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专:所力应专
9430200000010

第10章 艺术创作(2)

寻修轨以增举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风汩以飙涌兮,气慅慅而厉凉。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仆夫疲而瘁兮,我马虺隤以玄黄。格莽丘而税驾兮,阴曀曀而不阳。

哀衰周之多故兮,眺濒隈而增感。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

乘舫州而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实熊耳之泉液兮,总伊瀍与涧濑。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操吴榜其万艘兮,充王府而纳最。济西溪而容与兮,息鞏都而后逝。愍简公之失师兮,疾子朝之为害。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路阻败而无轨兮,塗泞溺而难遵。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淹留以候霁兮,感忧心之殷殷。并日夜而遥思兮,宵不寐以极晨。候风云之体势兮,天牢湍而无文。弥信宿而后阕兮,思逶迤以东运。见阳光之显显兮,怀少弭而有欣。

命仆夫其就驾兮,吾将往乎京邑。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星集。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消嘉榖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骎急。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人。唐虞渺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

观风化之得失兮,犹纷挐其多远。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爰结蹝而迴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乱曰:跋涉遐路,艰以阻兮。终其永怀,窘阴雨兮。历观群都,寻前绪兮。考之旧闻,厥事举兮。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翩翩独征,无俦与兮。言旋言复,我心胥兮。

王羲之赶鹅

◎妙药能生绝本体,勤心到处自如然。——唐·吕岩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是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为南迁琅琊王氏士族贵胄,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师承卫夫人、钟繇。他著有《兰亭集序》。

王羲之非常喜欢鹅,简直喜欢得入了迷。他特地在屋前挖了一个水池,养了好几只大白鹅。又写了“鹅池”两个大字,刻在一块石碑上,把碑竖在水池中间。他每天都要到池边观赏大白鹅,看鹅伸长脖子向前游动,红掌划绿水的优美姿态。

有一次,王羲之出门去拜访一个朋友,路过一条小河,看见几只鹅在清清的河水里游来游去。他非常高兴,看得都不愿离开了。

鹅渐渐游远了,他也就跟着鹅沿着河向前走。走啊走啊,来到了一座寺院前,他看见这几只鹅进寺院里去了,就去敲门。一会儿,院门开了,走出一个道人。道人认出他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马上把他让进了屋里,和他闲谈起来。

道人说:“是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王羲之回答说:“是您的几只鹅把我‘引’来的。您的鹅太可爱了,能卖给我吗?”

道人说:“哪能要您的钱呢,如果您喜欢鹅,我全都送给您。不过,有件事要请您帮忙,您能不能替我抄一篇《道德经》?”

王羲之满口答应,马上提笔抄写起来。写完以后,王羲之谢过道人,就赶着几只鹅,动身到朋友家去。

走到半道上,正好碰上了那位朋友。朋友看见他赶着几只鹅,边走边比比划划,就奇怪地问他:“你这是干什么?怎么像孩子一样赶着鹅到处跑,不怕别人笑话?”

王羲之笑着回答说:“我赶的这些鹅,也是我的‘老师’。你看,鹅的脖子是多么灵活,转动自如,伸屈有力而自然;体态又是多么优美呀!它教了我不少写字运笔的方法呢!”

◎故事感悟

生活中处处有“师”,只是看你如何去领悟。大自然中的万物生灵都可以用来学习。王羲之从鹅的身上找到了学习运笔的方法,也让自己成为了一代书圣。

◎史海撷英

题扇桥

在一个夏日的傍晚,王羲之走出家门,信步来到一座古老的石桥上。这时候,太阳快落山了,不少赶集的人都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王羲之站在桥上,欣赏了一会儿夕阳的胜景以后,就走下桥去。正巧,有一位拄着拐杖提着篮子的老太太,一瘸一拐地迎面走来,嘴里还不停地叫喊:“卖扇子喽!卖扇子喽!”

王羲之看见老太太那可怜的样子,就迎上去,说:“老太太,天色这么晚了,您的腿又不方便,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老人抬头看了王羲之一眼,叹了一口气,说:“相公,如今世道艰难哪!我们做小本生意的也倒霉,扇子没人买,一家老小没吃的……相公,您买把扇子吧!”

王羲之听了老太太的诉说,很同情她,就对她说:“老人家,您别急,我替您想个办法,准让您的扇子一下子就卖完了。”说完,王羲之到附近人家借来了砚和笔,然后提笔在扇子上写起来。不一会儿,所有扇子上都题了字。

老太太起初有些惊疑,担心扇子弄脏了更没人买。王羲之看到老人怀疑的表情,就笑着对她说:“老太太,您放心吧,只要您说一声这扇子上的字是王右军(王羲之的另一个名字)写的,就会有人买的。”说完,王羲之就大踏步地走了。

老太太拿着扇子来到集市,遇人就喊:“谁买扇子,上面有王右军的题字!”

