文:

父母的最后,只剩下一颗孤寡的心。儿女的最后,就是不孝顺父母。孝为第一,出自圣人之口。二十四孝的故事,千古传唱。孝字后面加上一个‘顺’字,顺就是顺从,无条件的顺从。而顺从的最佳答案,便是顺从父母的欲。而不能顺从父母的欲,再怎么孝也毫无结果。像林云志卖身救母的故事,他的母亲就不认为这是孝。自己不能孝顺父母,其实也是忧心儿女也效仿着不孝顺自己。有一逆子用箩筐去葬父,孙子出言劝谏,让儿子恍然大悟,也正是这个道理。父母以德教子,儿女就会贤良,父母以贤教子,儿女就会显贵。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父母过于强悍儿女就会软弱,父母过于重名利儿女就会失途。吕后对待儿子的方法,就是心狠手辣,致使高祖八个儿子,直接或间接死于自己之手有四人。教导儿子是有方法的,不能用不正当的方法教导。而父母用诅咒来教导儿子,正是这个道理。楚国人杜樱的母亲死后,在路上遇见一条狗也是拜倒于前,放声大哭的故事,来证明父亡天坠、母亡地陷的道理。而梦母站在户外三十年盼儿归家的故事,是用来陈述了母亲对儿女的牵挂之情。当然伍子胥为报父仇杀害楚主,反而被誉为千古贤人的故事。无疑是论证王命与天命,都不及父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