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实:实事求是
9444300000017

第17章 治学要求实 真理须坚持(4)

钱惪一向坚持真理,反对弄虚作假,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1958年“大跃进”期间,他多次下乡除害灭病,看到了“大炼钢铁”的巨大浪费和各种虚假现象,在党内提出“三面红旗”有得有失,因此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积极支持改革开放政策,拥护四项原则,但同时又对党风不正、腐败和以权谋私的现象深感忧虑。他为重庆退休工程师协会成立一周年纪念题词:“政者正也,你们不在其位而谋政,胜于在位而不谋正者多矣,人民感谢你们。”

他长期主持医学教学工作,累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既看到了工作中的成绩,又觉察到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有责任提出自己的观点。1982年,他在《从重庆医学院谈中国高等医学教学》一文中指出,重庆医学院虽由上海第一医学院抽调部分力量来重庆建立,并已发展为四川省具有相当规模及师资力量的重点院校,但过去26年大部分时间在运动中度过,不断受到“左”的干扰。因此他提出:

院校有了一定规模以后,必须根据其师资水平和设备条件,强调质量;如果片面追求数量,必然粗制滥造,难于保证质量,又会糟蹋师资;学校的规模一定要定下来,要力求稳定,否则会造成很多被动。

要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选才、育才、用才和惜才,队伍应是宝塔式,要鼓励竞争,有奖惩进退,同时应在知识分子中加强思想工作,克服软弱涣散、争名夺利、互相倾轧的现象;招生时把医学放在第三类并不恰当。

学生中的各种不正确思想则有待各方面去关心纠正。

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宜过多,应重点办好几个重点专业,以免分散人力物力,同时新专业的毕业生亦常由于专业性太强而有适应性反而较差的缺点。

医学院校招生人数多而病床不够,认为每个实习医生需要5—10张病床。

以上这些涉及根本性问题的观点,引起了不少医学院校领导的重视。

◎故事感悟

不论是在哪个行业,坚持真理的人只会把“事实”作为一切的标准。钱惪的这种敢于坚持真理的作风值得敬佩。而我们也要培养这种精神,为我们做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

◎史海撷英

抗击血吸虫病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成立上海市郊区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组织千余医务人员去嘉定、南翔、太仓等地治疗血吸虫病。钱惪受命为大队治疗顾问。他白天奔走于基层,掌握诊断和培养医务人员,晚上办公,周末回上海向委员会汇报,工作十分辛苦。当时治疗药物仅有毒性大的酒石酸锑钾,有人怕出事故,主张减量治疗,钱惪经过认真研究该药的毒性反应,具体做好思想工作,稳定了医务人员的情绪,使队员安心大胆地工作。三个多月后,胜利完成任务。

◎文苑拾萃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是钱惪主编和编写的多种教科书和参考书之一。

民国时期,他主持编写了《内科临床手册》,以指导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1955年他应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邀请,组织上海第一医学院各科的高级医师,主编《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该书出版后很受欢迎。

后上海科技出版社再次请他主编两个新版。他参与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组织的《实用内科学》的编写工作。1950年他与国内几位知名传染病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由国家审定的全国通用教科书《传染病学》,该书己修订再版三次。此外他与刘约翰主编了《实用血吸虫病学》,与王季午主编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学分册》,又与王季午等共同编写了《传染病学》、《内科理论和实践》等重要参考书。50年来他将临床工作总结为文,发表了论文21篇。

坚持真理经典语录

(1)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2)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

(3)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

(4)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

(5)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6)遇到有承认自己错误的机会,我是最为愿意抓住的,我认为这样一种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确无误的判断还要光荣。

治学严谨的冷遇春

◎不放过一个错标点!——苏步青

冷遇春(1919—?),1919年生,湖北郧县人。1949年5月,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史地系,获教育学士学位。1952年秋,冷遇春到郧阳联中任教。1954年因郧阳联中分开办学,他被分到郧阳师范。1958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公职回家,从事生产劳动。1978年拨乱反正后,冷遇春回到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1982年,冷遇春离休,从此致力于诗、史、文、论写作。1983年,冷遇春被推选为湖北省写作学会理事,并作为湖北省的代表之一多次参加中国写作学会的年会活动。

大名鼎鼎的冷遇春,在教育界可谓桃李满天下,在文史领域,可谓硕果累累。

1980年,冷遇春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问题——许多学生,以及大量在十堰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外地人甚至本地人,对十堰本地的历史文化知识知之甚少。而这让热爱家乡的他动了写史志的念头。

近几十年来,他整理、撰写了数百万字的地方历史文献。《郧县志》中有三分之一篇目、达30万字的文稿均由他撰写,《郧县文史资料》载其《郧邑军匪缀闻录》、《王世贞抚郧事略》等有关地方史文献十余篇;2004年,冷遇春与其幼子冷小平(郧阳师专副研究馆员)历经数年编撰的《郧阳抚治两百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因此获得了十堰市社会科学三等奖;2009年,冷遇春又自费出版了30万字的地方史论著《郧故串珠》。

冷遇春还善于诗、词、歌、联等文体的创作,且深有研究。相比之下,他更喜欢中国律诗和绝句。他已发表诗、词、歌、联逾百首,著有专集《武当诗联·老骥嘶郧》(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其诗词作品曾获“荔乡杯”全国文学大奖赛优秀奖和“茅盾文学奖牌”等多种奖项。鉴于他的艺术造诣,其生平和成就介绍被分别录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诗人大词典》、《中国文学艺术界名人大典》、《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世界华文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等籍。

他所撰写的许多地方史实,特别是《郧阳抚治两百年》,发掘和再现了明清时期郧阳“地辖楚、豫、陕、川四省边境50余州县,其史实连绵明、清两朝逾两百年,体现秦、巴、江、汉历经两朝10帝3000里世情风流”的史实,不仅填补了十堰史学著作的空白,也让人们对十堰历史面貌有了新的认识。

◎故事感悟

冷遇春实事求是、甘于无私奉献精神和治学观点,值得人们称道。治学当如是!我们在学习知识和研究问题之时,也当继承和发扬冷遇春的这种治学精神!

◎史海撷英

郧县历史沿革

郧县历史悠久,古称麇子国。商代属庸国,春秋时属绞国,战国时属楚地,秦属汉中郡长利县,西汉置锡县,东汉属益州汉中郡锡县,三国时属魏兴郡之锡县。晋太康五年(284年)置郧乡县,属荆州魏兴郡,以治所附近郧关得名,又传因位郧山之南得名。先后属梁州西城郡、豫州淅阳郡。唐朝属山南东道均州武当郡郧乡县,五代时属均州,宋属京西南路均州武当郡郧乡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称郧县,属襄阳府均州。明成化十二年(1475年)后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清属安襄郧荆道郧阳府郧县。

1914年属襄阳道。其后属第十一、第八行政督察区。全县划九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