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率:为人表率
9429100000009

第9章 品德出众(7)

三杨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明朝建立以后,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渐渐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学流派。台阁体就是明代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台阁体的代表作家就是三杨,杨士奇的代表作是《东里文集》,杨荣的是《杨文敏集》,杨溥则有《文定集》,而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可以归属这一流派。因为成员多为台阁重臣,所以他们的诗文便被称为“台阁体”。台阁体的形式以诗歌为主,散文也包容在内。台阁体貌似雍容典雅,平正醇实,实则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既缺乏深湛切著的内容,又少有纵横驰骋的气度,徒有华丽的形式而已。但是由于三杨及其成员的政治地位,使许多追逐功名利禄的士人拼命学习,得官之后也竞相摹仿传习,以致相沿成风,成为影响很大的一个文学流派。

◎故事感悟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人可谓是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互相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靠,使得明朝在洪武之后的半个世纪内出现了一个“天下清平,朝无失政,中外臣民翕然”的大好局面,这不得不说是选择了好相才的结果。

◎史海撷英

少年杨溥应对救父

明代诗人杨溥,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他自幼聪慧过人,10来岁就精通诗对,常常妙语惊人。有一年,杨溥的父亲因一桩公案株连,被抓入县狱,亲友们都急无对策,杨溥便跑到县衙去向县官求情。县官见他年纪小,胆子却不小,口才又好,想试试他的才识,便出一上联要他对: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这是一拆合字联,把繁体的“图”字“圖”拆成四个口字,又指明内外“口”字的关系。县官借此暗示,我乃一县之宰,主管万民,一切由我做主。杨溥明白县官的意思,当即对曰: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这下联对得确实巧妙。把繁体的“伞”字“傘”拆开,成五个“人”字,其中一个大“人”字遮着四个小“人”字,反映了五个“人”字之间的关系,既应对工整,又奉承了县官。县官听了十分高兴,随即答应杨溥的请求,把他父亲释放了。

为公敢言的表率王恕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

王恕(1416—1508年),字宗贯,号介,又号石渠,明三原(今属陕西)人,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选庶吉士,后为大理寺左评事,迁左寺副,又历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等,历官19任。王恕认为,性之理“甚微”,故当“尽心而穷究之”。

吏部尚书王恕在大明朝成化年间有句相当响亮的称号:两京十二部,唯有一王恕。能得此殊荣,自然有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等原因,但说到王恕,只有三句话:别人不敢干的,我干;别人不敢管的,我管;别人不敢惹的,我惹。

先说别人不敢干的。这一条主要体现在做官上,在整个成化一朝,王恕做过的地方官最多。从扬州到江西,从江西到河南,再从河南到云南,大部分都是刁蛮难治之地。这些地方的共同特点,就是恶霸横行,民不聊生,谁沾上就会惹得一身腥。这种地方换成其他地方官,都得赶紧送礼请托跑调动,宁可不升官也绝不趟这浑水。但王恕不一样,收拾行装乐呵呵去,勇敢地往火坑里跳。每到一地,他都喜欢用民间戏曲里清官常用的把戏:微服私访,先把当地恶霸的劣迹查个清楚,然后大刀阔斧铲除奸恶,再劝课农桑发展教育,总能把那些“刁蛮难治之所”治理成欣欣向荣的繁华乐土。不管走到哪里,离任后当地百姓都会给他修祠建庙以示纪念。这就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干来干去,王恕得了个“最佳地方官”的名号,当然也付出了代价:被他整治的恶霸里,有皇上的七大姑八大姨,太监的干儿干孙,权贵的把兄弟姑表亲,都是些碰不得的人物。里里外外的重量级权贵都被得罪光,升官当然没戏。所以王恕辛苦干了30多年,还是只在地方上窝着,就是进不了中央。这年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那年头,哪里最艰苦,哪里有王恕。

然后是别人不敢管的。成化朝什么人管不得?当然是那些采办的太监,上窜下跳的传奉官。不过没关系,王恕管,不但管,还管出花样来。先是巡抚云南,和粱芳派去的采办太监钱能斗。钱能想敲诈勒索,王恕明确告诉钱能: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敢骚扰老百姓我就跟你玩命。钱能虽然姓钱,最终没能从云南弄到钱,灰溜溜地跑了。钱能的亲信郭景强奸了越南公主,王恕二话不说告状到京城,竟然活活把郭景吓死了。按说这粱子结得够深吧?后来王恕当了南京兵部尚书,和担任南京镇守太监的钱能又成了同事,可钱能见了王恕就像老鼠见了猫,小心伺候着,软话好话一箩筐地说,真应了一句俗话:鬼怕恶的。

