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仪:君子重仪
9458000000018

第18章 重德行,显仪态(6)

不幸的是,郑板桥的夫人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也曾作诗以致哀。32岁时,他出游江西,在庐山结识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33岁时,他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并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京期间,他还结织了紫琼崖主人。35岁时,他客居通州。36岁,他在扬州天宁寺读书,曾手写《四书》各一部。37岁时,他又作《道情十首》初稿。39岁时,徐夫人病殁。

郑板桥在扬州十载,结识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人都与他过往甚密,这些人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苑拾萃

周瑜宅

郑板桥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芙蓉

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分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礼节在于敬人

◎敬人者,礼仪之根本也。——格言

有一天,赵州城的赵王去拜访赵州的从念禅师。

这时,从念禅师正在床上休息,于是他就躺着对来访者赵王说:“大王!我现在已年老体迈,虽然您是专程来看我的,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您,请您别见怪。”

赵王不但不见怪,反而对从念禅师更加尊重。

第二天,赵王便派遣一位将军给从念禅师送来了礼物。禅师一听,竟然马上从床上下来到门外相迎。

事后,弟子们都感到十分不理解,问从念禅师说:“前天赵王来看您的时候,您不下床;这次赵王的部下来的时候,您为什么反而要下床到门外相迎呢?”

从念禅师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啊,我的待客之道有上中下三等分别:第一的上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们;第二等的中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里礼貌地接待他们;第三等人来时,我则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去迎接他们啊。”

◎故事感悟

有些人用“茶、泡茶、泡好茶;坐、请坐、请上坐”的话嘲讽寺院里有些人的势力眼,其实并不是这些人势力,实际上这是正常的人情礼节。大千世界之中,本来就是平等之中有所差别。如果从念禅师的待客之道,从禅心中表现出不同于世俗的见地,那就是高人一等了。

李嘉诚的请客礼仪

◎文明礼仪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优秀美德。——谢晓彤

李嘉诚(1928—?),汉族,出生于广东潮州,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所获荣誉:1981年获选为“香港风云人物”、1981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女皇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1995—19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被评选为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9年亚洲首富等。

试想一下,如果大名鼎鼎的李嘉诚请客,请别人吃什么呢?但转念一想,如果是李嘉诚请的客人,他们会在乎吃什么吗?一定不会。

客人关心的一定是李嘉诚请客的方式、流程、礼节,还有就是能在他那里学到什么东西,或是有什么更高的见识。所以,李嘉诚请客吃的是什么倒是无所谓,客人最关心的还是李嘉诚请客之“高”,到底“高”在哪里?

李嘉诚的请客礼仪,是高在品位上,是高在对人上,是高在对中国文化的深度了解上,是高在对客人的尊重与平等上。

他能让参加宴会的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做人的尊严;他能让参加宴会的每个人都感到心中很舒坦;他能让参加宴会的每个人都感觉到受到平等的待遇。

李嘉诚请客始终把客人的感受放在首位。李嘉诚请客是用“心”请客,从不怱略有碍人心尊严的每一个细节,把就餐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做完美了,整个宴会才算完美。

这是一件前些年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一次新年来临之际,李嘉诚在香港宴请近20位大陆著名的企业家。这些知名企业家当然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首脑。大家也都熟悉商务宴请及工作应酬等各种场面,所以也都小心翼翼。

但是,在宴请开始之前,大家也都心生猜测:这位华人首富,当如何宴请大家,宴会的流程会是什么样子?李嘉诚该怎样出场?会不会是大家落座以后,然后再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华人首富的出场呢?

尽管大家做了很多种猜测,大家也见过许多世面,发生的三件事让大家都没想到:

第一件没想到的事:在规定的时间,大家来到香港一家指定的酒店,他们乘电梯来到预定的楼层,当走出电梯时,第一件没想到的事就在眼前发生了。那就是,李嘉诚早已站在电梯口笑脸迎接大家,而且他亲手为每个人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这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而不是像大家猜测的那样,等大家都落座后李嘉诚才出场。因为论岁数、论资历、论财富,他完全可以最后出场。

第二件没有想到的事情:这位华人首富递完名片之后,秘书让每个人在竹筒里抽一个木签,木签上有编号,请每位客人按照编号,站在指定位置上,与李嘉诚合影。合影完毕后,秘书收回木签。同时再请大家抽一次木签,并请大家按照新抽到的号码,入座就餐。这两次抽签很巧妙的解决了困扰中国人的排序问题。同时安排两次抽签,增加了公平的机会,让人心安理得。不会像梁山排座次一次定终身。照相的位置、吃饭的位置分两次抽签,充分体现了最大限度的公平,使参加宴会的每一位客人,没有丝毫的不愉快。

能够参加这样的宴会,已让人享受了高品位的精神盛宴。谁还在乎吃什么?

第三件没有想到的事情:宴会开始后,大家争先恐后抓紧时间,都想请李嘉诚给大家一些人生忠告。而李嘉诚却始终谦让不教导人,更没有以长辈、首富的身份居高临下的作风,始终平等对待客人,就像是交往很久的好朋友。最后大家让他以长者的身份给大家说说人生的心得。李嘉诚只是说了这次宴请整个细节的按排,就是为了让大家心里舒服。要让大家心安。

大家很想让李嘉诚多说两句时,秘书提醒第一桌就餐时间已到,要均分整个就餐时间,要到第二就餐桌。避免第二桌的客人不舒服。

之后众人从这三件事情,懂得了李嘉诚的请客礼仪,也懂得了做人的根本。大家都称这次赴宴实在是受益匪浅。

◎故事感悟

谦受益,满招损,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关键是如何把握尺度。礼仪之道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颠覆一个人。低调处事往往是成功者共有的品格,愈是有大成就的人愈是显得谦逊有礼、虚怀若谷。

◎史海撷英

李嘉诚的早年历程

1939年6月,李嘉诚一家辗转来到香港,寄居在李嘉诚的舅父庄静庵家中。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了肺病。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诚的父亲身上,希望他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能渡过这个难关。然而,父亲却没能熬过那年冬天,不久就撒手归西了。

作为长子,李嘉诚从此不得不结束他的学业,出来打工养家。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到这里之后,李嘉诚学到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经过了辛苦而困难的三年,当年那个14岁的少年已经长成精瘦但结实、英气十足的小伙子了。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