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信:贞信不渝
9456700000009

第9章 守信践诺(7)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然而他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由于出身贫寒,他每日只能靠喝粥度日,但功课却非常出色,所以深得书院李先生的赏识。这位李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精通阴阳五行的术士。他长期研究炼金术,劳累过度,最终吐血而死。临死之前,他交给范仲淹一个包裹,包口用火漆封得严严实实,还加盖了印章,托付说:“这里面有一张祖传的炼金秘方,我托你代为保管,等日后你见到我儿子时一定要交给他。”范仲淹郑重地答应了。

范仲淹料理完李先生的后事后,就进京赶考了。一路上,他并没有注意到一个戴斗笠的跛脚人总是尾随着他。当他走到荒无人烟的郊外时,这个跛脚人突然手持大刀逼着范仲淹交出那张炼金秘方。范仲淹假装糊涂,应付跛脚人。跛脚人大笑说:“我亲眼看到先生将一包白金和祖传炼金秘方交给你!”边说边摘下斗笠,范仲淹这才发现他竟是自己的同窗。

原来,那天跛脚人在门外时,正好偷听到了先生的临终遗言。范仲淹见状,趁跛脚人不注意,拔腿就跑,跛脚人紧追不舍。最后,范仲淹被逼到了悬崖边,眼看就要被跛脚人抓住了,范仲淹毅然跳崖。也许是命不该绝,范仲淹恰好被挂在了悬崖峭壁边的一棵大树上,幸免于难,当时他手里还紧紧地攥着那只包裹……

大难不死的范仲淹辗转来到京城。一天,他目睹了得宠的宫廷宦官李太监欺压百姓,非常气愤,说了几句公道话,不料却遭到了毒打,差点送命。幸好被一名王大人遇见,讨个人情,将他救了下来。王大人见范仲淹伤势严重,就把他带回家中疗伤。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了“忘年之交”。一次在闲谈中,范仲淹惊奇地发现,王大人原来竟是已故先生的同乡,而且还是情谊甚笃的儿时好友。有了这一层渊源,范仲淹就把先生所托之事告诉了王大人。

京试发榜后,范仲淹高中进士,王大人设宴为他庆功。而此时,跛脚人已经投靠了李太监,并成了李太监的心腹。跛脚人将炼金秘方一事告诉了李太监,并说起范仲淹。李太监恍然大悟,立即直奔王大人府上。李太监一见范仲淹,发现他竟然是自己曾经毒打过的那个人,非常尴尬,也就少了客套,开门见山地说:“把炼金秘方拿给我吧,保你让你一辈子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谁知范仲淹却一口回绝,说:“我并不知道什么炼金秘方,只有一个包裹,那是受先师之托,替他的孤儿保存的。”李太监无计可施,愤然离去。

李太监无功而返,怒不可遏。这时,跛脚人献出了一条计策: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深夜,一个黑影窜进了范仲淹的房间,偷走了包裹。拿到包裹的李太监欣喜若狂,不料跛脚人却抽出一把匕首,直刺李太监的胸膛……可是跛脚人打开包裹一看,里面装的竟然是一团破布!他一下怔住了。就在这时,侍卫们闻声冲了进来,捉住了跛脚人。原来,范仲淹早就料到李太监会出此下策,所以提前把包裹里的东西调换了。

几天后,一个自称是李先生儿子的少年来到府上投靠王大人。范仲淹喜出望外——先师的遗愿终于可以实现了。范仲淹就和少年讲述了先师临终前的情景,谁知那少年听后立即追问:家父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王大人随即让范仲淹转交遗物。范仲淹迟疑了一下,取出包裹交给了那少年。

当夜,少年悄悄来到书房,将包裹交给王大人。王大人得意忘形地大笑:“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李太监只知蛮干,最后自取灭亡;我巧用计谋,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将秘方拿到手,范仲淹那小子还蒙在鼓里呐!”话音刚落,门“砰”地被踢开了,范仲淹出现在门口,怒斥道:“真想不到你连好友托给孤儿之物也要豪夺!”不料,王大人却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同乡、好友、李先生的儿子……这一切全都是他精心策划、瞎编乱造的。范仲淹这才明白:自始至终都中了王大人的圈套了!

