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贞:坚贞不移
9435700000007

第7章 威武不能屈(5)

12月,萍、浏、醴起义发动了,湖南全省戒严,岑春荬和庄赓良急急忙忙电令金蓉镜,迅速处死禹之谟。1907年1月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禹之谟在绞架下壮烈牺牲。

◎故事感悟

严刑拷打算什么?纵然是牺牲性命又算什么?!只要是我的气节还在,我就能坚持到底!禹之谟就是做了这样的选择,为革命而死,死得其所。浩然正气,与世长存。

◎史海撷英

禹之谟加入同盟会

1905年,禹之谟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湖南会员负责人之一。此时全国掀起了抵制美货运动,他通过湖南商会积极推进这一运动,促进商界于1905年8月召开有4000多人参加的“湖南全省绅商抵制美货禁约会”。翌年,他又领导了湖南铁路废约改商办的运动。

1906年夏天,为拒侮反帝、状愤国事而献身的湖南籍留日青年陈天华和姚宏业的灵柩运回长沙,他与同盟会会员覃振、陈家鼎等人商议后,组织全城学生把两人遗体葬于岳麓山,借以扩大革命影响。

◎文苑拾萃

华兴会

1903年11月4日,是革命党人黄兴30岁生日。在寿宴上,诸多革命党商定建立反清革命组织华兴会,推黄兴为会长。拟定华兴会在长沙联升街设立机关。为了避免官方的注意,这个机关对外是“兴办实业”的“华兴公司”,华兴会的骨干都是公司的股东,入会者均称“入股”,股票即为会员证。会员通讯也都用商号作为化名。华兴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又与会党首领马福益建立同仇会作为联络会党的组织,准备11月在长沙起义。华兴会的首次武装起义因禹之谟被捕而就此流产。次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会员相继加入,华兴会遂停止活动。

誓死疆场的革命决心

◎一个真正有气节的人,他的浩然正气将永存!——格言

方声洞(1886—1911),字子明,福建福州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方声洞1902年随兄、姊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成城学校习陆军。1906年,渡日本考入千叶医学校,志在研究化学,制造炸弹。1908年回国与王颖结婚,并介绍妻子参加同盟会。曾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部长等职。经常回国联络革命党人,秘密运送军火。1911年3月中旬,参加广州起义,起义中方声洞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5岁。

黄花岗起义前期,方声洞就毅然诀别了妻子王颖和刚满周岁的儿子贤旭,离开日本,同方声涛、方君瑛等兄妹积极投入这次起义的准备工作。那时候,因为急需运送军火回国,方声洞和其他同志一道把火药、武器绑在身上,秘密运进广州。在起义的前几天,方声洞兄妹三人又合影留念,抱定了誓为革命牺牲的决心。

1911年4月27日,参加敢死队的方声洞率先攻打清朝在广州的两广总督衙门。敢死队和清军巡防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方声洞拿着手枪,勇于赴战,接连击毙清军多人,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5岁。

在起义前,方声洞曾经写下了两封绝命书,其中一封是给他的父亲的。当时,清政府极端腐败,听凭帝国主义宰割,祖国岌岌可危。方声洞在给父亲的信中,一开始就揭露清政府的罪恶,一针见血地指出:“迄今日外患逼进,瓜分之祸已在目前力,而清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于危亡。”正因为这样,方声洞和其他同志一起发动了这次黄花岗起义。

方声洞在这封信中表示了强烈的愿望:“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

他认为,照道理讲,为祖国而死是完全应该的。信中的这句话:“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就明确表示了这一意思。他又说:“儿刻已念(同廿)有六岁矣,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既为身家计,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儿今日极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方声洞考虑的,完全是国家的前途,子孙万世的前途。他已经把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完全同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正因为这样,他才甘愿为此奋斗而死。

