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颜真卿终于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且为楷书四大书法家之首,独创筋骨的“颜体”新风貌,留下诸多传世书迹,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碑》、《李玄靖碑》等,行书有《争座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故事感悟
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不断地苦练,不断地揣摩,不断地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地体会和领悟学习中的真谛。颜真卿受到老师的斥责后,深刻反省是他成功的关键。
◎史海撷英
颜真卿与抚州
唐代宗大历元年(768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而遭到贬谪。大历三年,由吉州司马被降职为抚州刺史。他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看到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便组织百姓修筑土塍陂(后经历代扩修增修成千金陂)以防止洪患;还引水灌溉农田,对临川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颜真卿为官清正廉洁,将地方的社会秩序管理得很好。其间有这样一件事: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与杨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送妻诗》以表明自己决意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随后,杨妻就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给颜真卿。
颜真卿读诗后,非常钦佩杨志坚的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送给杨志坚布匹、粮食,还将杨留在署中任职。
同时,颜真卿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形成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风气起到了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在抚州期间,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大历六年(771年)将所赋诗文编成《临川集》10卷(原集已佚),今存与临川有关的诗1首、判词1篇、碑记5篇,以《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最为著名。
该记分大、中、小字几种版本,初以小楷本全记刻成石碑竖在麻姑山仙都观内,后人又在碑背面刻了卫夫人、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薛稷、柳公权、李邕等人的楷书。
该字碑被历代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虽然之后几经毁失,但都以其拓本翻刻传世。
1992年,江西著名篆刻家许亦农先生以大字楷书镌刻,重新竖碑于南城麻姑山。
◎文苑拾萃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
(唐)颜真卿
居人未可散,上客须留著。
莫唱阿亸回,应云夜半乐。
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从他白眼看,终恋青山郭。
林栖非姓许,寺住那名约。
会异永和年,才同建安作。
何烦问更漏,但遣催弦索。
共说长句能,皆言早归恶。
那知殊出处,还得同笑谑。
雅韵虽暂欢,禅心肯抛却。
一宿同高会,几人归下若。
帘开北陆风,烛焯南枝鹊。
文场苦叨窃,钓渚甘漂泊。
弱质幸见容,菲才诚重诺。
李谟吹笛子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汉·刘向
李谟,生卒年不详,方伎,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唐朝宫廷梨园曲部演奏“法曲”的笛技大师,善吹笛,唐朝开元年间出名的神笛手。
唐朝的时候,有个少年叫李谟。他聪明好学,耳朵又灵,吹得一手好笛子。
有一次,皇宫里成立了女子舞蹈队,专门给皇帝表演宫廷歌舞。管理娱乐的大臣发现伴奏的乐队人手不足,就下达了公文,要各地推荐一批乐手进京。李谟也被地方官初步选中了,他星夜兼程赶到京城。
各地的鼓手、琴师齐聚长安会馆,由专管大臣领着他们进入一家园林,就在那里逐一表演各种乐器,以确定最后的人选。
我国南方盛产毛竹,笙箫笛管家家都有,吹笛子的能手一下子来了12人,李谟最年轻,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李谟的吹奏水平也不算低。他指法灵活,又懂得滑音变调,便暗下决心,力争头名。
吹奏开始了。他前半曲吹得很好,监考官已经面带微笑了。
不料,正在这时候,一个高音爬上去,“啪啦”一声,笛膜坏了。
笛膜即是芦苇秆内的一层白皮儿,比纸还薄,一点儿也不结实,吹笛子的人最怕它在半路上出问题。
李谟慌了,当场又不许更换,勉强吹下去,那声音刺耳,难听极了。
最后,监考官一挥手,李谟被淘汰了。
李谟非常后悔,在会馆里哭个没完。
有位年长的吹笛手过来劝解,他说:“论指法技法,我没有你的水平高,喷气吐出止气也没有你那么干净利落。不过,你太缺乏经验了。”
“请讲下去。”李谟注意听了。
“你知道,长江以南多雨,空气潮湿,苇膜容易吸水变松,所以贴膜时越紧越好。可是北方气候干燥,今日又是北风天,苇膜变干,绷得过紧,气一顶必然爆裂。”李谟听后哭得更厉害了。
李谟回到家乡,因悲伤得了一场大病。病好后不久,忽有地方官员来寻,说奉圣旨,命他火速进京。
李谟二次到京,才知道原有的吹笛手因为患了眼疾被撤掉了。李谟一下子成了皇宫乐队的正式乐工,非常高兴。有一次,他的笛声悠扬婉转,飘逸在一切声音之上,竟意外地受到了皇帝的奖赏。
在那个时代,皇帝亲口称赞过的人,可是特别荣耀啊!李谟因此骄傲起来,有点瞧不起别人了。
有一年,他休假探亲,乘船经过镜湖。只见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心中好不畅快。船上的乘客不少,他一时来了兴致,就取出横笛,吹了一首《凉州曲》。曲子刚一煞尾,乘客们便鼓掌喝彩,为他叫好。
他心满意足,又吹了一首《苏武牧羊》。嘿,那股凄凉悲怆的绵绵思乡之情,真是催人泪下呀!