然而,除了愤怒,范仲淹还有一丝庆幸……因为王大人打开包裹一看,里面却是一些杂物。范仲淹也哈哈大笑起来,说:“你的计划确实天衣无缝,只可惜你求物心切,最后一步棋下得太仓促了!但凡人子者,听说家父去世,都会嚎啕大哭;可这位自称恩师儿子的少年闻之却毫无表情,反而立即追问有无遗物,这怎么不让我起疑心!”王大人颓然瘫倒在地。

三年以后,范仲淹信守诺言,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了先师的儿子,将自己珍藏的包裹亲自交给他。那包裹上面,当年的火漆和印章纹丝未动。

◎故事感悟

世态炎凉、人心险恶,范仲淹用他的智慧和诚信展现了一个正人君子所具备的高贵品质。

◎史海撷英

《岳阳楼记》的由来

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也时刻都在威胁着北方和西北的边疆。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等人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实行了新政改革。

然而,新政却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也遭到他们的阻挠。庆历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被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了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

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范仲淹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出他虽身居江湖,却仍心忧国事,虽遭迫害,却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岳阳楼记》也是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文苑拾萃

范公堤

范公堤也称范堤,为北宋的范仲淹所筑。古人登范公堤东望,堤外有烟墩(烽火墩)70余座,远近相接,如有兵变匪警,即在墩上点火报警;还有潮墩(救命墩)103座。涨潮时,赶海人爬上潮墩避难。烟墩、潮墩星罗棋布,海雾飘忽,茫茫苍苍,别是一番风光。清人高岑题《范堤烟雨》诗曰:

拾青闲步兴从容,清景无涯忆范公。

柳眼凝烟眠晓日,桃腮含雨笑春风。

四围碧水空蒙里,十里青芜杳霭中。

踏遍芳龄一回首,朝暾红过大堤东。

“傻”朱锐背黑锅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朱锐曾做过清朝工部的郎中,是个以忠厚出名的人。小时候,朱锐家里很穷,父母常为一家老小的生活发愁。然而,朱锐是个有志气的少年,他宁愿每天三餐只喝一碗稀粥,也要去读书。父母没办法,只好节衣缩食,送朱锐去县学读书。

在县学里,很多学生都来自比较富有的家庭。像朱锐这样一个出身贫寒的孩子来读县学,当然被许多同学们看不起,因而也常常受到别人的欺负。可是,朱锐从不在乎这些,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放在读书上。每天清晨,他都是学校宿舍里第一个起床的人,到同学们都起床的时候,他已经念过十余遍课文了。

一天早晨,朱锐照例早早起床,轻手轻脚地走出宿舍。等他打过一套拳,活动过腿脚之后,东面天边才渐渐亮起来,他拿出书本,借着熹微的晨光,开始念书。

到吃早饭时,朱锐才回到宿舍里。一进门,他就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同学们都看着他,默不作声。往日那些读书声、说笑声都没有了。他走到床铺前,发现自己的被褥被人翻弄过,书本也扔得四处都是。便奇怪地问道:“是谁翻我的东西了?”

这时,朱锐的背后传来一声冷笑:“我们没翻你的东西,我们是在翻贼的赃!”

朱锐转身一看,见是一个姓牛的富家子弟。他平日经常仗着有钱有势,欺负嘲弄别的同学。可是他并不住在这间宿舍,今天不知怎么会跑到这里来。朱锐不解地问:“你这是何意?”

姓牛的又冷笑几声,说道:“算了吧,别再装相了!还是把簪子交出来吧!人家王生家里也不算富有,你偷他的东西不也太狠心了吗?要是偷我的嘛,我倒也许就送给你了呢。”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

朱锐转脸一看,那个姓王的同学正红着脸瞪着他。王生平时与朱锐的关系还不错,朱锐真不敢相信他会怀疑自己,便向他问道:“你丢了什么东西?难道你怀疑是我偷的吗?”

那姓王的同学偏过脸去不看朱锐,冷冷地说了句:“若是你偷了我的簪子,就快点拿出来吧!”

“对了,闲话少讲,快把赃物交出来!”姓牛的又在一边叫道,“人家王生的簪子是他母亲给他作学费的,你竟然昧良心去偷,亏得你还天天读圣贤之书!”

朱锐喊道:“你们怎么可以凭空污人清白!”

