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省:善于自省
9430600000006

第6章 乐于省人(4)

西门子傲慢地说:“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行事就困顿,我行事就顺达,这难道不是由于我们品德上的差异造成的吗?你却只是强调你在各个方面与我相同,你的脸皮也太厚了!”

北宫子无言以对,垂头丧气地走了。

北宫子走到半路的时候,遇到了南郭先生。南郭先生见他神情异样,便问道:“你这是要去哪里呀?为什么一个人独自发闷,带着深深的羞愧之色呢?”

北宫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红着脸向南郭先生讲述了拜访西门子的经过。

南郭先生听完,笑着对北宫子说:“我将跟你一同去西门子家,为你洗去羞耻。”

来到了西门子家,见到了西门子,南郭先生便径直地说道:“你怎么能这样羞辱北宫子呢?你还是对我说清楚吧。”

西门子不以为然地说:“北宫子说他在时代、家族、容貌、言行各个方面都与我相同,而我们两人却一个富贵,一个贫贱。我就对他说:‘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行事就困顿,我行事就顺达,这难道不是由于我俩品德上的差异造成的吗?你却只是强调你在各个方面与我相同,脸皮也太厚了!’”

南郭先生听完,正色说道:“你所说的差异不过是指品德上的差异,而我要说的差异就与你不同了。北宫子品德丰厚,然而命运不济;你命运通济,然而品德鄙陋。你的飞黄腾达,不是由于聪明得来的,北宫子的穷困潦倒,也不是由于愚笨导致的。这些都是天命,不是个人能左右的。你凭借自己的顺达而骄矜自傲,北宫子因为自己的品德丰厚而自惭自愧,都是不通识自然的道理呀。”

西门子面红耳赤,躬身说道:“先生不要说了,我以后不敢再说那样的话了。”

北宫子回到家里以后,仍旧身穿粗布短衣,却感到了绫罗貂裘的温暖;仍然吃粗茶淡饭,却感到了精米鱼肉的美味;仍旧住在蓬门筚户,却感到了琼楼玉宇的凉爽舒适;乘着用荆条竹子编成的车子,却好像坐着装饰华美的大车。周身怡然自得,甚至不知道荣耀和耻辱在别人那边,还是在自己这边。

南郭先生听说了,感慨地说:“北宫子迷惑得太久了,几句话竟然能使他醒悟,他也真是一个容易醒悟的人啊!”

◎故事感悟

道家要求人们看透万物齐一的本性,明白顺达与困顿都是一样的,不要着意计较,关键要虚淡内心,返归于“无”,顺性无为,任其自然,这样就能够恬淡自怡、宠辱不惊了。但其中相对主义的认识,我们是不能汲取的。

◎史海撷英

列子祠和列子墓

列子出生于郑国圃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在郑州市东郊圃田乡圃田村北供有列子祠,祠的前面有潮河,后面有丘陵,四周枣林丛丛。在村子的东南一公里处另有一座小型墓冢及墓碑,历代被传为列子墓。

列子祠究竟建于什么年代一直没被考证,但据碑文记载,此祠曾一度被改为佛寺。明万历八年(1580年)监察御使苏民望巡视河南过圃田时,得知此事,就命人重建祠堂,并立《重修列子祠记》碑石。

根据碑石记载得知,祠堂原有硬山房大殿、卷棚、左右厢、过厅、门楼15间,呈长方形院落。庭前屋后,点缀有几株青绿刺槐。大殿顶镶鸱吻、宝瓶,望瓦有圆形图饰,楣木、雀替有“天马奔日”、“狮滚绣球”及花卉浮刻。厅前立有明碑一座和清碑三座。

大殿1966年被毁,石碑推倒埋入地下,现仅存山门、廊房等硬山式建筑,为学生教室,其他均已拆毁重建。

◎文苑拾萃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面积方圆约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削减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开始换牙(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魁父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

河曲的智叟没有话回答了。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邹忌与徐公比美

◎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宋·王安石

邹忌(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齐国人。《史记》亦作驺忌,田齐桓公时以为重臣,齐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齐宣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被公认为全国最帅的男人叫徐公,邹忌的家离徐公家不远,邹忌的外形也很魁梧帅气。

一天早上,邹忌穿好衣服,对着镜子看了半天后,问妻子说:“夫人觉得我与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呢?”

妻子不假思索地答道:“比起徐公,当然是相公你比较漂亮。”

徐公是名闻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妻子的话,就又去问自己的小妾说:“你来看看,我与徐公哪个更漂亮呢?”

小妾回答道:“徐公虽然是全国公认的帅哥,但与你相比,他还差得远呢!”

听到妻妾如此回答,邹忌有些将信将疑了,心想:她们都这样说我,那肯定我不会比徐公差,不妨我再问问外人来确定一下。

正好这时有一客人前来拜访,邹忌摆下了酒席去招待他。席间,邹忌又问了客人同样的问题,客人的回答也同样是:“徐公怎么能有您漂亮呢?”

听了客人的话,邹忌不禁心花怒放起来,认为自己才是齐国最美的男子。

这天,正在邹忌洋洋得意地走在大路上的时候,迎面遇到徐公,等到细细把徐公打量一番后,邹忌发现自己无论是面貌、身材、姿态等各方面都不能胜过徐公。

回家后,邹忌对着镜子纳闷起来,自己明明没有徐公帅,可为什么妻子、小妾和客人都会说自己漂亮呢?

