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坚:坚韧顽强
9439900000006

第6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4)

年过花甲的姜圣阶1975年调回北京,任二机部副部长,主管科研和生产工作。这时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到他面前:两弹爆炸成功,核潜艇顺利下水,标志着核体系的形成,核工业如何继续发展呢?只搞军用,不搞民用,发展路子会越走越窄。发展核电,充分利用核能,已经成为核工业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在姜圣阶的呼吁、倡导、努力下,核电站上马了。为了确保安全,国家决定成立核安全局。这是一项艰难的开拓性的工作。69岁的姜圣阶出任国家核安全局第一任局长。他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了工作中。虽然脑血栓给他的健康带来很大损害,胆切除又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但都没有影响这位核科学家一心工作的决心。姜圣阶认为人活一辈子要活得有价值,能为党、为祖国奋斗就没有白活!

姜圣阶的努力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责献。

◎故事感悟

姜圣阶在茫茫戈壁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核事业的建设中,环境的艰难、疾病的折磨和工作任务的繁重都没有压垮他,他用自己的成功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史海撷英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准时起爆。一声巨响,中华民族挺直了腰杆。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而我们只用了2年8个月!中国核事业5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研制了原子弹、导弹、核潜艇等尖端武器装备,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以后,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保军转民的战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核电,中国核事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为我国战略威慑力量和核能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科研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为中国社会先进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苑拾萃

庆祝第二次核试验成功

毛泽东

长空又放红核云,怒吼挥拳显巨身。

横目南天震虎口,寄心北海跃龙门。

敢向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这首七律是1965年5月14日毛泽东同志为庆祝第二次核试验成功所作。

为农业做贡献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李冬辉(1922—1990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李冬辉为振兴中国谷子事业耗尽了心血,苦苦奋斗了一生。

李冬辉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多少年来,为摘掉谷子低产帽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他总是执著地追求着、奉献着。

1980年9月的一天,李冬辉去参观试验田。他乘的汽车途中发生车祸,身上多处受伤,肋骨被撞折,昏迷了四个多小时。撞伤还没有痊愈,他就心急如焚地出了院,繁忙地工作起来。

一天,李冬辉起草了一份谷子科研协作会议文件,一直忙到深夜两点钟。突然,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让老伴从睡梦中惊醒。老伴十分心疼,起床照顾李冬辉,她发现痰盂里面尽是血,可是李冬辉却继续写着。见到此情此景,老伴恼怒地说:“你这是不要命啦!”第二天,在老伴的逼迫下,李冬辉去医院进行了拍片检查,可是没等检验结果出来,他又背起十多公斤的谷种下乡去了。当李冬辉从乡下返回时,等待他的却是“中心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无情诊断结果。

李冬辉是中国农科院谷子重点科研项目的主持人,并是《中国谷子栽培学》一书的主编之一。他不甘心向病魔屈服,决心用最顽强的毅力夺回生命的每一分钟。

李冬辉又一次住进了医院。手术前后,他不顾大夫的劝阻,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靠在床头上,伏在小柜上,不停地写呀、画呀,恨不得一下子把工作都做完。在手术后的半年时间里,李东辉修订了《中国谷子栽培学》第二稿,又撰写了《谷子品种志》(河北部分),还制订了谷子育种新计划。

1982年春节前的一天,李冬辉对老伴说:“广西试验基地的播种期快到了,过几天我准备去。”老伴一听就急了:“那怎么行!你刚做完大手术,身体还没好,不能去那么远。”

李冬辉说:“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可培育出一个品种却要六七年。我要冬去海南,春到广西,夏回河北,一年完成三年的育种任务。”

李冬辉没有听从老伴的劝阻,老伴也只好陪他在除夕之夜乘上南下广西的列车。李冬辉望着窗外的大好春光,心情异常激动,兴奋地作了一首诗:“癌症尚缠绵,老夫广西去南繁,一年当做三年用,提前跨进2000年。”

李冬辉以一种特有的历史责任感,决心摘掉谷子低产的帽子。春节期间雇不到帮工,他就自己动手干起来从整地播种到扬花灌浆,他没日没夜地泡在地里。李冬辉就是这样追逐着时间,加速着良种繁育。

在一次演讲会上,他响亮地提出:“振兴中华,首先要振兴自己。”表达了他从自身做起,向人民奉献一切的决心。

在生命的最后9年中,李冬辉从海南、广西到黑龙江,从山东、河北到新疆,在13个省区的谷子生产地马不停蹄地奔跑着。9年间他有7个春节是在南繁基地或路途上度过的。9年间,他完成了23年的常规育种量,培育出“冀谷Ⅱ”、“金谷米”等5个新品种,还选育了一系列夏谷不育系等优良品种资源。

1983年7月,李冬辉受到河北省政府通令嘉奖,后来又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1985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面对众多荣誉,李冬辉仍像往常一样拖着病弱的身体南繁北育,以超常的毅力同时间赛跑。1990年11月30日是国家“七五”谷子育种攻关课题验收会举行的前一天,然而,就在这天傍晚,这个课题的主持人,69岁的著名谷子专家李冬辉却因操劳过度,心脏病猝发,永远长眠了。

◎故事感悟

李冬辉不向病魔屈服,用顽强的毅力与生命的每一分钟赛跑,为振兴中华,死而后已,在我们心中立下了一座永垂千古的丰碑。

◎史海撷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的发展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农业生产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从1952年到1965年,中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派购制度。在农业内部,农作物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体系已普遍建立,并且形成了相当的规模。1982年全国实行承包制的生产队已占生产队总数的92.3%,农村经济新的格局已全面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教育与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硕果累累,如籼型杂交稻的发明和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鲁棉一号的广泛种植等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苑拾萃

五谷粮食画

五谷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利用其他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卡通、抽象等形象的画面。五谷粮食画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对五谷粮食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图画。每幅五谷粮食画都要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采用永久保存技术,可将作品长期保存和收藏。五谷粮食画起于唐,盛于清,清代时曾是重庆府敬献皇帝之贡品。大焱五谷粮食画是唐大焱老师五代传承工艺,唐大焱是重庆五谷粮食画传承人。唐大焱老师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五谷粮食画,并对全国的五谷粮食画进行了系统分类,将五谷粮食划分为原色五谷粮食画、彩色五谷粮食画、合成色五谷粮食画和夜光五谷粮食画四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