“污你清白?你家穷无钱,每天又起得早,正好可以趁别人尚在睡梦中时行窃,这不是你干的,又是谁?大家说,我讲得有没有道理?”姓牛的咄咄逼人地叫道。

几个同学也随声附和,逼朱锐交出赃物。朱锐有口难辩,急得满脸通红,讲不出话来。这时,有人来催大家去吃早饭,大家这才起身出屋。朱锐想向别人解释一下,却没有一个人理睬他。

当天晚上,那个姓牛的富家子弟又连讥带讽地把朱锐嘲骂了半天,还扬言说,如果朱锐不交出赃物,他就让老师把朱锐赶走。朱锐知道,这个姓牛的家里有钱有势,和县衙门里当官的很有交情。他要想赶走自己,真是不费吹灰之力。那样的话,自己就再也没有机会读书了。再看看那个姓王的同学,因为丢了簪子,唉声叹气,双眉紧锁,也的确可怜。于是,朱锐下了决心:为了能够继续读书,也为了帮助王生解燃眉之急,就先想办法把事情平息下去再说。

第二天,朱锐跑到几个亲戚家,请他们作保,向别人借了几两银子。回到县学后,他找来那个姓王的同学,把银子交给他,并对他说:“我这人没有什么别的长处,但最讲‘诚’、‘信’二字,就是死,我都不会干那种违反圣贤教诲的事情。请你相信,你的簪子不是我偷的。但是,为了不让姓牛的把我赶走,也为了帮助你交上学费,我才借了银子来给你。”

王生接过银子,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现在,他更加断定就是朱锐偷了他的簪子,否则朱锐怎么会那么傻,白白给他银子呢?这一来,朱锐就背上了“偷窃”的黑锅,同学们谁都不愿理他。朱锐没想到自己以诚待人,讲老实话,反而一再被人误解,心里很痛苦。好在那个姓牛的富家子弟没有再来找麻烦,他也不用再担心被赶走了。他想,只要自己诚心对人,别人总会改变看法的。现在只要自己能够继续读书,也就别无所求了。

从此以后,朱锐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发奋读书。同时,他每天只吃稀粥、咸菜,有空还帮别人做活,省出钱来慢慢还债。日子虽然过得很苦,但他的书却越读越好,写出的文章也让连老师称赞不已。

一年过去了,有一天,那个姓王的同学忽然来找朱锐。他满面羞惭地对朱锐说:“我错怪你了。”

原来,簪子正是那个姓牛的富家子弟偷的。他家里虽然有钱,可他偷偷在外面吃喝嫖赌,钱不够花,就动了偷东西的念头。他本来就嫉妒朱锐读书成绩好,又看朱锐忠厚老实,就把坏事栽赃在朱锐头上。几天前,有人把实情告诉了王生,王生就去找姓牛的对质。那姓牛的抵赖不掉,答应说只要不给他声张出去,就还给王生钱。

王生边说边向朱锐道歉,又拿出银子如数还给朱锐。朱锐看王生的态度很诚恳,也就不再计较,仍然和王生和好如初。

这件事后来就渐渐地传了出去,大家都说:朱锐真是个忠厚诚实的君子啊!

◎故事感悟

自己做到了诚实、坦白,却受到别人冤枉,甚至污辱和打击,这也是我们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朱锐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遭遇,然而他始终一贯地保持了诚实坦白、乐于助人的品行,而且并不期待别人的报答,这正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

◎史海撷英

工部的历史沿革

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汉代时期,汉成帝初置民曹。后汉时期,以民曹兼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之事。西晋以后,又置田曹掌屯田,并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后周时期,依《周官》置冬官府,长官为大司空。隋代开皇二年,开始设立工部,掌管着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与吏、民(度支)、礼、兵、刑并称为六部。

唐代时期,工部通常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主要掌管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其属下有四个,分别为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工部郎中、员外郎主要掌管经营兴造等事务。凡修浚城池,缮葺土木,程式工匠等,都要经其审度。屯田郎中、员外郎掌管天下屯田之政令。虞部郎中、员外郎掌管天下虞衡、山泽之事,而辨其时禁。水部郎中、员外郎掌管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从九品上。龙朔二年,又改工部为司平,改屯田为司田,改虞部为司虞,改水部为司川,咸亨元年又复为工部。光宅元年,改工部为冬官,神龙元年复故。天宝十一年,改虞部为司虞,改水部为司水。此后的历代都相沿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