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省:善于自省
9430600000007

第7章 乐于省人(5)

现今有清王仁俊编辑的《吴书钞》,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

陶母剪发退鱼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

陶侃(259—334年),字士行。江西鄱阳人。晋朝名将。出身寒门,自讨平张昌叛乱开始以其战功一直升迁,最终登上太尉之位,并掌握重兵,都督八州军事并任荆江两州刺史;在势族垄断高位的东晋是一个例外。陶侃不单对东晋的建立与维持在军事上作出贡献,本身亦甚有治绩,治下荆州太平安定,路不拾遗,亦深受人民爱戴。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一位贤淑仁慈、德行高尚的人。湛氏经常告诫儿子,一定要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学习他们的长处。

陶侃谨记母亲的教诲,结交一些品德高尚的人,并向他们学习。同郡的孝廉范逵是位贤达之士,陶侃对他很仰慕,便与他成了很好的朋友。

一年冬天,范逵因有事去洛阳,同行的还有仆从多人以及马匹牲畜。路经陶家时恰巧天色已晚,便想在陶家借宿。但陶家房屋小又无粮米,当时正下大雪也无法外出借贷,这使陶侃感到很为难,于是,就到里间去问母亲。

陶母听后稍稍考虑了一下对他说:“你只管到外面招呼客人,我自有办法。”

等儿子出去后,陶母开始准备:她有一头长而美的头发,此时,她毫不犹豫地剪下托邻人拿到市上卖掉,换了一些米和蔬菜;她把房内的柱子从中间锯开,劈下半边用来烧柴,把床上铺的草苫子拿来切碎给马吃……

就这样,她很快地准备好了饭菜和马料,范逵及仆从受到热情的款待,马匹也吃得很饱。事后,范逵知道内情十分感动,他赞叹:“这样的母亲实在让我敬佩!”范逵到洛阳后,向一些亲友谈起此事,大家对陶母都称赞不已。

不久,陶侃被征聘为寻阳县县吏,做了个管理渔业的小官。

一次鱼汛到来,陶侃指挥渔民连夜捕捞,大获丰收。陶侃看着活蹦乱跳的鱼不由得想起了贫困的母亲,于是派人送了罐腌鱼回家。

管鱼的官员送点儿鱼回家,这在当时是件很平常的小事,但没有想到第二天,腌鱼被原封不动地退回来了。

来人还带来了一封陶母的信,信中说:“你身为官员,竟然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你这样做并不是孝顺我。不但不能使我得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希望你从这件事中汲取教训,以后一定要廉洁奉公,再也不要做这样的事了!”

此事对陶侃的震动很大,他时刻牢记这个教训。

后来,陶侃从一个小官吏逐步升迁为武昌太守、荆州刺史及都督八州军事等高官,为官期间,他始终廉洁奉公。他带的军队,纪律严明,士气旺盛。行军打仗时,他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凡有所获的任何东西,陶侃都分给士卒,自己绝不私藏。

◎故事感悟

陶侃受母教诲,深自内省,终于成为有晋以来一代名臣,受到后世的敬仰与赞扬。

◎史海撷英

陶侃惜光阴

陶侃在广州任职期间,闲暇时总在早上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

当人问他为何这样做时,他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而有礼。他为官勤恳,军中府中的许多事都是亲自检查管理,不曾有片刻清闲。

他对来往之人招待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普通人则更应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后就不会被人记起,这是自己毁自己。”

◎文苑拾萃

《晋书》

《晋书》是唐朝李世民统治时期修撰的一部史书,从贞观二十年(646年)开始编纂,到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成书,历时不到三年。

该书主要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晋书》全书130卷,其中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

参加编写《晋书》者前后共21人,其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三人为监修;天文、律历、五行三志的作者是李淳风;修史体例由敬播拟订,但没有流传下来;其他16人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曾给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一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又题“御撰”。

妻子规劝乐羊子

◎耻不知而不问,终于不知而已;以为不知而必求之,终能知之矣。——《二程粹言》

乐羊子,姓乐名羊,他的后代“乐毅”就是连下齐国七十二城的那个人,和管仲齐名。

汉朝时候,有个叫乐羊子的人,有一天外出办事的时候,在路上拾到了一块金子,他十分高兴,回家后立刻将金子交给妻子。

没想到妻子并不高兴,她对乐羊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而你却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来谋求利益,你怎么能这样玷污自己的品行呢!”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一席话,十分惭愧。他把金子扔到野外,决心到远方寻师求学。乐羊子跑了很多地方,后来找到一位品学兼优的老师,跟着他学习。

一年之后,乐羊子回家了。妻子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有什么事情吗?”

