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率:为人表率
9429100000010

第10章 品德出众(8)

乡居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密谋发动政变,准备废掉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帝。他们前来联络曹操,想要拉他一起干。曹操很干脆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果然,王芬等人的计谋很快就以失败告终。但是王芬等人的谋叛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各地造反作乱的层出不穷。由于局势动荡,闲居乡里的曹操也被征召,并获任命为典军校尉,成为大将军何进的部属,再次来到了祖辈父辈成就功名的东都洛阳。

新婚燕尔的卞氏,随着丈夫也来到了东汉的都城洛阳。

到洛阳后,卞氏遵循着自己的小妾身份,过着平静的生活,并在中平四年(187年)冬天生下了未来的魏文帝曹丕。

奇怪的是,曹丕不是出生在洛阳,而是生在曹操的家乡谯地。为什么怀上了身孕反而独自返乡待产?很有可能与曹操的嫡妻丁夫人有关系。丁夫人心高气傲,对于艺伎出身的小妾卞氏很看不上眼;再加上丁夫人不育,看到卞氏怀孕后便心生不满,那么卞氏避居乡里待产也就不奇怪了。

史载,曹丕出生的时候,有青色的云笼罩其上整日,形状如同一副车驾的上盖。在古时,乘坐带伞盖的车驾是非同寻常的规格,而这个婴儿身上的云盖就更不同凡响。据说有“望气”的术士前来看吉凶,一见此云盖,顿时满面肃然,认为这个婴儿非比寻常。曹家人听了很是欢喜,问术士这孩子前途如何?可否赶上他的祖上,也做一个皇帝的亲信大臣?术士连连摇头,对管事的“胸无大志”很是看不上眼,答道:“这不是人臣所配有的云气,而是至贵至尊的人主征兆。”

生下如此贵子,想必卞氏的心里也应充满欣慰。

转眼就到了189年,这一年的夏天,东汉王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大将军何进死于非命,董卓弑何太后废少帝立献帝。董卓觉得曹操是个人才,便封他为骁骑校尉,想要重用他。

曹操富于远见的政治敏感再一次救了他。曹操拒绝赴任,带着几个亲信微服逃出了洛阳城。

曹操出逃不久,袁术就捎来了关于曹操死在外面的消息。这消息一时间弄得曹府一片混乱,尤其是早先投靠他的部下更是觉得没了奔头,都想离开洛阳回老家去。

作为一个从小就跑江湖卖艺的女人,卞氏见多识广而且极有主见,在全家上下惶恐不安没有主心骨的时候,28岁的卞氏挺身而出,料理内外事务。

当她听说丈夫的部属因为流言而要离去,她非常着急,不顾内外之别,按捺着自己满怀对丈夫吉凶的不安,亲自走出来对将要散去的部从进行劝说:“曹君的生死不能光凭几句传言来确定。假如流言是别人编造出来的假话,你们今天因此辞归乡里,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诸位还有什么面目见主人?为避未知之祸便轻率放弃一生名节声誉,值得吗?”

诸人面面相觑,被这个年轻女人说得哑口无言,惭愧不已,纷纷打消临阵脱逃的念头,决定留下等候曹操的消息。

卞氏的一席话,为曹操挽留了一批人马。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部属数目的多少与忠心代表着一个人的威望。曹操人虽不在洛阳,他在洛阳的旧部却竟没有人离弃他,这一事实不用说也为远行他乡的曹操在异地招兵买马大壮了声威。

事实证明,袁术说的是足尺加三的假话。此时的曹操正在陈留募集兵勇,并于当年十二月在己吾起兵。

第二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大员同时起兵,他们公推袁绍为盟主,结成大军向洛阳进发。曹操也率军其中,并在盟军中任职奋武将军。

董卓闻讯,火烧洛阳,逼迁满朝文武及洛阳富民,还把东汉历朝皇族公卿陵寝都盗掘一空。

由于卞氏半年前及时阻止住了曹操旧部离去,在这一片混乱中有了这些部属的保护,曹家眷属儿女得以保全。

由于丁夫人的离异,曹府没有了女主人,而长子曹昂又死于乱军,于是卞夫人所生的次子曹丕便成了活着的“长子”。除了曹丕以外,卞夫人还为曹操生下了曹彰、曹植、曹熊三个儿子。

由卞夫人敬重丁夫人的记载可以看得出,卞夫人对曹操众多的姬妾都能彼此友爱,此外,她毕竟出身于艺伎之家,于夫妻之道也更为浪漫娇媚;再加上四个出类拔萃的儿子,曹操对她格外另眼相看也就不在话下了。虽然卞夫人出身卑微下贱,但是曹操又岂是陈规陋习能约束得了的寻常男子?于是,在与丁夫人离异之后不久,曹操便将小妾卞氏扶立为正妻,从这时起,卞氏才真正成为“卞夫人”。

成为正妻之后,卞夫人仍然一如既往地辅助丈夫、教养儿女、善待姬妾。曹操儿女众多,姬妾中如刘夫人那样早逝者也不少,很多年幼的孩子都因此失去生母的照顾,曹操对续弦妻子的贤能豁达非常赞赏,将这些孩子都托付给卞夫人,让她代行养育之责。卞夫人对这些孩子的身世(生母)毫无芥蒂,都尽心尽意地抚养教育,这使得曹操很是安慰。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曹操,更能将全副身心投入争夺天下的宏图霸业之中了。

