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坚:坚韧顽强
9439900000005

第5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3)

◎文苑拾萃

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人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中,都会不断遇到挫折,甚至失败。你如何面对?爱迪生有了一千次失败经历的时候,他坚定地说:“那根本不是失败,而是告诉了我一千种不能发电的方法!”

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者去坚持,到最后就会像爱迪生一样拥有希望。

如果你真的下决心做一件事,上天都会被感动,全世界都会给予你帮助。

对于成功者而言,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鞠躬尽瘁为人民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鹦每闻欺大鸟,昆鸡常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毛泽东

罗荣桓(1902—1963年),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罗荣桓1927年考上武汉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立党为公,抱病工作,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46年7月初,罗荣桓同志出席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的会议。会议期间罗荣桓因肾病病情严重,即转赴莫斯科治疗。苏联医生同意我国医生的诊断为肾癌,做了一侧肾脏切除手术。医生要他长期休养,但他不顾医生的劝阻,于1947年6月回国,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7月,根据罗荣桓的意见,东北局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二线兵团,保证主力部队有充足的后备兵力。罗荣桓直接领导了这项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组成了164个独立团,共37万多人。这一重大措施,对推动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由于罗荣桓日夜操劳,健康状况时有不佳。毛主席对罗荣桓同志长期抱病工作极为关切。1950年9月20日,毛主席在罗荣桓的一份报告上指示:“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好些,否则难于持久,请考虑。”

罗荣桓非常感谢毛主席的关怀,但唯独放不下党的工作,依然日夜为军队的建设操劳,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他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忠心耿耿为党工作,终因病情恶化,治疗无效,与世长辞,终年61岁。

罗荣桓逝世的当天,聂荣臻向正在开会的中央政治局报告了这一不幸的消息。毛主席提议与会同志起立默哀。毛主席感慨地说:“罗荣桓同志逝世了。他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的路线,很不容易啊!”

◎故事感悟

罗荣桓为了党,为了人民,日夜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为信念奋斗的道路上,他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史海撷英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华北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从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先后集中了105个团,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挥下,对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8月20日至9月10日,为战役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对华北日军的主要交通线进行总破击;从9月20日至10月10日,为战役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乘胜扩大战果,除继续破袭交通线外,重点是拔除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敌据点。日军华北方面军遭到我连续两个阶段的沉重打击后,深感威胁严重,遂调集数万兵力,从10月上旬起,对我军实施报复性“扫荡”。我军此后即转入反“扫荡”斗争,又予敌痛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文苑拾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是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为核事业做贡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姜圣阶(1915—1992年),黑龙江省林甸县人,中国著名核科学家之一,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后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顾问。1936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机电系,195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20世纪50年代,在主持永利宁厂改扩建过程中完成了百余项技术革新,其中氨合成塔、流态化技术在硫酸生产中的应用、无烟煤代替焦炭制取合成氨原料气、层板包扎式高压容器等具有创新性。20世纪60年代领导和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型军用生产反应堆、核燃料后处理厂,对后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两项革新。20世纪80年代组建国家核安全局,为建立中国核安全监督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的一天,一封加急电报把姜圣阶从南京召到北京。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他。周总理开门见山地告诉姜圣阶:“我们的核事业建设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原子弹。因此,想调你去西北原子能综合工厂任总工程师。”周总理停顿了一下,似乎要给姜圣阶一个考虑的时间。“这是一个艰苦而光荣的任务,行不行你回去考虑一下。”

姜圣阶已年近半百,经历过求学的苦斗,战乱的流离,留洋的思恋,如今刚刚安顿好温暖的家。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学业,付出了辛勤和健康,唯一的女儿又病逝了。这沉重的打击使妻子半瘫在床……想到这些,姜圣阶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了,但是周总理的信任和期望,祖国核事业的需要,使他没有第二个选择,他毅然决然地去了大西北。

茫茫戈壁,浩瀚无垠。中国第一个原子能综合工厂就建在这里。姜圣阶是带着一张时间表来的。中央批准了核工业部关于两年内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规划,现在只有一年多时间了。

1963年的日历翻完最后一页,能否按时制成核元件,已成为原子弹研制的关键。就在这关键时刻,关键部位却出现了问题:核铸件中心部位发现气缩孔,这表明产品不合格。姜圣阶急得彻夜难眠。他每天去制作车间上班,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检查。攻关队伍扩大到20人,从工艺到设备、从模拟结构到浇铸方式,在姜圣阶的主持下,大家集思广益,最后归纳整理出六个方案。经过试验,气泡终于消除了。1964年5月1日,合格的产品生产出来了。1964年10月16日15时,一声惊雷轰响,蘑菇云腾空而起,原子弹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