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贞:坚贞不移
9435700000009

第9章 威武不能屈(7)

梅夫人回到家中,向丈夫细说了这一切,梅兰芳深感局势严重。就在这关键时刻,梅夫人想起在香港以牙痛驱走日本人的经验:“你放心,事到临头,我自有应急办法。”第二天,当闻听日本人要来,她便吩咐儿子从抽屉里拿出一支四联防疫针,找出针筒,要梅兰芳赶快躺在床上,注射针药。不一会儿,梅兰芳真的开始发起高烧来了。日本人来后,摸了梅兰芳滚烫的额头,只好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梅兰芳断了经济来源,生活自然拮据,他只好挥泪出卖北京的房子,接着又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尽管这样,后来还是举债度日,向亲友借了一笔钱。有的好友得知他家生活陷入绝境,便解囊相助。老画家叶誉虎提议与他合作,办一个国画展览,突出梅、竹的主题,以扩大社会的影响。

沦陷区的上海一片混乱恐慌,不是停水停电,就是空袭警报,市民生活得提心吊胆。梅兰芳在这种艰苦环境里作画,克服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画技大有长进。经过八个月的苦战,他一个人就画了一百七十多件作品,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仕女、佛像、花卉、松树、梅花等。同叶誉虎的作品一起于1945年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里展出,受到广大参观者的好评。

展览结束后,梅兰芳为了生活,被迫将其中大部分作品卖掉,所得收入一是还债,二是安排家庭生计,三是资助剧团里生活更困难者。梅兰芳苦涩地回忆着这几年的沧桑历程,心境忧闷地对朋友说:“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故事感悟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并以作画度日,虽然日子艰辛,但却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和坚贞不移的高尚气节。这一事件在当时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群众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史海撷英

梅兰芳促京剧成世界戏剧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身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文苑拾萃

梅兰芳故居

北京红星胡同属于东城区建国门地区,是东单北大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七条胡同。胡同原来自西向东沟通东单北大街和朝阳门南小街,长700多米。又称“无量大人胡同”。无量大人胡同24号是一座有东跨院的三进宅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96平方米,共有房屋96.5间,包括一座三层中式楼房;院落之间靠过厅和游廊相连,街门为三步台阶的广亮大门,建在红星胡同北侧,后门开在遂安伯胡同(已并入金宝街)南侧。

1920年,梅兰芳将此宅买下,住到1932年迁居上海之时;1943年,梅兰芳迫于生计将此宅卖出。

梅兰芳在无量大人胡同24号居住之时已是享誉中外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了。他在这座宅院里接待过诸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美国好莱坞影帝范朋克、意大利女歌唱家嘉丽—古契、日本著名歌舞伎表演艺术家守田勘弥以及当时的瑞典王储古斯塔夫六世夫妇、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夫人等众多国际上的名流。

叶挺与《囚歌》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叶挺(1896—1946),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叶挺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他所带领、指挥的部队被誉为“铁军”。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当年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是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囚歌》,感情炽烈,气势豪迈。

1941年“皖南事变”后,叶挺被扣,关押在军统的牢房里。在此期间,国民党当局进行威迫利诱,要他投降,提出只要他发表一个“皖南事变”是共产党的责任的声明,就可委以他第六战区副司令长之职。叶挺当场拍案而起,怒斥他们的卑鄙行径,表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蒋介石劝降无效,只好长期囚禁他。他虽身陷囹圄,处境艰险,但意志更坚。第二年,叶挺在牢房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囚歌》。

◎故事感悟

一首《囚歌》,折射出叶挺面对种种劝说利诱不为所动、受尽各种非人折磨仍坚贞不屈的精神,表现出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高风亮节。一首《囚歌》,更激励起千百万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而英勇战斗,前赴后继……我们不禁为诗中的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和军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史海撷英

广州起义

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927年11月28日作出以教导团和工人赤卫队为骨干,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省委书记张太雷为委员长,立即加紧起义的组织和准备工作。12月7日,中共广东省委秘密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了广州苏维埃政府的执行委员会,决定12月13日举行起义。广州人民革命斗争的高涨,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注视和警惕。汪精卫得到我党准备起义的消息后,要张发奎解除教导团的武装,驱逐赤卫队,搜查职工会。张发奎电令前敌总指挥黄琪翔回广州执行这一任务。

远离广州的反动军队也开始向广州调动。在此情况下,广东省决定把起义时间提前到11日,并下达了战斗命令。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举行广州起义。按照统一部署,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分别对驻扎在市内各处的敌人发起了猛烈攻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歼敌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警卫团一部和武装警察一千余人。市郊和附近一些县的农民群众也组织暴动,响应起义。12月12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苏兆征任主席(因病未到职,由张太雷代理),叶挺任起义军总司令,并颁布了苏维埃政府的内外政策。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又一次积极而英勇的反击,鲜明地树起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旗帜。

◎文苑拾萃

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

恩施市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位于叶挺路112号,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它是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筹资21万元,于原址处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后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油岩题壁

叶 挺

放眼高歌气吐虹, 也曾拔剑角群雄。

我来无限兴亡感, 慰祝苍生乐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