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道:道义相砥
9447900000007

第7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5)

方志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方志敏(1899—1935年),出生于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志敏是他的学名。1924年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因叛徒出卖,在怀玉山区被捕。1935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慷慨就义。

1935年1月,方志敏在随红十军团去皖南参加行动后,在回苏区的途中被俘。

当时,敌军曾悬赏八万银元捉拿方志敏。为了得到这些赏钱,敌旅长刘振清想方设法劝降方志敏。在狱中,敌人要方志敏写投降书,可他却用敌人给的笔墨写下了《方志敏自述》。刘振清在得知玉山县县长王镇寰与方志敏有点交情后,就将方志敏押到玉山县,想让王镇寰来劝降他。

方志敏刚一到,王镇寰便盛情款待,并感慨万千地说:“方兄,一向可好?时局变迁,想不到你我在此时此地重逢,真是幸会呀,幸会!”

“噢!这不是王清尘嘛!”方志敏讥讽地答道。

王镇寰一听,方志敏是以外号称自己,便认为方志敏没有忘记自己与他的旧交,不禁满怀希望,连忙答道:“方兄好记性!方兄真是好记性啊!”

“听说你当大官喽!”方志敏哼了一声。

“哪里,哪里!”王镇寰赶紧赔笑。

方志敏接着说:“当年,你我似曾同道;可如今你投敌卖国。王清尘,你我之间没有什么好讲的!”

王镇寰还不识相,抱着一线希望,张嘴刚想说话,方志敏将手一挥:“不必多费口舌了,我方志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劝降不成,刘振清便下令给方志敏加十斤的重镣……

此后,敌人还多次对方志敏进行劝降,方志敏的回答是:“让我投降?休想!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劝降不成,敌人便露出了豺狼的凶相,用各种残酷的手段折磨方志敏。方志敏忍受着巨大的身体疼痛,意念却毫不动摇,没有透露一点党的机密。敌人黔驴技穷,最后只好拿来纸和笔,让他写“口供”。方志敏却在牢房里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作品。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故事感悟

世间的爱有大爱也有小爱,热爱自己的生命是正确的,但个人的生命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比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国家危难和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方志敏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他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后辈人永远铭记和学习。

◎史海撷英

方志敏抵制日货

1918年,北洋军阀段祺瑞卖国政府投靠了日本帝国主义,令广大群众义愤填膺。

有一天,江西弋阳县的弋阳高小师生在操场举行声讨段祺瑞卖国政府的集会。这时,方志敏最敬佩的一位青年教师刘老师登上讲台演讲,他慷慨激昂地说:“卖国政府把我们的国家一片片出卖,日本帝国主义又要鲸吞我们的神州。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抵制日货!”说着,刘老师把平时用的日本牙粉、日本脸盆拿出来,一脚踩碎牙粉盒,又把日本脸盆用石头砸碎。

同学们都被刘老师的爱国行动感染。方志敏抬腿跑到宿舍,将他平时铺的一床日本草席抱出来,跑上讲台,用一根火柴就将日本草席点着,也慷慨激昂地说:“我也向刘先生学习,坚决不用日货!”

◎文苑拾萃

《可爱的中国》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所著的著名散文,也是他的遗作。1935年写于狱中。方志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悲惨历史,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肆意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

方志敏满怀爱国主义激情,象征性地将自己的祖国比喻成“生育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可是,美丽健壮而可爱的母亲却正遭受着“无谓屈辱和残暴的蹂躏”,强盗、恶魔残害她,掠夺她,肢解她的身体,吮吸她的血液,汉奸军阀也帮助恶魔杀害自己的母亲。作者高声疾呼,“母亲快要死去了”,“救救母亲呀!”他指出,挽救祖国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武装斗争,论证“中国是有自救的力量的”,坚信中华民族必将能从战斗中获救。同时,作者还在篇末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描绘出革命后祖国未来的美好景象,表现出了强烈的革命自信心。

张自忠尽忠报国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张自忠(1891—1940年),汉族,字荩忱,山东临清唐园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1930年中原大战以后,冯玉祥的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第五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1937年,日本侵占了上海、南京等地,随后又将兵力直指徐州,志在夺取徐州这一战略要地。

1938年3月,日军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在行进到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但因与日军实力悬殊,庞炳勋部伤亡惨重,急待援军的到来。为此,张自忠率第五十九军以一昼夜90公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本来张自忠与庞炳勋是有旧仇的,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炳勋部协力抵抗日本侵略军。

日本侵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人激战,甚至上阵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数天的恶战,敌军受到了极大的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了蒙阴、莒县等地,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后,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企图能突破我军阵地。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过彻夜的激战,日军再次受到沉重的打击,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从而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本侵略军为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集结了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第三十三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在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的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的,然而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阵地,他亲自带领部队出击与日军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无半点改变。”随后,张自忠率部队2000多人东渡襄河,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的第十三师团拦腰斩断。日本侵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日军冲杀多次,导致日军伤亡惨重。

