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仪:君子重仪
9458000000017

第17章 重德行,显仪态(5)

林白水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记者和学者。辛亥革命后,他在北京先后创办了《公言日报》和《社会日报》。他为人正直,经常写文章抨击军阀、政客。他任《社会日报》社社长时,曾聘请了一位叫容庚的人为自己的孩子教授篆文。这容庚当时虽然只有20出头,但却因对金文(两三千年前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的研究成就和写得一手漂亮的篆文而在学术界享有声誉。林白水尽管长容庚近30岁,且比容庚的名望大得多,但他却非常尊重这个年轻的家庭教师。每次来上课,他都用自己家的包车将容庚送回去。

有一天晚上上完课,林家照例让车夫送容庚返回住所。谁知这车夫见几次都没给他小费,便故意刁难容庚。他一会儿推说检查车,要容庚下来走;一会儿又说自己肚子饿,要去吃点东西。最后当他发现这个成天与书本打交道的读书人根本不谙世故时,竟借口肚子疼把容庚丢到了一个偏僻、阴暗的小胡同里,让他自己走回去。

从远去车夫的冷笑声中,容庚才明白车夫是存心捉弄他。黑暗中,他东摸西摸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宿舍。躺在床上,他越想越气。第二天一早,就给林白水写了一封信,辞职不干了,让他另请高明。

林白水看完信,就把车夫叫来,责问他为何耍弄容先生?不料那车夫不仅不认错,还强词夺理。林白水就辞退了他。

赶走车夫,林白水立即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致歉信,要两个孩子马上送去。

“不能寄吗?到容先生那里要走十几里路呢!”孩子们为难地说。

“不行,你们必须立即送去,还要交到容先生的手里,并且告诉他,我本来要亲自去道歉的,可今天报馆公务繁忙,实在不能脱身。”林白水严肃地说。

孩子走出大门,他又追出来叮嘱道:“别忘了代我向容先生磕头谢罪!”

容庚看到两个累得气喘吁吁的小孩子送来的信,怒气顿消。当天,便赶来林家答礼。谁料林白水见了容庚,竟撩起长袍,朝容庚跪下磕头赔礼。

容庚见状,大吃一惊,急忙扶起林白水,激动地说:“林老,你是前辈,行此大礼叫我怎能担当得起!”

说着,容庚的眼眶里涌满了泪水……

◎故事感悟

通过两个人冰释前嫌,我们看到了礼仪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怎么能不认真对待和学习它呢?否则在社会上,免不了到处碰壁吃亏,届时悔之晚矣。

◎史海撷英

林白水与《新社会报》

1921年3月1日,林白水和胡政之合作,创办了《新社会报》,同时他还任社长,胡政之为总编辑。既然要办报,就意味着要开拓公共舆论空间,这样一来就容易触及时讳。专制统治者历来都推崇愚民政策,将政治神秘化,而林白水却提出“树改造报业之风声,做革新社会之前马”的口号,经常惹得一些官僚们横眉瞪目。最终,《新社会报》因揭露军阀黑幕,被警察厅勒令停刊三个月。

复刊后,林白水暗含讥讽地写道:“蒙赦,不可不改也。自今伊始,除去《新社会报》之新字,如斩首级,示所以自刑也。”于是,《新社会报》就变成了《社会日报》。然而,新闻的生命力源于真实,没多久,林白水又“旧态复萌”,《社会日报》又刊登出揭露曹锟贿选总统以及诸多议员受贿的报道,当权者震怒之下,将林白水囚禁了三个月。

◎文苑拾萃

《林白水之死》(选自《燕山夜话》)

邓 拓

在辛亥革命的前夜,具有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热情也是很高的,他们不但到处写文章抨击当时的反动统治,而且进行了其他的实际行动。例如,当时清朝的广西巡抚王之春,竟然主张把中国主权出卖给外国人,当他路经上海的时候,自称为“革命军马前卒”的邹容和万福华谋刺之于“一枝春酒馆”。

