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杨诗杨词
9516000000179

第179章 第二:人主(上)

第二:人主(上)

纣王爱色,焉罪妲己。不有妲己,必有其人。隋王杨坚,开皇之治。其后炀帝,败家乱政。夫差昏庸,尽诛良士。而有勾践,平吴兴越。君逼臣反,臣子奈何?林冲忠主,逼上梁山。失德之主,己之所失。亡国之时,过卸其人。忠贤不难,难在人主[1]。人主必知,一己天下。

能主贤士,智主忠士。弱主谗污,亡主叛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一而治,诛异举同。人主不道,臣道不道。人主有道,臣非不失。人主欲治,然以身始。孺子不治,王莽摄政[2]。杀下一忠,胜杀十能。处死比干,国无良臣[3]。只有失主,何来忤逆。天下之主,各得其果。

人主之思,千秋万代。灭异我人,绝逆我章。陈胜吴广,黄巢闯王。不苟暴政,举义天下。天下之大,何失贤良。人主天下,用亦天下。蒋公败北,并非毛氏。主子用非,人才何矣。成事之主,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洞察天下。成就王事,天地人和。羊祜上书,兴晋灭吴[4]。

圣智之训,必当恭听。迂腐之人,何易明世。管仲举相,桓公惨死[5]。王猛之嘱,前秦未来[6]。不亡其人,实怜其智。管仲活命,恰是此由[7]。臣不谋君,君不谳臣。君臣不疑,国始初兴。慧眼识才,人主之最。秦用商鞅,兼并六国[8]。得人则兴,失人则亡。与其慕权,不如贤士[9]。

注解:

[1]人主:人主是指领导。

[2]汉平帝病死之后,立两岁的孺子刘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以王莽代天子朝政。群臣纷纷进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不纳群臣之谏。时间来到公元九年,王莽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大新。王莽能篡政,完全主子不能亲政。

[3]纣王昏庸,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中,比干强谏纣王,纣王不但不听,还处死了比干。自此之后,进谏纣王的人越来越少。

[4]司马炎欲伐吴国,羊祜上书说:“先帝顺天应时,西面平定蜀国,南面和好东吴,海内得以休息,百姓安居乐业。国运是由上天所授,功业是由人做成的。吴主暴虐,军民无法沉受其害,吴国地处江缘,没有腹地,而兵马也无法与我师相比;所以现在是时候一举克下吴国的大好时机。”司马炎纳计,于公元280年春发兵二十万,兵分六路伐吴。晋将王濬率军从蜀地,顺流而下,将孙皓围与石头城,吴亡。

[5]周襄王七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谁可以接受相位,道:“鲍叔牙怎样?”管仲答:“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不解,问:“鲍叔牙是你的朋友,又曾举荐你,你为什么说他不能担任相国?”管仲道:“我不举荐鲍叔牙,是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问:“开方如何?”管仲说:“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来事奉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齐桓公问:“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齐桓公面露难色。管仲说:“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他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但是齐桓公并没有听管仲的话,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易牙、竖刁见齐桓公病重,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齐桓公仰天长叹:“我悔不该不听仲父良言?”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齐国的霸业也划上了句号,中原霸业逐渐移到了晋国。

[6]前秦丞相王猛辅佐苻坚成就帝业,不慎病危。宁死之前,向苻坚进谏道:“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万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遗憾的是,苻坚忘记了王猛的圣智之训,于383年不顾群臣反对,强调百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一战中一败涂地。苻坚这时才痛恨自己忘记了王猛的遗言,而后悔莫及。从此前秦一蹶不振,不久便灭亡了。

[7]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死于非命,齐襄公的两位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公子纠派管仲去杀小白,但没有成功。公子小白上位之后,册鲍叔牙为国相,鲍叔牙道:“我虽然忠于大王,但不能帮大王成就王业,如果大王想成就王业,只有管仲才可以。”齐桓公一听,便抛弃前嫌,不记旧仇,任用管仲,果然成就霸业。

[8]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国。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决心彻底改革,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国势突飞猛进,很快会超过了六国,为以后平定六国打好了基础。

[9]齐宣王召见颜触,道:“颜触快到我面前来。”颜触也道:“大王快到我面前来。”齐宣王一听很是恼火。颜触又说:“我到大王面前是慕权,大王到我面前是贤士,正所谓让大王慕权还不如让王贤士。”

译文:

纣王贪恋美色,怎么能够怪罪妲己。没有妲己,必然会有另外一个女人。隋文帝杨坚统治隋朝期间,兴盛的王朝被称为‘开皇之治’。而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继位后,国家败坏政治纷乱。吴王夫差昏庸,尽诛杀贤良之士。于是就有越王勾践,平定吴国光大越国。君逼臣反,作为臣子能怎么办?林冲忠心主子,可被逼的逃亡梁山。失德的主子,完全是自己的过错。但他亡国的时候,切将亡国的过错推卸给他人。其实臣子忠贤并不难,难就难在人主怎样分辨忠贤,从而来任用忠贤之士。人主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完全是自己一人决定了江山社稷。

能主用人用的是贤士,智主用人用的是忠士。弱主用人用的是谗污,亡主用人用的是叛逆。作为主子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自己一种治理方法,不采纳其他人的意见去治理国家,便会形成诛杀反对这种方法的人,提拔赞同这种方法的人。人主没有道,臣子有道也不能使国家有道。人主有道,臣子不道也不能让国家失道。然而人主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从自身做起。汉平帝病死之后,两岁孺子刘婴不能亲政,从而让专政的王莽即天子位,国号大新。杀死一名忠臣,胜于杀死十位能臣,因为连忠也可杀的主子一定不会放过能臣,何况能臣并不一定是忠臣。因为忠臣会为了国家不惜一切,而能臣往往是为了自己的安危、荣华富贵而努力。纣王处死了忠臣比干,致使国家的良臣越来越少。天下间只有失主,何来的忤逆之臣。天下间的每一种主子,就会得到每一种不同的结果。

人主的欲望,就是自己、自己的王朝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他们消灭反对我的人,杜绝反对我的文章、言论。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唐末的黄巢,明末的李闯王。他们都不苟同惨暴的政权,起义救天下。天下之大,怎么会没有贤良之士。人主是天下的主子,自然可以用尽天下所有。蒋介石兵败,并不是因为对手是***。主子用了不正当的治理方法,那些有才能的人能怎么办。成事的主子,他们能够运筹帷幄,审时度势,从而洞察天下玄机。而成就王事的最佳时机,便是天地人和。羊祜向司马炎上书讨伐吴国,也正是集天地人和。

圣智之士的训导,作为主子必当洗耳恭听。但迂腐的人,很难明白这些世理。管仲宁死前,嘱咐齐桓公不要用开方、易牙、竖刁为相,可齐桓公不听,结果惨死。王猛宁死前嘱咐苻坚不要轻易讨伐晋朝,可苻坚不听,结果致使前秦败亡。主子破例不处死某一个,实是怜惜此人的智慧。管仲曾经刺杀过齐桓公,但他还能在齐桓公刀下保命,恰恰是齐桓公怜惜他的智慧。臣子不谋害君主,君主不对臣子胡乱定罪。能做到君臣之间同心同德,不互相怀疑猜测,那么国家已经开始走向兴旺。慧眼识才,是人主最大的本领。秦孝公能够看中商鞅,着手让商鞅实施变法,才使后来的秦国得以兼并六国。得人才就令国家兴旺,失人才就令国家灭亡。主子与其去仰慕权势,还不如礼贤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