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师:尊师重教
9455000000015

第15章 尊敬老师(13)

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展览馆位于后部的中央,共两层,乳白色,别具一格,总面积为2350平方米,将600余幅有关彭雪枫烈士戎马一生的珍贵照片分作八个部分集中展览,再现了烈士无比光辉灿烂的一生。

熊庆来路遇恩师

◎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管子》

熊庆来(1893—1969年),中国数学家。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字迪之。1907年考入昆明方言学堂,1909年升入云南英法文专修科,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公费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攻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他用法文撰写发表了《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以其独特精辟严谨的论证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1915—1920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伦诺布尔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在蒸腾着热气的土路上,一个老夫子,一步三摇地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摇着扇子,慢腾腾往前走。

老夫子不时用扇子作凉棚眺望前方,希望能见到一棵树,或者一座房,能在一个可以遮挡烈日的地方歇息片刻,可是前方一次次让他失望。

一匹白马驮着一位青年,从后边快速赶了上来。

青年拨马远离老人,试图超越,但与老夫子并行之后,目光盯住老人的脸愣住了。

“您……”青年的话刚出口,老人抬起脸,青年确信了自己的眼力之后,跳下马,立到路边,给老夫子深深鞠了个躬:“信老师,您好!”

老夫子审视半晌,一下子认出了,忙扶住青年:“啊,你是庆来?你什么时候回国的?”

熊庆来说:“才回来,想回家看看。”

信老师连连点头:“好,好,好。”然后,用手推熊庆来:“你时间宝贵,你头里先走,我慢慢走。”

不料熊庆来把马牵到老师身边:“老师,您骑上马,我来牵。”

“这怎么行!”信老师慌得连连摆手。

“有什么不行?”熊庆来搀扶信老师,准备骑上去,但老师年高、体弱,腿脚不便,搀不上去。

熊庆来咕咚趴在地上,“您踩我背上。”

信老师赶紧拉熊庆来站起来,熊庆来说什么也不肯:“信老师,您不必客气,学生给老师当脚垫,有什么不该?”

老师见拗不过,只得扶着白马,踩着熊庆来骑了上去。

老师骑在马上,熊庆来拉缰绳为老师牵马,师生二人边走边聊天。

他们聊起当年老师对学生管教严格,不听话的学生常常挨板子,掐指一数,没挨过板的仅有二三个;他们聊学古文枯燥无味,学生们常常犯困,庆来每天书包里装块酸菜,困了咬一口;他们聊学生轮流给老师做饭,一次轮到庆来做,把饭烧糊,他担心要挨老师骂,可老师却吃得满香……

一路走,一路笑,信老师似乎忘记了路边寻找树荫、房屋的必要。

庆来满脸流汗,连衣服都贴到后背上了。他用衣袖擦脸上的汗时,信老师才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他在马上坐不住了,说什么也要下来。他的一条腿已经翻过马背。

熊庆来又给老师把腿放下,扶老师坐好,说:“路这么远,要步行,您几时才能到家?”

老人简直要生气了:“我怎么能坐得?你看看你的衣服叫汗湿的,看看!若累坏,从国外学的知识不就白学了?”老师说得情真意切。

熊庆来笑笑说:“看老师说的。我记得小时候听您讲过‘锻’字,说这个字既是锻造钢铁的‘锻’,也是锻炼身体的‘锻’。钢铁越锻造越坚硬,人的身体越锻炼越强壮。”

信老师在马背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还记得,还记得。”

他们又赶路了,学生在前边牵马缰,老师骑在马背上。

老师刚刚平静一会儿,又叫嚷起来:“你看我老糊涂了。手里拿着扇子不用,让你在下边干挨热!”说着把扇子递给熊庆来。

熊庆来接过扇子,开玩笑地说:“您这叫‘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师生都爽声大笑起来。

熊庆来一抬头,指着前边的村镇,问老师:“是不是快到了?”