然后就是林俊事件,那时候妖僧继晓民愤太大,言官林俊气不过参了他一本,朱见深震怒:敢骂我的“精神导师”,活腻了不是!粱芳诸人也上下撺掇,非要把林俊弄死。怀恩看不下去,小心翼翼地给林俊说了两句好话,朱见深二话不说,抄起桌子上的砚台猛砸怀恩。还好怀恩闪得快,要不非被砸成老年痴呆不可。接着朱见深下旨:敢求情的,杀无赦。按说事情到了这一步,林俊彻底没救了,家里都给他买好棺材了。可棺材到头来还是白买了,因为别人不敢管,王恕管。

王恕果然上奏章了,不过那时候所有人都认为白搭:轻则被驳回来,重则连王大人都要被抓去陪绑。不久以后处理结果下来了:林俊杖责二十,从轻发落。板上钉钉的死罪,竟然又把命捞回来了!

王恕咋做的?其实很简单,首先,王恕和怀恩是铁哥们,奏章报上去,是挑着朱见深心情好的时候给他看的。其次,王恕的奏折写的有学问,不像其他人那样臭骂继晓,而是给朱见深算经济账,比如盖一坐庙要花费多少钱,会让多少老百姓流离失所这类问题,既而推论出一句话:林俊是有错,但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为了老百姓。说到底,还是为了皇上您哪。这正是王恕的聪明之处,他比那些“直臣”更了解这位皇帝:朱见深是不会处理继晓的,骂也白搭,但朱见深也是个明事理不滥杀的人。只要让他明白这个理,事情就好办了。又忠直,又不畏强暴,更有办事能力,这就是专管别人不敢管之事的王恕。林俊之事一了结,全国官民人心大快,由此流行一句话:两京十二部,唯有一王恕。

这就是王恕,一个始终充满斗志又富有斗争经验的人。朱祐樘知道这个人的能量,所以前任吏部尚书李裕前脚刚离任,后脚王恕就被招了回来,掌握了弘治朝的人事大权。但凡新官就任,第一件事就是大谈施政纲领,做一下雄心万丈状。王恕也不例外,只是他的方法比较特殊:写对联。就任伊始,就在吏部衙门外贴了一副对联: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事实证明,王恕做到了。自任吏部尚书以来,他始终兢兢业业,以古稀之龄夜以继日地工作,选拔贤良官员,罢斥不合格干部,严惩贪污腐败。王恕历经官场多年,眼光老练毒辣,贪官们那点欺上瞒下的把戏瞒不过他的眼睛,一概查办没商量。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员考核和选拔制度。即使在他离任后,这套制度依然按照他的构想运转下去,成为弘治朝吏治清明的基础。拜他的努力所赐:官员们老老实实干活,政府效率大为提高,没几个人敢偷奸耍滑,一大批人才得到重用。

这样的人才,朱祐樘当然得好好呵护。自登基开始,朱祐樘对待王恕像春天一般温暖,天热了派人送西瓜,天凉了派人送棉袄。王恕推荐谁,二话不说当场宣旨提拔;王恕整治谁,眼睛不眨立刻下令惩办。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朱祐樘还很体贴地对王恕说:您老人家岁数大了,腿脚不灵便,要不歇两天?可在这温暖的春风里,朱祐樘也渐渐明白,为什么老爹会把这个倔老头轰走。因为王恕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能搞好人事工作,更在于他还喜欢干一件别人不敢干的事:惹皇帝。说来也不奇怪,当地方官的时候就敢管恶霸,当封疆大吏的时候敢管太监,现在当了大明帝国的组织部长,不惹皇帝惹谁?这正是王恕与其他人的有别之处:别人不敢惹的,我惹。

比如王恕给朱祐樘说:国家大事太多,早朝时间有限说不完,要不您受累以后就别午睡了,中午时间咱弄个午朝继续讨论?朱祐樘说:这个……好,照办!又比如王恕说:当皇上也要好好学习的,要不您牺牲一下休息时间,召集大臣搞个沙龙(经筵),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治国的心得体会?朱祐樘又说:这个……好,照办。还比如王恕说:萧桢比较适合当陕西巡抚,皇上您觉得呢?朱祐樘犹豫了:要不……你再推荐一个?王恕:皇上不用我推荐的人,这说明我没尽到本职工作;既然没尽到本职工作,就是我失职。所以,皇上您也别叫我推荐了,干脆撤了我得了。朱祐樘赶紧说:别……别……听你的,听你的还不行吗?