据说,林白水也参加了那一次刺杀王之春的行动。他看到行刺不中,急速跑进四马路的梅福里,将情况报告给黄克强等人,立即转移,才免于被捕。虽然,这种脱离群众的暗杀行为,并不值得称道,然而,在当时看来,这毕竟也是由于他们的革命热情所促使的。辛亥革命以后,林白水在北京创办了《新社会报》。他发表文章说:“中国今日之政体,民主固善,而封建余威曾未少杀,欲谋芟除,计须十五年之努力。”有人说,从他写文章的时候起,到1925—1927年的大革命,恰恰是15年左右,这一点也算是林白水的“预见”吧。然而,他的文章据说往往是“信手拈来”,“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及一政局”,“语多感愤而杂以诙谐”,所以特别惹起了一部分当权者的不满。

《新社会报》一度曾被勒令停刊,后来复刊的时候,他宣布:“自今伊始,除去新社会报之新字,如斩首级,示所以自刑也。”这便是《新社会报》改为《社会日报》的经过。那么,他后来为什么被杀了呢?原来当鲁系军阀头子张宗昌统治北京期间,潘复为“国务总理”。此人是清朝的举人出身,诡计多端,为鲁系军阀的策士,特别为张宗昌所器重,当时被称为张宗昌的“智囊”。林白水在许多场合对潘复大加讽刺,有一次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评论中,他把这个“智囊”叫做“肾囊”。潘复阅报大怒,派了宪兵司令王琦亲至《社会日报》社,勒令林白水更正请罪,林白水严词拒绝,于是就被捕了。潘复下令立即将林白水押至天桥南大道枪毙。那时正是夏天,有人见他身穿白布大褂,白发蓬蓬,陈尸道旁。这不过是张宗昌、潘复之流的军阀、官僚反动统治的无数罪证之一罢了。

郑板桥讽无礼老板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著名书画家、金石家、诗人。他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

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大书法家郑板桥曾在镇江读书。当时他虽然已是大名鼎鼎,但平时却因不注重打扮而很少引人注目。

有一天,郑板桥到一个茶店喝茶。老板见他其貌不扬,就吩咐小二对郑板桥很无礼地说:“坐!”

随后,店小二把茶端上来,老板把茶拿来,仍旧冷淡地说:“茶!”

后来,就在郑板桥准备坐下的时候,旁边有几个人看到郑板桥后说:看那位先生的气质,应该是个有学之士!老板一听,马上改变了先前对郑板桥的态度,变得有些礼貌了,对郑板桥说:“请坐,快上茶!”郑板桥只是笑笑,坐了下来。

就在这时,旁边有个认识郑板桥的人跑了过来,恭敬地对郑板桥说:“克柔兄(郑板桥的字),您在此啊!”

老板虽然没有见过郑板桥,但听说过郑板桥的一些事迹。他一听眼前这个人竟然是郑板桥,赶紧很有礼貌地扶着郑板桥说:“今日郑先生光临小店,实在是蓬荜生辉啊!快快快!郑先生请上座,上本店最好的茶给郑先生。”店小二马上意会了。

郑板桥也知道老板的意思,老板对郑板桥敬为贵客,稀世贵客!

喝完茶后,老板嬉皮笑脸地说:“郑先生,我听说您的书法天下一绝啊!可否为小店写一副迎客对联啊!”

郑板桥想一想,就答应了。他写到:(上联)坐,请坐,请上座;(下联)茶,上茶,上好茶。

这也是鄙视小市民阶层丑恶嘴脸的千古一绝对子!

◎故事感悟

这位老板的势力让他变得对下层人士不注重仪态,傲慢无礼。希望郑板桥的那副对联能点醒他,也点醒当今社会那些势力、无礼的人们。

◎史海撷英

郑板桥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便卖掉了以前开的学馆,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在扬州,郑板桥卖画10年,其中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