后来曹操也一直没有忘记丁夫人,屡屡借卞夫人的名义邀请丁夫人返回王宫赴宴。卞夫人知道丈夫的心思,总是把与丈夫并排的嫡妻座位留给丁夫人,自己退居妾位。

丁夫人在做嫡妻的时候,从没有给过卞夫人什么好脸色,卞夫人能够这样厚待,颇令丁夫人有些过意不去,说:“我已经是离异之人,夫人何必如此呢?”不过,丁夫人的客气话只对卞夫人说,对旁边眼巴巴看着自己的曹操,她却一如既往地面无表情。

几年后,丁夫人在娘家静静地去世了。曹操对丁夫人的去世非常痛心,感慨自己再无赎罪机会。卞夫人体察丈夫的内心,主动提出由自己操办丁夫人的丧事。曹操点头应允,并亲自为她选择了墓地,将她安葬在许昌城南。

建安十九年三月,汉献帝迫于形势授予曹操金玺、赤绂、远游冠,并将他的地位拔高至诸侯王之上。

此后,献帝做过几次努力,想要从曹操手里夺回自己作为皇帝的实权,非但没有成功,反倒先后赔了董贵人、伏皇后以及三个儿子(一个在董贵人肚子里)的性命。

建安二十年,汉献帝将曹节(曹操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册立为东汉末代皇后。

在这种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五月,献帝传诏,封曹操为魏王。

在成为魏王的第二年四月,汉献帝更答应曹操使用天子仪仗,到十月更进一步,魏王曹操使用的王冕规格与皇帝等同,更可乘金根车、六马驱策,并设副车。

事到如今,任何人都知道,皇帝已是虚设,真正的皇帝其实是曹操。他之所以不废帝自立,只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而已。

在父亲成为魏王之后,卞夫人的儿子们,尤其是曹丕与曹植,为了争夺继承权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在争夺继承权的整个过程中,卞夫人始终保持沉默,没有随意发表任何言辞。

同年十一月,曹操在儿子群里最后选定了时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做自己的继承人,称魏王太子。

曹丕成为王太子,很快就有近侍大臣去向卞夫人报讯。

卞夫人淡淡地回答:“曹丕是长子,所以为嗣。而我作为母亲,能够在教导儿子方面没有过失就已经足够了,我们母子没有什么功劳,有什么值得重赏的呢?”

曹操听说了卞夫人的回答,非常欢喜,认为她的表现具有母仪天下的风范,赞扬道:“愤怒不变容态,喜悦不失礼节,这真是太难得了。”

既然对卞夫人有如此高的评价,接下来的事也就顺理成章。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颁布策书:“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

出身卑微的卞氏正式成为高贵的魏王王后。这年,她58岁。

曹操推崇节俭,他的后妃都不穿用锦锻绣品,宫室中的帷帐如有损坏也很少更换,缝补一下照样用,被褥之类只要能取暖就好,做工如何从不在意。所有得来的战利奢侈品,他都分给攻城略地的有功之臣。

在这方面,卞王后夫唱妇随,她的服装无文绣,饰物无珠玉,居室内的家俱都不用彩漆绘画,一色素黑而已。

再节俭的女人也爱美,曹操对此非常清楚。有一次他在外头得到了几副精美的耳环,高高兴兴地拿回王府,让卞王后首先选择。卞王后的选择出乎他的意料——她只拿了其中一副中等档次的。曹操很奇怪,问她为什么?卞王后淡淡地说:“如果选最好的那是贪心,如果选最差的就是虚伪,所以我择其中者。”

在卞王后的以身作则下,开创之初的曹魏后宫,朴素节俭成风。

不过,卞王后自己虽节俭,对弟弟的照顾却仍如常人之切。

卞王后的弟弟名卞秉,一直随曹操南征北战。虽然军功卓著,在曹操主政的建安年间,他却官运不济,功劳不如他的都封侯,只当了个别部司马。卞王后忍不住向丈夫提出异议。曹操答道:“他是我的小舅子,所以我不能给他太大的官爵。”既然如此,卞王后便再说官职之事,但是弟弟由于官卑职小而生活拮据,卞王后很不忍心,便说:“既然不能授予相符的官职,就赐给他财物吧。”曹操不同意,说:“你暗暗地给他些也就够了,要我公开赏赐,那可不行。”既然曹操是这种态度,卞王后心里就是委屈,又怎好当真给弟弟什么财物?因此,直到曹操去世,卞秉的官职都没能再得晋升,财产也很少,一些战功不如他的人都比他富有得多。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66岁的曹操病逝于洛阳。临终时他留下遗言,就穿着死时的服装入殓,随葬陶木之器,不得用金玉珍宝;除此之外,国人兵将都不用服丧,各行本职;后宫没有子女的姬妾婢伎,都遣送娘家另嫁。

曹操此诏,开魏晋一代薄葬务实之风。此后魏及两晋帝后,乃至贵戚重臣,都效仿他实行薄葬,既不殉珍宝,更不筑大墓,无子女的姬妾也不用守寡做“活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