除了写给父亲的绝命书以外,方声洞还给妻子王颖写了一封绝命书。在这封绝命书中,他也一再叙述自己的革命抱负:“当吾由东承运军火来港时,已决志捐躯于沙场为祖国报仇,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以尽国民之责任……刻吾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亦可以无憾矣。”字字句句,感人肺腑。

方声洞写的这两封绝命书,充满强烈的革命意志。他的革命目的是何等的明确:“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为祖国报仇,为四万万同胞谋幸福”。他的革命决心,又是何等的坚决:“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这些热情洋溢、激昂慷慨的革命词句,犹如狂飙怒火,至今读起来还令人热血沸腾,不能自已。时隔仅仅半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终于被推翻了。

◎故事感悟

方寸之间,方显其志!那两封绝命书也正是方声洞“壮士一去不复返”精神的写照!广州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以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史海撷英

黄花岗起义

1911年1月,黄兴号召组成一支800人的敢死队,预定于4月13日起义。不料在4月8日,同盟会员温生才单独行动,枪杀了清朝署理广州将军孚琦。广州全城戒严,形势紧张,起义部署被打乱,参加起义人数大减。黄兴决定将起义日期推迟到4月27日(阴历三月二十九日)。起义前,黄兴、林觉民、方声洞等敢死队员写了绝命书,表示誓死疆场的革命决心。

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领200人的敢死队,攻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闻讯逃走。黄兴放火烧毁督署后,乃分兵攻袭督练公所等处,与敌人发生激烈的遭遇战,一夜之间杀死清军甚多。姚雨平、陈炯明、胡毅生起义发动后未率部响应,致使黄兴所率的队伍孤军作战,多数战死。其中著名的有林时爽、方声洞等。事后,广州革命志士设法收殓死难烈士遗体72具,合葬于广州城外东北郊的黄花岗。

◎文苑拾萃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墓园坐北向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有孙中山先生题“浩气长存”之牌坊式大门和墓亭、纪功坊、乐台、四方塘、黄花亭、西亭、石雕自由神像等建筑。

1921年,为纪念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而牺牲的72位烈士所建,早期墓园为著名设计师杨锡宗设计,孙中山亲手栽植了青松。后经多次增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

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钢筋铁骨马冠群

◎支配战士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巴金

马冠群(1921—1979), 河南清丰古城集人。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马冠群于1938年4月后任清南大三县边区抗日救国会武装科副科长。1938年9月,中共内黄县委成立,马冠群任内黄县委书记。1949年8月,冀鲁豫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第五、第七专署所辖各一部合并,成立湖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机关驻单县城,马冠群任专员,隶属平原省人民政府。1949年10月任湖西专署书记。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平原省水利局长、北京618厂党委书记、包头617厂副厂长、西安113厂党委书记、黑龙江省冶金厅副厅长、郑州第二砂轮厂党委书记,河南省冶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白刃格斗英雄连”,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连队。战争年代,这个连的老前辈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涌现出30多名战斗英雄和数百名功臣模范。马冠群的名字便列在光荣榜的首位。

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反扫荡中,马冠群奉命到留屯和某部进行联络。路经苏木沟时,他被鬼子包围了。鬼子气势汹汹地扑来,一面追一面打枪。马冠群一面跑一面还击。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腿上穿了过去,他忍着痛继续奔跑。忽然间,他身体失去平衡,跌倒了,怎么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他才发现,肚子也被子弹打穿了,血不住地往外流。眼看鬼子就追上来了。

马冠群临危不惧,扭转身来,打了一枪,一个鬼子应声倒下,另外两个趴在地上不敢动弹了。马冠群爬到一个小土坎下隐蔽起来,鬼子一抬头,他就打过去一枪,鬼子始终不敢前进一步。

子弹打完了,马冠群把手榴弹盖打开,放在地上。后来,鬼子绕到山梁上,向他隐蔽的地方扔手榴弹。鬼子欺负马冠群没有子弹,壮着胆子挨过来,马冠群把手一挥,甩出一颗手榴弹,两个鬼子被炸死了。剩下的那个鬼子慌慌张张地跑到山上叫援兵。马冠群趁机把枪零件拆下来,埋在土里。