果然,立刻就有好多人围了过来。人们仔细欣赏着扇子上的题字,个个称赞扇子上的字写得好,都愿意出高价购买。没有多长时间,一篮扇子立刻被抢购一空。老太太拿着钱,高高兴兴地赶回家去,逢人便夸姓王的相公是个大好人。这件事很快就在城里传开了。后来,人们就把王羲之题字的那座石桥称为“题扇桥”。

◎文苑拾萃

《黄庭经》

《黄庭经》引,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关于黄庭经,还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因此,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陆爽拜书为师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唐)韩愈《师说》

陆爽(539—591年),字开明,魏郡临漳人。九岁时就能学习,日诵千余言。尚书仆射杨遵彦看见他觉得讶异,说“陆氏代有人焉”。北齐清河王高岳召为主簿。入隋时为太子洗马。由于陆爽生前曾建议以《春秋》之义为皇太子诸子命名,隋文帝对此感到愤恨,下令“其身虽故,子孙并宜屏黜,终身不齿”。

陆爽是隋朝著名的学者,出生在魏郡临漳县,隋建国初期做过太子洗马。他敏而好学,博览群书。

陆爽喜欢用背诵的方式读书,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它的意义,并提高记忆力。9岁时,就能背诵两千多字的文章。17岁做了主簿,经常看书。在他眼里,书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因为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非常难求。所以他立志终身以书为师。

北周灭北齐后,周武帝听说他满腹经纶,就征他进京做官。他和当时一起应征的阳之、袁叔德等十多名学者同往。他们带着家眷、行李,每个人身后都是好几辆车。但陆爽却既没带家眷,也没带大小包裹,车上装的都是书,约有几千卷,这在当时非常罕见。他说:“什么都可以不要,但不能没有书啊!”

到了京城,周武帝听到这件事,十分感动,钦佩他的人品和治学精神,并以大礼接待他。

陆爽终生以书为伴,好学不倦,学识也就越来越丰富了,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

◎故事感悟

以书为师,陆爽一生都没有改变,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让自己成为了一代学者、专者,似乎带有点“痴”的味道。但也只有对一种事物痴迷,才能达到专的境界。

◎史海撷英

洗马

洗马就是太子洗马。这个职位最早出现在汉朝,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解时说:太子洗马是自汉朝开始有的。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的属官有“洗马”,张晏说“洗马”定员有十六人,品秩与谒者相同。

从《后汉书·百官志》的记载可知,太子洗马的品秩为比六百石,要是还没有立太子,就不设洗马的职位。

《后汉书·舆服志》记载道:“谒者,古代又叫作洗马。”汉安帝时,尚书陈忠曾说:“太子洗马职位与谒者相同,所以一样戴高山冠。”

《晋书·职官志》中说,东宫中有八名洗马,职务相当于谒者的秘书,掌管图书和典籍,主持讲论的有关事项,是出行的前驱,引导仪仗。南朝宋沿袭了这个制度,南朝齐只设一名洗马,南朝梁、南朝陈又恢复为八人。北齐两名典经坊洗马。自曹魏开始,官职列为九品,太子洗马属于第七品,南朝陈时提升了一品,北魏、北齐时再升一品,成为五品。

唐代设置司经局洗马两名,掌管典籍和上呈东宫的图册,是出行时的侍从。辽代的南面官中有司经局洗马,金有正副司经,掌管典籍、文具事务。元代没有司经局洗马的设置,但根据《元史》记载,元成宗大德十一年曾设置宫师府,有洗马职位。

明朝洪武初年,詹事院已经有了洗马,洪武十五年,洗马被定为司经局属官,洪武二十五年,定司经局洗马为从五品。掌管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管理上呈东宫的图册。清承明制,也设有这个品级的职位。顺治九年,设置了由汉人担任的这个职位。康熙十四年,这个职位改成满、汉各一人。

欧阳询下马观碑

◎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庄子》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唐代书法家。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唐朝初年,有一个书法家,叫欧阳询。他写的字自成一体,人们称之为“欧体”。

有一次,欧阳询和他的儿子欧阳通一起去拜访一个朋友,路过一座古墓。墓前竖着一块很大的石碑,石碑上的字迹刚劲有力,引得欧阳询立刻下马仔细观看。原来这碑文是晋代大书法家索靖写的。欧阳询一边念着碑文,一边还在手心上比比划划,学着这种字的写法,好久好久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可是刚走不远,欧阳询突然对儿子说:“孩子,你先去吧!我还要回去看看碑文,因为有好几个字的写法,我又忘了。”

欧阳通不高兴地说:“以后再去看吧。要不,我替您去一趟,把那几个字描下来,给您带回去,行吗?”

欧阳询认真地说:“不行啊!我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不把这几个字记牢,我是连饭都吃不下的。你代替不了我。你去描字,只能描出字的形体,而描不出字的神态。”

说完,欧阳询匆匆转身回去了。他站在碑前,看了又看,学了又学。站累了,就坐下来,继续学着。到了晚上,他干脆就在这附近找了个地方住下,一连住了三天,直到把字学好了,才回家去。

◎故事感悟

已经身为书法家的欧阳询下马观碑,为学会几个字的神态,参悟了三天,可见他对于书法的追求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这种学习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

◎史海撷英

欧阳询无畏皇后

欧阳询因为长相难看,和长孙无忌的关系很不好。

有一次,太宗宴请近臣,让他们相互取笑作弄,于是长孙无忌便拿欧阳询开玩笑道:“耸髆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欧阳询也反唇相讥:“缩头连背暖,俒裆畏肚寒。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太宗听了不禁替他担心,道:“欧阳询这样说,难道不怕被皇后听到吗?”

因为长孙无忌就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要是长孙无忌把这事暗自告知妹妹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很难说。但欧阳询依然一脸坦然,无所畏惧。

褚遂良辨真假

◎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庄子》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明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他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武后即位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剌史,显庆三年(658年),卒于任所。

唐朝书法家褚遂良出生在杭州,他特别擅长写楷书和隶书。

褚遂良为了学好王羲之的《兰亭序》帖的字体和笔意,曾下过很大的苦功,费尽了心血去揣摩他的用笔特点和每个字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