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杨诗杨词
9516000000180

第180章 第二:人主(下)

第二:人主(下)

治臣非忠,忠臣非治。闻听此言,顿感悲伤。曹操虽能,欺主霸业。杨奉虽忠,无力救主[10]。仁治天下,不得天下。襄公仁义,泓水兵败[11]。一念之间,就是天下。项羽不杀,十面楚歌[12]。王兵则盛,下有则乱。无兵之主,天下何矣。成事千万,亡事一人。人主须知,是为天下。

成功之最,知人善用。街亭之战,诸葛之错[13]。大尧用人[14],适才委用。孟君用人,鸡鸣狗盗[15]。管仲之荐,取人之长[16]。用非己有,如己有之。用人之最,无不可用。用人之要,实是利用。汉朝高祖,巧用韩信。平楚兴汉,千秋大业[17]。能过不为,能失不用。量才为用,用人之要。

谁主天下,万民诚服。此等心机,听我言之。人主虚名,名利颠峰。可叹世人,谁可明之。劫数万千,一朝得志。一欲之差,千古罪人。马关条约,丧权辱国[18]。南京屠杀,其将何堪[19]。人主必知,是天下兴。无能治国,退位让贤。是非功过,后人去定。何必苦苦,紧握不放。

注解:

[10]东汉末年,兵荒马乱,董卓挟持天子被吕布杀死之后。司徒王允不赦免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逼二人再次叛乱,二人于是挟持天子。后来二人中了离间计,大打出手。天子在杨奉等将军的保护下乘机得脱,便去向曹操求援,结果曹操击败李傕、郭汜之后,将忠心于天子之臣处死或谪职,借天子之名,戟伐异己。曹操是治世能人,但他不忠,杨奉等算是忠臣,但切无能,最后使天子沦为阶下囚。

[11]宋襄公进攻郑国,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没直接去救郑国,却率兵杀向宋国。宋襄公慌了手脚,领宋军日夜回国,当宋军在泓水边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时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只是为救郑国。现在我军已从郑国撤军,楚成王的目的达到了。今敌众我寡,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宋襄公说:“楚国虽然强大,但缺乏仁义。我军虽然单薄,但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仁义’二字,要用仁义战胜楚国。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不如待楚军渡过一半,我军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时楚军全部渡完河,在岸上布阵。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在布阵,我军发动进攻,也可取胜。”宋襄公说:“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称得上仁义之师。”时楚军布好阵,冲了过来。由于力量悬殊,宋军大败,宋襄公也被箭射中大腿,不久死去,宋襄公以‘仁义’没有成就霸业。

[12]项羽在鸿门宴不杀刘邦,结果在乌江兵败自杀。

[13]诸葛亮以马谡守街亭,结果战败。而马谡明明是谋将,不是战将,诸葛亮为什么还用马谡守街亭。

[14]尧的时代,以舜当司徒掌管刑罚、土地,以契当司马掌管军事,以禹当司空掌管建设,以后稷当田畴掌管农业,以夔当乐正掌管音乐,以倕管理工匠,伯夷掌管祭祀,以皋陶掌管司法,以益管理打猎。就一方面来说,可能尧赶不上其中任何一个,却能成为他们的君主,九人切成了他的臣子。原因是尧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大事,了解九人长处,就能够适当委运,让九人各胜其任,发挥其长。

[15]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作为齐国使者出使秦国,秦昭王久仰孟尝君的才能,想用孟尝君为相。有人向秦王进谏道:“孟尝君在齐国有封地,老小,他怎么可能会为秦国效力,我看还是把他杀了,以除后患。”秦王认为有理,便想杀了孟尝君。孟尝君听到之后,很是忧心。这时一名善于钻狗洞偷东西的门客对孟尝君道:“听说秦王宠幸一个妃子,非常喜爱狐白裘,不如让我去盗狐白裘贿赂这名妃子,让她为先生求情。”孟尝君认为有理,便令‘狗’进入王宫盗狐白裘贿赂妃子。妃子得到狐白裘后,非常高兴,便向秦王求情,请求释放孟尝君,秦王难敌爱妃,答应释放孟尝君。但孟尝君忧心秦王反口,连夜出了王宫,来到函谷关,这时城门紧闭,怎么办?一个会学鸡叫的门客见状,便学起了鸡叫,守城门的士兵以为天亮了,便开了城门,孟尝君于是马不停蹄逃回齐国,待秦王明白时,已经为时已晚。