他想迅速离开土坎,但是流血太多,实在走不动,于是抱定宁死不屈的决心,他拿好最后一颗手榴弹,等着和鬼子同归于尽。他忍着剧烈的伤痛,集中精力注意着前方,忽然后面有人把他抱住,他被鬼子捆住了。

马冠群躺在秋树底村的广场上,鬼子脱掉了他的棉衣,伤口被寒风一吹更加疼痛。十几个鬼子围住他,小队长气势汹汹地问他许多话,他一点也不理睬。鬼子恼羞成怒,说:“斯拉(日语“杀”的意思)你的!”马冠群跳起来,大骂鬼子,猛虎般地扑过去夺鬼子的指挥刀。

两个鬼子上来拉马冠群,却怎么也拉不动。日本小队长咕噜了一声,一把刺刀从马冠群的右臂穿过去,另一把刺刀穿透了他的脖子。他晕倒在地上,鬼子在他身上刺了七刀才扬长而去。

太阳落山的时候,马冠群从血泊里苏醒过来。他觉得喉咙里有一块东西,用力一咳,吐出一块淤血来。马上心里清醒了许多,但是眼睛总是睁不开,他忘记了疼痛,慢慢地回忆,回忆起了首长和同志们正在与鬼子展开白刃格斗,想到了本班同志正在盼望他回去……

“我不能就这样死去,还没把鬼子消灭干净!”

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睛睁开了。他看到自己浑身都是血,怎么办呢?天这样冷,到夜里会被冻死的。他费了半天工夫才爬到附近的一坐小房子里,一躺下又晕了过去。第二天,他的伤痛得更厉害了,一动也不能动。但是,日本鬼子又来了,他们烧房子、杀人、抢东西。马冠群想:“强盗,你来吧,趁我还有一口气,拼一个够本,就是死了我也不投降。”日本鬼子看那间房子又小又脏,没理会就走了。马冠群下定决心去找部队,又咬着牙爬了出来,实在爬不动,再一次昏过去了。

后来,村子里的老乡认出马冠群是八路军战士,把他抬走,安顿在一个非常隐蔽的暗洞子里。

老乡每天给他送水送饭,洗伤口。每逢老乡为他的伤势心痛时,他总是微笑地说:“不要紧,过几天就好了。”他身上九处负伤,水喝到嘴里,就从脖子的伤口里流出来。然而他并没有一点悲观失望的情绪,反而杀敌的决心更加强烈了。经过一段时间医治,伤口基本痊愈。他就告别了乡亲,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回到了战斗的连队。

◎故事感悟

英雄的事迹一代传给一代,英雄坚持到底、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也放射出永恒的光芒。马冠群的事迹也许是我们所不能经历的,但我们在面对黑暗和腐败势力时,也同样不能低头!

◎史海撷英

白刃格斗英雄连

1940年8月21日夜,日寇决定偷袭八连所在团指挥部。拂晓,八连炊事员张生旺从沟底挑水刚上到村口,发现高粱地里有敌人行动,便飞快向连首长报告。团参谋长李懋之立即指挥八连反击偷袭之敌。战士们边跑边上刺刀,刚出村口,一群鬼子端着刺刀迎面扑来,相距仅十米。战士们个个像猛虎一样冲上去,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

这场反偷袭战先后进行一个多小时,白刃格斗近半小时,共击毙日寇小队长和40多名日军,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48支、手枪一支。八连在格斗中勇猛顽强,伤亡30余人。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该团步兵八连“白刃格斗英雄连”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团参谋长李懋之同志1951年3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副参谋长,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参与指挥了第五次战役,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还荣获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勋章。

◎文苑拾萃

抗日战争的标志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继而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标志着中国全民族的全面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