这些都是公事,朱祐樘还能容忍,但皇帝家的私事,王恕也管。比如王恕说:皇上您要赐您叔叔庄田?现在国家很穷,好多老百姓还没地种呢,要不让您叔叔再艰苦朴素两年?朱祐樘只好说:这个……研究研究吧。王恕又说:皇上您只有皇后一个老婆,这很不对,关系到以后皇室子嗣的繁衍,所以要不您再多娶几房……朱祐樘又犹豫了:这个……公事,你管也就罢了,分田地的事,你管管还算有道理,可我娶老婆你也管,管得太宽了吧?更不像话的是王恕的工作方式,只要是和领导意见不对,立刻闹罢工要辞职,直到领导接受批评,还得做殷切自我检讨状,态度不虚心还不干。这哪像大臣干工作,简直就是老子教训儿子嘛!儿子一哭闹,爸爸马上板起脸说:再哭,再哭爸爸就不管你了。每每这个时候,再调皮捣蛋的儿子也得乖乖夹起尾巴做人。

总的来说,王恕就是这么管朱祐樘的,可问题是,虽然王恕的岁数比领导大了好几轮,可他确实不是朱祐樘的亲爸爸。所以要是这些朱祐樘还能不在乎,那他就真没自尊心了。可在意也好,不在意也好,你都得忍,毕竟用着人家干活呢。直到有一天,朱祐樘发现忍不下去了:群众意见太大了。王恕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他给朱祐樘提的那些建议,得罪人也好,不识趣也罢,说到底都是为了国家好,而不是为了私利。一句话,他是个无私的人。

◎故事感悟

王恕是一个敢言敢谏、不怕得罪人的好官。这样的官员虽然有时候不太通人情,但是作为一个官员来说,拈轻怕重,只想着自己地位而不顾虑别人感受的官员,又怎么能够真正地为民做主呢?王恕不愧是为公敢言的表率。

◎史海撷英

指窑止贪

明代时期的王恕,为官40余年,他刚正清廉,始终如一,誉满天下,为一代名臣,当时被视为“国朝第一正人”。清官难当,王恕虽官居高位,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的儿子很不高兴,于是他对儿子说:“你担心贫穷吗?根本不用担忧,我们家一向有丰厚的积累,千万不要做仓鼠。”说完把儿子领到屋后,指着一个地方说:“这是藏金之处,有金一窑。”又指着另一个地方说,“这是藏银之处,有银一窑。”等到王恕去世后,儿子到他指的地方去挖,结果什么都没有。王恕为了教育儿子,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用心良苦,为世人留下了“指窑止贪”的廉政典故。

◎文苑拾萃

宏道书院

宏道书院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城北,是陕西省明清四大书院之一,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户部尚书)于弘治七年(1494年)创办。书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亩,院内栽植松柏,花木葱郁,现存日式教学楼一座,房舍建筑坚固,雕刻细腻,气势恢宏。

曹操背后的女性楷模

◎小人耻其面之不如子都也,君子耻其行之不如尧舜也。——魏·徐幹

武宣卞皇后(160—230年),魏武帝曹操的妻子,也是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的母亲。卞氏原本出身于艺妓之家,即汉代专门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家庭(汉代指艺人),后来与曹操成婚。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卞夫人成为曹操的正妻。曹丕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曹叡继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

卞氏,祖籍琅邪开阳(今山东临沂),于汉延熹二年十二月己巳日出生在齐郡白亭。卞家世操卑贱职业,是以声色谋生的歌舞伎。据说卞氏出生的时候,产房中整天都充满黄光,初为人父的卞敬侯非常奇怪,便去向卜者王旦问卜。王旦回答:“这是大吉之兆,这个小女孩前途不可限量。”

话是这么说,但是长大后的小卞氏仍然不免再操家族的卑贱职业,成了一名歌舞伎。这个以卖艺为生的家庭四处飘零,若干年后,来到了谯地(安徽亳州)。

此时的东汉权臣当朝,曹操时为东郡太守,为避贵戚之祸而称病辞官返乡,在故乡城外建起别墅,读书打猎,自娱自乐。

就在这里,年已20岁的卞氏以才色过人,而被时年25岁的曹操看中,成了乡宦曹操之妾。

曹操很有眼光,政治下注不但手快心狠,而且还眼光精准,在人生赌局中总是屡有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