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群:爱群利群
9432400000004

第4章 相亲相爱一家人(2)

后来,回鹘可汗派大将军多揽等人前来朝见,同来的还有回鹘王子叶护和4000将士。可汗还特意嘱托他们服从唐军将令,不可擅自行动,违反军纪。

唐肃宗见了,十分高兴,又下诏册封毗伽公主为正妃,将李承案升为宗正卿。回鹘可汗也封李承案为叶护,给他信物,让他和王子叶护一起带领回鹘军队。当时唐肃宗的太子广平王李豫和回鹘王子叶护一见如故,二人就相约结拜兄弟。叶护为此十分高兴,让大将达干等到扶风拜见郭子仪。郭子仪命人犒劳远道而来的回鹘兵,计划众人欢聚,痛饮三天。叶护深明大义,连忙推辞说:“如今国家面临这么多危难,我们是来帮助讨伐叛逆的,怎敢在此饮酒作乐?”郭子仪一再坚持,他们才答应留下来休整三天。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回鹘兵起了重大作用。

◎故事感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比较融洽的时期。在唐王朝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回鹘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将唐王朝的存亡和自己的存亡视为一体,积极主动施以援手。

◎史海撷英

回 鹘

回鹘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突厥人的一支,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唐初,漠北有九姓铁勒,回鹘即其中之一。回鹘部落联盟中以药罗葛为首,后来的回鹘各可汗,大多出自这个氏族。驻牧在仙娥河(又名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温昆河(今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回纥人使用突厥卢尼文字,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

隋唐时期,回鹘受突厥政权统治。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回鹘联合仆骨等部族起来反抗,终于摆脱突厥的统治,逐渐强大起来。公元646年(唐贞观二十年),回鹘配合唐军攻灭了薛延陀政权,首领吐迷度自称可汗,接受唐朝的管辖,唐在其地分置六府、七州。公元744年(天宝三年),回鹘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可汗,建立回鹘政权。这时回鹘控制的地区东起今额尔古纳河,西至今阿尔泰山,势力日益强盛。

公元840年回鹘政权被黠嘎斯推翻后,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西州回鹘又向西发展,以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西州回鹘后来改称为“畏兀儿”,也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人。

突厥、回鹘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突厥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使用动物名称作符号以计算年份。唐代以前,大漠南北的蒙古高原大半属于突厥语世界。突厥和回鹘草原贵族都力图加强对蒙古东部地区契丹人、室韦—达怛人的统治,在契丹、室韦驻有官员。后突厥还似乎曾向兴安岭一带移民。突厥、回鹘势力进入蒙古东部地区,便向室韦—达怛等族打开了通向大漠南北的门户。突厥和回鹘对室韦—达怛人的经济文化都有一定的影响。

◎文苑拾萃

兵车行

杜 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两村亲如兄弟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毛泽东

武陟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属焦作市。

武陟县的小董乡岗头村和宁郭乡小麻村都是三四千人口的大村庄,两村相距6公里。两个村不属于同一个民族,岗头村是汉族村,小麻村是回族村,但是两村却十分团结,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说一个村庄和另一个村庄全都是响当当的硬亲戚,那么他们在民间就被称为社亲。下面是关于这两个村子的故事。

大清顺治六年(1649年)的一个春天,风和日丽,草长莺飞。岗头村的王老汉唱着怀梆,甩着响鞭,赶着一群绵羊在远离村庄的草滩上放牧。突然,一个戴着回族白帽的恶霸骑着黑马,领着几个打手来到了他的面前,要强买走他的这一群成羊,只出很低的价钱。王老汉说什么也不答应。这个恶霸诬陷王老汉出尔反尔,破坏行规,恼羞成怒,喝令手下几个人对王老汉进行殴打。王老汉头破血流,高声呼救。

正在这时,一位骑白马的年轻人闻讯赶到,下马后,听完了王老汉的诉说,就拱手好言对恶霸相劝:“虽然汤锅急需,别忘买卖公平。买卖不成仁义在,值不得如此动怒。看我薄面,各自走开吧。”恶霸不听劝告,反而咒骂年轻人多管闲事。年轻人忍无可忍,两个人就动起手来。年轻人武艺高强,一番格斗,打得恶霸和他的几个打手狼狈逃窜。

恶霸逃走以后,年轻人把王老汉搀了起来,王老汉气得直骂回族人坏。年轻人说:“老伯,您看我是哪族人?”王老汉说:“你是咱汉族人,要不然你怎么会救我呢?”年轻人说:“我也是回族人,长年在外经商。我家住小麻村,我叫马小义。回族人里有坏人也有好人,您看到了吧。其实啊,汉族人里有好人也有坏人,不管哪个族,都是中国人,应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王老汉细细一想,年轻人说的都在理。俩人越说越对劲儿,越说越亲热。王老汉为了感谢马小义,就把马小义请到家中设宴款待。酒宴之后,王老汉又叫三个儿子和马小义结拜为异姓兄弟。从此以后,两家人礼尚往来,频繁走动,成了情深意厚的异族亲戚。

转眼到了第二年(1650年)的冬天,天气很冷。王老汉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县衙里任职。他们急忙请假回家探望,吃晚饭的时候,王老汉从他们那里听说小麻村有些回民在周围汉族村庄偷盗耕牛暗地屠宰,激起了众多汉民的强烈愤恨,纷纷进县衙告状。县太爷吴天植暴怒,不分青红皂白,秘密传令准备在当夜黎明前对小麻村全部回民进行抓捕。王老汉得知了这件事,急忙叫大儿子和二儿子尽快套上马车火速赶到小麻村去抢救马小义一家人。