乐羊子说:“出门的时间长了,十分想家,就回来了,倒没有别的事。”

妻子听他说因为想家就回来了,非常生气,便拿起剪刀,走到织布机前,指着一匹还没有织完的布说:“这布匹是山蚕丝织成的。一根丝虽然很细,但一根一根地积累起来,才到一寸;一寸一寸地积累起来,就会织成一匹布。现在如果将布剪断,那就半途而废了,即便接起来继续织,也要耽误不少时间,你说是不是?”

乐羊子说:“是的。”

妻子接着说:“学习也是这个道理啊!学问也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你在外面拜师学艺,应该每天都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并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可你半途而废,这与剪断布匹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认为妻子的话很有道理,于是背上行李,回到老师那里,整整七年没有回家,直到完成自己的学业。

乐羊子在外求学期间,他的妻子在家辛勤劳动,奉养婆婆。有一次,乐羊子的妹妹看见邻居家的一只母鸡跑到自家菜地来,动了犒劳嫂子的念头。嫂子待她亲如姐妹,为了哥哥的学业整日操劳,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她很心疼嫂子,于是就偷偷把那只母鸡杀了。

傍晚,乐羊子妻从田里干活回来,看到碗里的鸡肉,很吃惊:“妹妹,咱们家的鸡一只也不少,这是哪来的鸡肉啊?”乐羊子的妹妹如实回答了。

乐羊子的妻子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虽然穷,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人家辛辛苦苦养大的鸡,我们怎么能白吃呢?”

说完,她便到自己家的鸡栏里抓了一只最大的母鸡送到邻居家,并向邻居道了歉。

◎故事感悟

乐羊子的妻子因为乐羊子路上拾金,而劝慰他不要因此而玷污了自己的德行;因为乐羊子拜师学艺没有持之以恒,而劝诫他不要半途而废;因为乐羊子的妹妹偷偷杀掉邻居的鸡,而主动向邻居道歉。从中可以看出乐羊子的妻子确实是一个良师益友,也让我们知道应该多珍惜身边给你提意见的人。

◎史海撷英

元嘉之治

宋武帝刘裕死后,长子刘义符即位。两年后,刘义符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以少理朝政、嬉戏失德为名而杀掉,刘裕三子宜都王刘义隆被立为新帝,史称宋文帝。

宋文帝继续实行刘裕统治时期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发展农业和招贤纳士寻找治国人才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使得文帝时期出现“三十年间……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宋书·良吏传序》)。

宋文帝元嘉时期(424—453年)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文苑拾萃

玄 学

“玄”字出于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为幽深微妙。玄学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

东汉末至两晋是200多年的乱世,统治了思想界近400年的正统儒家名教之学开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形而上的哲学思想论辩。

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的境界。“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

玄学是对道家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理念的表达,也可以说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分支或改进。玄学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不足而产生的。玄学家在当时大多是名士,其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颜真卿深省师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颜真卿(708—784年),唐代政治家,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他的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最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张旭为师,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快速学到写字的窍门。

可颜真卿拜师数月过去了,老师很少给他讲什么,只是将自己写的字和历代名家的字给他,要他反复揣摩,多多练习,用心领会自然万象,从中获得启示。有时,张旭带着颜真卿去游山玩水,回家后又让颜真卿反复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颜真卿很失望,实在想不通,便满腹怒气地问老师:“我来您这儿拜师学艺好几个月了,您净让我反复揣摩、练习,用心领悟,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我希望您传授给我行笔落墨时的诀窍。”

张旭听了很不高兴,但还是耐心开导他:“我常说,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氏舞剑而得落墨神韵,唯一的诀窍就是勤学苦练,功到自然成。”

颜真卿以为老师的话是推托之词,便抓住老师的衣襟,反复苦求老师告诉他笔法的诀窍。

张旭怒气冲冲地对颜真卿说:“我告诉你,凡是一心要寻求什么诀窍的人,永远也不会有什么成就。”说完,拂袖而去。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让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去寻找什么捷径,而是在家勤学苦练,反复揣摩前辈的笔法,把从自然万象中领悟到的神韵融于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