5月15日,日军一万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所率领的部队进行夹击。在激战到16日拂晓时,张自忠所率的部队被迫退入到南瓜店的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一昼夜共发动九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数急剧上升,战况可谓空前激烈。

5月16日这天,张自忠自早晨到中午,一直都在疾呼督战。午时,他的左臂不幸中弹,但仍坚持指挥作战。下午2时,张自忠部下仅剩数百名官兵,他把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到前方去增援战斗,身边只留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八人。张自忠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直至最后壮烈牺牲。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了张将军的遗体,确认无讹,一起膜拜,并用上好棺木盛殓,竖立木牌,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中所展现的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极为感动。

蒋介石闻知张自忠殉国后,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的遗骸。一百多名优秀的将士奋力抢回张将军的尸骨,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10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介石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表扬。毛泽东也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49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噩耗后悲痛欲绝,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在重庆的梅花山麓,后来又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周恩来曾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故事感悟

张自忠对祖国质朴的忠心:“除我等为其而死,毫无其他办法。”在他眼中,投降是连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正是对祖国的信心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万古流芳。

◎史海撷英

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爆发,从而引发了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革命浪潮迅速遍及全国,腐朽的清政府摇摇欲坠。这年冬天,张自忠考入当时中国北方著名的法律学校——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来到天津后,天津的一切都使他感到十分新鲜,学校中的进步思想和革命气氛尤其令他兴奋。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这些振聋发聩的进步思想在他原本只知孔孟的头脑中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对他日后的成长和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11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从此便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

当时,济南市有一所山东省法政专门学校,校长丁惟汾是山东省同盟会的负责人。1911年,他联合各界进步力量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一时间,山东出现了和平革命的大好形势。张自忠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从天津来到济南,转入山东法政专门学校学习,并投身于山东的革命浪潮之中。

然而,由于袁世凯凭借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山东省的独立也被随即取消了。随后,袁世凯指派亲信到山东捕杀同盟会员,革命党人在山东掀起的革命浪潮也被彻底平息了。这让张自忠逐渐意识到,要想挽救民族危亡,仅仅坐在学堂里埋头苦读或四处鼓吹革命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强大的武力支援才有取胜的希望。经过认真思考,张自忠毅然决定投笔从戎。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投笔从戎的决定成为张自忠一生的转折点。但对他来说,几年的读书生活也并没有白费,尤其是学习法律的经历,对他后来的治军也是大有帮助的。

◎文苑拾萃

张自忠轶事

张自忠有个外号叫“张扒皮”。张自忠曾对自己的手下说:“我有个外号,叫张扒皮,可别让我来扒了你们的皮。”他也曾经说过,要是我做了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也让你们来扒了我的皮。

当时,西北的很多将领都有绰号,如宋哲元叫“宋老哈”,吉鸿昌叫“吉大胆”,张之江叫“张圣经”等等。而张自忠的绰号“张扒皮”与地主“周扒皮”却是两码事,而且没有一点的贬义。

1923年秋,时任陆军检阅使兼第十一师师长的冯玉祥率军驻扎在北京南苑,当时的张自忠在学兵营任营长。不久后,部队开始冬季大练兵,适逢连日大雪,天寒地冻,许多官兵都产生了畏难情绪。有一天,张自忠把全营的官兵都集合起来,大声问道:“下雪天敌人发起攻击怎么办?”官兵们回答:“坚决抵抗!”张自忠接着大声说:“现在下了一场雪,你们就不想操练了,还谈什么打仗?我们当军人的第一条就是不能怕苦。现在,请大家都把棉衣脱了,跟我一起跑步!”说完,他竟自脱了棉衣。全营官兵都愣住了,然后也纷纷跟着脱下棉衣,跟在张自忠身后在雪地上跑步。从此,“张扒皮”的绰号就不胫而走,在西北军中传开了。

瞿秋白坚持信仰至死不渝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瞿秋白(1899—1935年),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1935年2月24日一大早,瞿秋白等人在东渡汀江后,不幸被保安十四团的钟绍葵部押送商船驻水口的一个营发现。经过激烈的战斗后,护送队员被打散,他们遭到了敌人的包围。瞿秋白、张亮、周月林等人躲藏在杂树丛中的山崖下,在敌人搜山时不幸被捕,被押回了水口乡的敌营部。

瞿秋白的身份暴露后,被押送到汀州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部关押起来。厦门《时事新报》的通讯员李某赶到汀州后,于6月4日早上8点钟采访了瞿秋白。

见面时,李通讯员看到瞿秋白正在那里伏桌刻着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