“到了,前边就是。”老夫子说完,用衣袖擦擦脸,掸掸鞋,整整衣裳,正襟危坐。

马的脚步加快了,马蹄扬起一路风尘。

◎故事感悟

熊庆来路遇老师,便下马为老师牵马,老师上不去马,他便俯身下跪让老师踩着自己的背登上马背。从熊庆来这一举一动当中,也表现了熊庆来对老师怀有的无比尊敬,实为现代人学习的楷模。

◎史海撷英

熊庆来的报国心

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熊庆来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八年间,他先后获得了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学科证书,并获得了理学硕士学位。

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本领用于救国救民。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之机,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1957年4月,周总理亲自给熊庆来写信,邀请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为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在回国后的七年中,熊庆来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文苑拾萃

熊庆来研究著述

熊庆来潜心于学术研究与著述,编写的《高等数学分析》等十多种大学教材,是当时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数学教科书。

此外,他还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三所大学的数学系,以及中国数学报等等。

热乎乎的石头蛋蛋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姿,虽智大迷。——《老子》

古柏(1906—1935年),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古柏留下坚持斗争,任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1935年2月,被派往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3月6日在广东龙川上坪鸳鸯坑被国民党军包围,在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古柏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

江西的冬天是很冷的。古柏跑到门外,挑了一块圆溜溜的石头蛋蛋回到厨房,把石头蛋蛋塞进灶膛里。正在做饭的妈妈看见了,又用棍把石头蛋蛋往里推推。

古柏吃了一碗妈妈盛好的米饭,用衣袋装了滚烫的石头蛋蛋上学了。一路走,一路用手在石头蛋蛋上捂。手一暖,浑身都不冷了。

教室里,有的同学似唱歌一样地在读书;也有的同学用纸叠了手枪,向同学挨个比划。邻桌的同学告诉古柏,老师一直没来。

古柏把书包塞进桌子里,攥着衣袋里跳动的石头蛋蛋,向老师的家跑去。

老师独自住在离学校一里路的小村子里。古柏迈进小院,就听到了老师痛苦的呻吟声。

他撞开门,见老师满头淌着汗水,裹着被子,在床上不停地翻滚。

古柏抱住老师,问:“老师,您怎么了?”

老师捂住肚子,只发出“哎呀,哎呀!”的声音。

他猜想老师是肚子痛。他想起妈妈肚子痛时,会把烧热的砖头用毛巾裹了暖肚子。他也把自己衣袋里揣得热乎乎的石头蛋蛋裹在老师的毛巾里,捂在老师肚子上。

他静等了一会儿,等待石头蛋蛋的威力。但等了一会儿,老师仍然不停地喊叫,不停地滚动。

他重又跑回上学的那个村子,请来大夫。大夫给老师一把脉,说是胃病,开了个药方,交给古柏就走了。

古柏手拿药方又没了办法:到哪里去抓药?用什么抓药?他只得跑回家。

妈妈把家里仅有的几个钱给了他,他拿着钱跑到二三里以外的县城去抓药。

他在一家药店抓齐了六种药,可缺少“满山香”这种药。他又到了两家药店,仍然没有。古柏急得出了汗。

回到家,妈妈告诉他“满山香”最重要的特点是,一碰到它就会散发出很浓的香气,古柏拿了砍刀就进山采“满山香”去了。

古柏到了山前,太阳已经落山了。他借着落日的余晖想尽快找到“满山香”,但事与愿违,半面山坡,他见到一种植物就碰碰摸摸,除了带花的植物发出的淡淡清香,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稍微平静些之后,他扯着身边的植物站立起来。这时,一股浓烈的香气从他手上迅速飘散开。

古柏欣喜地向香气发出的那簇植物扑去,他东抓一把闻闻,西抓一把闻闻,终于,在一把棉软的小叶子中找到了香味的发源地。

他根据手感,加上嗅觉,砍了一大把“满山香”,连滚带爬地下了山。

妈妈已在村头等候好久了。见到儿子采回来“满山香”才放了心,忙回家煎好药,陪儿子送到老师家里。

老师被疾病折磨了一天,已经没了气力,现正躺在床上,微弱地喘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