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贞:坚贞不移
9435700000008

第8章 威武不能屈(6)

吴晗不改“红”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谈骨气》

吴晗(1909—1969),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授,后到西南联大任教,投入抗日民主运动。1943年7月,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8月,吴晗回到北平,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北平民盟的主任委员。 北平解放后,吴晗以副军代表身份参与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晗从精神到肉体惨遭摧残,随后于1968年3月被捕入狱,1969年10月11日被迫害致死。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随后又转到西南联大。

由于当时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加上夫人袁震有病,吴晗一家的生活十分拮据。为解决生活的困难,1941年,吴晗应国立编译馆之约写了一部《明史》。为不耽误出书,吴晗先把写完的前四章的手稿寄了出去。不久书稿被原样退回,里面夹了一个条子:“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元末农民战争中,有几支起义军头上包了一块红布,当时被称为“红军”或“红巾军”。编译馆的有关人员认为,写了“红军”,就有同情今天的“红军”之嫌,所以要求把“红军”改为“民军”。

吴晗是个有骨气的、正直的历史学家,他复信表示,宁可此书不出版,也绝不能这样改动。他认为,编译馆所以要他这样改,一是因为国民党怕共产党的红军,连将近六百年前的“红军”也都怕了;二是“民军”在当时是地

主的武装,专和红军作对,“红军”改成“民军”恰好把两个敌对的军队颠倒了。吴晗宁可不出这部书,也不改这两个字。

◎故事感悟

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折射出吴晗刚正不阿、尊重史实、不畏强权的坚贞品质。

◎史海撷英

红巾军

红巾军,又称做红军,是元朝末年起来反抗元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最初是与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宗教结合所发动的,因打红旗,头扎红巾,故称做“红巾”或“红军”;又因焚香聚众,又被称做“香军”。红巾军起于元顺帝统治末年。最初起于北方,以韩山童、刘福通等为首领,宣传弥勒下世、明王出世等教义,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顺帝以贾鲁治黄河,动用大量民夫,造成不满,韩山童等人决定在5月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刘福通带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占领颍州,许多人民纷纷加入,在河南一带势盛。而北方其他起事,如徐州的芝麻李、彭大、濠州的郭子兴等,均打着红巾起义。北方红军兴起之后,南方长江流域也纷纷打着红军的旗号起事。如彭莹玉、徐寿辉等在湖北,徐寿辉称帝,国号宋。此外,王权在南阳地区的“北琐红军”、孟海满在荆襄一带的“南琐红军”等。

◎文苑拾萃

谈骨气(节选)

吴晗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梅兰芳蓄须与卖画

◎见利争让,见义争为,有不善争改。——王通

梅兰芳(1894—1961),生于北京,京剧艺术大师。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

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为了消磨时光,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米和画外国人的舞蹈。这些作品,家人和剧团人员看到后十分高兴,都说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美感和欢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惊诧地说:“梅先生,你怎么留起胡子来了?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舞台艺术?”梅兰芳回答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啊!”

酒井一听,十分不悦,气呼呼地走了。过了几天,酒井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正巧,此时梅兰芳患了严重牙病,半边脸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作罢。翌日,梅兰芳感到事态十分严峻,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于是他立即坐船返沪,回到阔别三年多的上海老家。

国民党亲日派首领、大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后,自任主席兼行政院长,并在上海大都市设立特务机关。特务头子吴世宝提出要宴请梅兰芳,并劝梅作一次慰问演出。消息传来,梅兰芳心头一震,自言自语地说:“才出虎穴,又入狼窝,这世道怎能让人活下去!”梅夫人见丈夫忐忑不安,茶饭不思,便说:“不行的话,明天我去赴宴,与他们周旋。”

次日,梅夫人来到汪伪政权特务机关的76号宅院。特务头子劝她说:“几年不见梅老板,听说蓄起了长长的胡须,是不是为了在国民面前要个面子?我看大可不必,太太应该关心他才是。如今日本人当道,还是识相点为好。”梅夫人当即回击说:“梅兰芳是个中国人,岂能出卖祖宗、放弃节操!”特务头子听后勃然大怒,指着梅夫人恶狠狠地说:“梅老板唱了几十年的戏,大概还没有领教过我吴某所导演的‘舞台’吧。”说完,硬领着梅夫人去看铁门里血淋淋的刑具,接着又陪梅夫人赴宴。梅夫人坐在桌边,始终不动嘴巴,不动筷子,以沉默抗争。特务头子便伸出罪恶之手,端来一铁罐硝镪水进行威胁。梅夫人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说:“硝镪水岂能毁掉他的国格和人格!”言罢,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