大家又一次喝彩。不过,船上有位老者却不吭声。有人不解,试探地问那老者:“他吹得如何?您恐怕没有听见吧?”
老者捻须一笑:“我的耳朵又没聋,怎么会听不见?好是好,不过功夫还不到家。”
李谟一听,忙起身对老者施礼,说:“老伯也来吹一曲吧!”
老者说:“可惜不巧,身边没有带上竹笛。”
“就请用我这一支吧。”
“不成,你这根竹管未经过三次霜降,很不结实,吹到高亢之处会坏的。”
李谟想:我这笛子用了多年,不曾坏损,这位老伯没摸到笛子,倒先吹开牛皮了。好,我就叫你吹,看你有多大本领。他非要人家吹奏不可。
老者接过短笛,深吸一口气,开始吹奏。不比较不知道,这声音有如高山流水,又似空谷鸟音,那音质就是与众不同。李谟刚要表示叹服,忽听“咔嚓”一声,笛管碎裂了。
李谟惊呆了。老者连说:“失敬失敬。”
李谟翻身下跪:“不才从此再不敢目中无人,请您做我的老师吧!”
后来,经那位老者亲传密授,李谟终于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笛子演奏家。
◎故事感悟
老者用自己的演奏给李谟上了一课,让李谟深深反思,从此李谟再也没有目中无人,并屈身向老者请教学习。可见,接受别人的劝诫对自己是多么有帮助。
◎史海撷英
安北都护府
都护府是唐朝管理北方边疆的重要机构,安北都护府是唐朝重要的六个都护府之一,所辖地区范围基本是今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属关内道。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击败了薛延陀后,铁勒等诸部内附。第二年(647年)正月,设置了“六府七州”,即瀚海(回纥部)、燕然(多滥葛部)、金微(仆骨部)、幽陵(拔野古部)、龟林(同罗部)、卢山(思结部)六个都督府;以及皋兰州(浑部)、高阙州(斛薛部)、鸡鹿州(奚结部)、鸡田州(阿跌部)、榆溪州(契芯部)、林州(思结别部)、颜(白部)七州,各以部帅为都督、刺史,后又设燕然都护府统之。
八月,铁勒诸部中最远的骨利部来附,被置为玄阙州。
后来又在结骨、葛逻禄诸部设置了坚昆、阴山、大漠、玄池四个都督府和浑河州、狼山州等都督府和州,均归燕然都护府统领。
都护府治故单于台(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乌加河北),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蒙古人民共和国全部、俄罗斯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和安加拉河、贝加尔湖周围地区。
龙朔三年(663年),都护府移于漠北回纥本部,统治今蒙古的哈尔和林西北,改名瀚海都护府,与云中都护府以碛为界,领碛北诸羁縻府州。总章二年(669年)改为安北都护府。
高宗末年安北都护府被废。武后时,回纥、契骨、思结、浑等部于685年被侨置在同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的安北都护府,不久又移至西安城(今甘肃民乐西北);698年,迁至单于都护府旧治云中古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708年,移至治西(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南乌加河北);715年,移至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西南黄河北岸);749年,又移至横塞军(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南阴山南麓),由军使兼理府事;755年,又移至大安军(乾元后改名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乌加河东);757年,改名镇北都护府。会昌年间,又改单于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
◎文苑拾萃
连昌宫词
(唐)元稹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簌簌。
宫边老人为予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鼓舞途路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动,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谟休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