当夜四更时分,马小义一家人被抢救到了马车上。马小义一见马车上还有空位,就又叫醒了邻居买家、卢家、丁家一同逃命。马车上坐得挤满了人,堆打堆,摞打摞,慌慌忙忙地赶出了小麻村。马车刚刚离开村子西口二三里,大队官兵就把小麻村包围得水泄不通,开始了抓捕。王家两兄弟把马车赶得飞快,将一车人运到岗头村自己家藏了起来。

后来,事件闹得太大了,县太爷吴天植被判为“滥杀无辜”的罪名丢了官职,下了大狱。一直等到安全了,王家兄弟才将藏在自己家里的回族亲戚送回了小麻村。王家兄弟经常给他们送米送面,又给他们资助钱物,帮助他们度过了饥荒,逐渐恢复了生意经营。

两个村子的汉回兄弟经过了生与死的考验后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民族友谊,三百多年来久盛不衰,友谊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一遇到事情,两个村子的人共同对外,一方有难,双方共同承担,亲热得像一家人。现在,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走上了致富大道,成了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

◎故事感悟

汉回两村团结的像一家人,他们互帮互助,有难同当。只有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在困难的时候共同克服,才能共同发展,越来越好。民族团结是我们国家政治安定的重要保证。

◎史海撷英

争夺汗位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亥时,皇太极“暴逝”于沈阳清宁宫。由于他的突然死去,未对身后之事做任何安排,所以王公大臣在悲痛背后,正迅速酝酿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八月十四日,诸王大臣在崇政殿集会,讨论皇位继承问题。这个问题是否能和平解决,直接关系到八旗的安危和清皇朝的未来。两黄旗大臣已经迫不及待,他们一方面派人剑拔弩张,包围了崇政殿;另一方面手扶剑柄,闯入大殿,率先倡言立皇子,但被多尔衮以不合规矩喝退。这时,阿济格和多铎接着出来劝多尔衮即位,但多尔衮观察形势,没有立即答应。多铎转而又提代善为候选人,代善则以“年老体衰”为由力辞,既提出多尔衮,又提出豪格,意见模棱两可。豪格见自己不能顺利被通过,便以退席相威胁。两黄旗大臣也纷纷离座,按剑向前,表示:“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们宁可死,从先帝于地下!”代善见有火并之势,连忙退出,阿济格也随他而去。多尔衮见此情形,感到立自己为帝已不可能,迅速提出他的意见,主张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他自己和济尔哈朗为左右辅政,待其年长后归政。这一建议,大出众人所料。立了皇子,两黄旗大臣的嘴就被堵上了,豪格心中不快,却又说不出口。多尔衮以退为进,自己让了一步,但作为辅政王,也是实际掌权者。济尔哈朗没想到自己也沾了光,当然不会反对。代善只求大局安稳,个人本无争位之念,对此方案也不表示异议。这样,这个妥协方案就为各方所接受了,但由此而形成的新的政治格局却对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政局有着巨大影响。

就这样,多尔衮妥善地处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争夺问题,自己也向权力的顶峰迈进了一步。多尔衮的这一方案,在客观上避免了八旗内乱,保存了实力,维护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基本一致。当然,他这一提案也是自己争夺皇位不易得逞之后才提出来的,是在两黄旗大臣“按剑向前”的逼人形势下提出的中策或下策,而并非是他一开始就高瞻远瞩、具有极广阔的胸襟。

◎文苑拾萃

回 族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全民族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几乎全国各省、市、区都有。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喜爱摔牛的运动,沧州、临夏地区的回族善于练武。现在的回族各行各业都有。

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在族群内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回族保留了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在边疆民族地区,回族人民还通晓并使用当地民族的语言。

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大尔迪)、宰牲节(小尔迪)、圣祭,所有节日都与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着密切的联系。

各民族联手收复新疆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格言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谥文襄。湖南湘阴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后,他曾在家乡办团练,后随骆秉章、曾国藩襄办军务,以后又招募“楚军”,相继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捻军起义和陕甘回民起义。他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倡引进和学习西方的军事武器、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办福州造船厂、西安机器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主张创办新式海军。1885年,左宗棠病死于福州。死后,他的门生将其生前奏稿,书信等编纂成书,名《左文襄公全集》。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加剧,英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角逐也日渐激化,对中国的西部边陲新疆,更是垂涎已久。

1865年(清同治四年),中亚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殖民者的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建立了所谓的“哲德莎尔”政权,进而占领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实行殖民统治。清政府此时正忙于镇压内地人民起义,无暇西顾。1871年,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时为新疆军政中心的伊犁地区,加紧与英国争夺新疆。与此同时,中国东南、西南和南部边疆也都面临列强侵略的威胁,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大敌当前,引起了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汉、回等各族人民的惊恐和愤怒,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新疆各族人民摒弃前嫌,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敌。

首先起来抵抗入侵者的是喀什噶尔地区的柯尔克孜族人民。他们的抵抗却遭到了装备着先进武器的阿古柏军队的残酷镇压。

1870年3月,阿古柏军队从喀拉沙尔发兵进攻吐鲁番。当地上万名回、维吾尔百姓自动集结起来奋力抵抗,消灭了数千侵略军。5月间,阿古柏再攻吐鲁番,当地民众杀敌3.3万余人,但由于叛徒马仲等人的出卖,吐鲁番城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