[16]管仲由鲍叔牙推荐,事奉齐桓公,这时管仲向齐桓公进谏道:“在礼节方面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为司礼官;在发挥地利方面我不如宁戚,请任命他为司田;在军事上我不如王子诚,请任命他为大司马;在审理刑事案件上我不如宾胥无,请任命他为大理之职;敢于直谏,冒犯龙威,我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他为大谏之臣;如果您只想治国强兵,有此五人足够了,若要称霸天下,就还须我管仲之才方行。”

[17]楚汉之争情形极不利与刘邦,刘邦于是以韩信为将节节胜利。最后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忧心韩信背汉自立,便将韩信绞杀。

[18]清廷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开放四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此条约使列强加快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守将唐生智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下令封锁南京通往江北的的道路,销毁渡船,使大量军民不能撤离。当日军到来时,他未组织任何撤退的情况下于12月12日下达弃城命令,自己乘保留的汽艇逃生。守军失去指挥,军心动摇,自相残杀,第二天南京沦陷,随后便发生了南京大屠杀。

译文:

有治理国家本领的臣子往往没有忠主之心,忠心于主子的臣子往往没有治理国家的本领。听到这句话,顿时令人感到很悲伤。曹操虽然是能臣,但他切欺侮主子,霸占主子的大业。杨奉虽然是忠臣,但他没有能力救主,让主子成为阶下囚。用仁来治理天下,但不能得到天下。宋襄公坚持仁义,但他在泓水之战切被楚军一举击败。主子往往在一念之间,就是天下的失败。项羽在鸿门宴没有杀刘邦,后来在乌江面临十面楚歌的地步。主子手握军队国家就会昌盛,臣子手握军队国家就会纷乱。没有军队的主子,怎样来统治天下。成就大事靠得是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努力,但亡事切只须要一个不称职的主子。人主必须知道,自己是为了天下兴盛,不是为了让天下灭亡。

成功之最,就是能够知人善用。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致使街亭失守,这并不是马谡无能,而是诸葛亮用人之错。大尧用人理念,就是适才委用。孟尝君所用的人当中,竟然有鸡鸣狗盗之辈。管仲向齐桓公举荐人才的原理,就是取人之长,弃人之短。用了自己没有的本领而他人拥有的本领的人,就如同自己拥有了这些本领。用人的最高境界,便是没有什么人不能用。可用人的机要,其实也只是利用。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时,以韩信为将节节胜利。后平定天下,忧心韩信背汉自立,便将韩信绞杀。刘邦的巧用韩信,平定了楚国建立了汉朝,完成了自己的千秋大业。一个人的才能超过局限范围,他就不会去担当此任,一个人的才能达不到职务的须要,主子就不会去用此人。所以说主子必须做到量才而用,这才是用人之要。

谁来统治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诚服在脚下。怀有这种心机的人,听我来说一说吧。人主只不过是虚名罢了,是名利的最高峰罢了。可叹世人,谁会明白这些道理。历经万千的劫难,终于有一天可以扬眉吐气。但就因为一念之差,变成了千古罪人。清廷签订的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残局,作为南京守将的唐生智怎么可以这样做。人主必须要知道,自己的责任是让天下兴旺发达。如果没有能力治理国家,就应该退位让贤。因为一个人的是非功过,自然会有后人去评定。你又何必苦苦,紧握着那些虚名虚利,不愿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