经过反复思考,邹忌终于明白,妻子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当然说自己漂亮;小妾是因为害怕自己,因此而讨好自己;而客人则是因为要有求于自己,所以才当面说自己漂亮。

◎故事感悟

为人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轻信他人的赞美之言。听到恭维之语时,不能忘乎所以、飘飘然,而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深刻反省、审视自己,这样才能有所进益。

◎史海撷英

邹忌说琴谏齐王

公元前356年,齐桓公故去,其子继位,是为齐威王。

齐威王非常喜欢弹琴,时常独自在后宫弹琴自娱而疏于朝政,就这样一晃九年,国家日趋衰败。周边国家看到齐威王如此,便趁机起兵进犯,齐国连连打败仗。

一天,一个名为邹忌的人来到齐国王宫,他自称是高明的琴师,对侍臣说:“听说大王爱弹琴,我特地前来拜见,为大王抚琴。”侍臣立即禀报了齐威王,齐威王很高兴,立即召见邹忌。

邹忌来到内宫聆听齐威王弹琴,他连声称赞道:“好琴艺!好琴艺!”

齐威王问:“我的琴艺好在哪儿?”

邹忌起身鞠躬后回答:“我听大王的琴声,大弦弹出来的声音庄重,像一位明君的形象;听大王从小弦弹出来的声音又是非常的清晰明朗,像一位贤相的形象;大王运用指法十分精湛纯熟,弹出的音符和谐而动听,深沉有节,舒展有度,既灵活多变又相互协调,仿佛一个国家明智的政令一样。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我怎能不叫好呢!”

接着,邹忌又说:“弹琴和治理国家一样,必须专心致志。七根琴弦,好比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风浩荡,犹如君;小弦音如山涧溪水,就像臣。该弹哪根弦就认真地去弹,不该弹的弦就不弹,如同国家政令一样。七弦配合协调才能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责,才能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弹琴和治国的道理一样!”

齐威王说:“先生,你的乐理说到我的心坎上了,但是,只知道弹琴的道理还不够,必须审知琴音才行,请先生试弹一曲吧。”

只见邹忌离开琴位,两手轻轻舞动只摆出弹琴的架势,却并没真的弹。

齐威王见邹忌如此,恼怒地指责道:“你为何只会摆空架子不去真弹琴呢?难道你欺君?”

邹忌答道:“臣以弹琴为生业,当然要悉心研究弹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国家为要务,怎么可以不好好地研究治国的大计呢?这就和我抚琴不弹,摆空架子一样。我抚琴不弹,就使您心情不舒畅;您有国家不治理,也就没法使百姓心满意足,道理是一样的啊,请大王三思。”

齐威王被邹忌这样一点拨,一下子醒悟了,于是,他开始关心朝政,并与邹忌大谈治国定霸大业。

吕蒙手不释卷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礼记》

吕蒙(178—220年),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将领。历任别部司马、平北都尉(广德长)、横野中郎将、偏将军、寻阳令、庐江太守、汉昌太守、南郡太守,被封为孱陵侯。

吕蒙早年因为家贫而从军,他通过自己的努力,20多岁的时候就被提升为将军。他十分善于领兵作战,立过不少战功,但有个缺点——平时不爱读书。

一天,吴王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史书、兵书,才能开阔胸襟,增长知识。”

吕蒙听了,摇头回答说:“军队里事情太多,哪有时间读书啊!”

孙权听了很不高兴,批评他说:“你这话不对,时间是靠人挤出来的。我又没有过多要求,只是希望你们多读历史类的书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你说平时事情太多,难道比我的事务还多吗?我在少年时期就读完了《诗经》、《书经》、《左传》、《国语》,只是没有读《易经》。我从掌管国家大事以来,虽然很忙,可还是挤出不少时间攻读了《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以及各家兵书,收获很大。你们两个人,思想开朗,悟性很高,只要肯学,一定会大有益处,为什么借故推托,自甘暴弃呢?你们应该发奋苦读,尽快读完《孙子》、《六韬》等兵书以及《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历史著作。孔子曾说过:‘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一天到晚空想,没有任何益处,不如踏踏实实地学习。’从古到今,一切有作为的人都是酷爱学习的。为什么你们不肯自我鞭策呢?”

听了孙权的话,吕蒙觉得很惭愧。

从此以后,他抽空努力读书,知识越积越多。

一次,吴国主将鲁肃和吕蒙讨论军事,吕蒙讲得很有见解。

鲁肃听了非常高兴,对吕蒙说:“想不到你都快变成学问家了,真不是过去的吕蒙了啊!”

吕蒙微笑着说:“士别三日,就得刮目相看。咱们分别这么久,你不能还用老眼光看我啊!”

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他用白衣渡江之计,兵不血刃攻取荆州,断了关羽的后路,并在麦城活捉关羽,为吴国立下了大功。

◎故事感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由于接受了吴王的劝诫,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下决心努力完善自己,从而让自己的知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也为自己后来立下大功做了很好的铺垫。

◎史海撷英

单刀赴会

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

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

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鲁肃拱手道谢而别。鲁肃半晌才缓过气来。

◎文苑拾萃

《吴书》

《吴书》是三国时期东吴官修的一部国史,是一本纪传体书籍,主要讲述三国时期的事件。开始撰写于孙权末年,由韦曜(又名韦昭)、薛莹等主持修书,共五十五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均有著录,后亡佚。

在《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中有关于《吴书》撰写过程的记载,提到在“吴大帝之季年,始命太史孚、郎中峻撰《吴书》”。但丁孚、项峻都不具备写史的能力,所以他们写的文字不足以纪录。

到少帝时,换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华覈等人负责了解过去的事,并记录下来。在写作过程中,以韦曜、薛莹为首。后来,韦曜、薛莹因故被罢黜,于是此书没了音信。

再后,又召韦曜、薛莹回来继续写书,最后由韦曜独立完成了五十五卷,但因下狱被杀,未能最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