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知:自知知人
9426200000003

第3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1)

三人行,必有我师

◎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王昌龄

孔子(前551—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在河南省修武县城西堡村西头的路旁,矗立着一块石碑。石碑的上面刻有五个楷书大字:孔子问礼碑。关于这座石碑,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天,孔子向一个七岁的孩子项橐问“礼”的事,就发生在这里。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儒家学说,经常由他的学生们陪伴,驾着车周游列国。

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来到了郑国。

当孔子一行人驾着车走在马路上时,忽然看到一个小孩子在马路中间玩耍,并且堆砌了一堆碎石烂瓦,挡住了孔子的车。驾车的子路便对那个孩子吆喝道:“喂,小孩子,让开,让我们的车过去!”

可是,那个孩子却理都不理子路,仍然专心致志地堆砌着瓦石。

孔子见了,就从车上走下来,到那小孩子面前,生气地问:“喂!你这小孩子是怎么回事?赶快到边上去玩,不要在这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抬头,望了望孔子,反问道:“老人家,您看看我修造的是什么?”

孔子低头一看,地上是孩子用碎石烂瓦堆砌成的一座城堡。

孔子不耐烦地说:“不要闹了!你这个孩子真是不懂礼节!你挡住了我的车,耽误了我赶路啊!”

孩子眨眨眼睛,又问孔子说:“您是说我不懂礼节吗?那么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知识渊博的孔子被孩子问得竟然不知如何回答。

他想:是啊,我们不能把这个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耍。我把它当成玩耍,可孩子却不是这样的,他认为这就是一座城池!所以,不能说孩子是错的!再说,城是死的,车是活的,当然城不能给车让路,应该是车绕道过去。还有,人家孩子的城池是先有的,我是后经过这里呀……我倡导礼义,看来我还不如这个孩子懂得礼节……

想到这儿,孔子便不生气了,笑着问孩子:“你说得对。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回答说:“我叫项橐。”

孔子又问:“你几岁了?”

项橐说:“七岁。”

孔子感叹地对自己身旁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吾师!项橐这孩子很懂礼节,虽然年龄小,但在这一点上是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说完后,孔子告别了项橐,和学生们驱车绕着“城”过去了。

◎故事感悟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就是说,人应有自知之明,有时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有时又可能是错误的。哪怕是面对一个小孩子,也不要轻视他,而是汲取他的长处,视他为老师。人若能自知,在生活中就会少出差错。若反之,则会做出许多愚蠢的事,被人耻笑。

◎史海撷英

孔子晚年

孔子晚年可谓颠沛流离。公元前484年,年近七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并尊为国老,但却并未受鲁哀公的任用。

这一期间,孔子专注教育和古籍整理。哀公十二年(前483)冬,孔鲤先孔子而死。哀公十四年(前481),颜回又先他而去。孔子感慨地说:“昔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便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被拒绝。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终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三年,子贡更是为孔子守坟六年。

◎文苑拾萃

孔子

(宋)王安石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

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

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

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邹忌有自知之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毛泽东

邹忌(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齐国人。《史记》亦作驺忌,田齐桓公时以为重臣,齐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齐宣王。

战国时期,齐威王的相国邹忌长得很帅气,身高八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在一个城内的徐公也是一位长相十分俊美的人,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有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梳洗完毕,穿好衣服,便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自己全身的装束和模样。他觉得自己长得的确非常俊美,于是就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呢?”

妻子走上前,一边帮邹忌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当然是您长得漂亮了,那徐公怎么能与您相比呢?”

邹忌有点不大相信,因为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己恐怕比不上他,因此他又问他的妾:“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公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呀!”

第二天,有一位客人来访,邹忌坐下陪客人聊天,便又想起了昨天的事,所以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

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公根本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这样进行了三次调查,大家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邹忌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过了一天,城北徐公恰好有事来邹忌家拜访。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时,邹忌还不住地打量着徐公,觉得自己长得根本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还偷偷地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己长得不如徐公。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己长得并不如徐公漂亮,为什么自己的妻、妾和客人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

想到最后,邹忌总算明白了: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故事感悟

邹忌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一片赞扬声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居于高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这样才不至于在别人的恭维声中迷失方向。

◎史海撷英

淳于髡鬼才辩圣贤

战国时期,邹忌曾凭借着自己奏琴的本事拜见了齐宣王,齐宣王很看重他。邹忌就对齐宣王说,奏琴与治理国家是一样的道理,然后又与齐宣王说奏琴为什么像治理国家一样以及称霸的事情。齐宣王十分高兴,拜邹忌为相国。

于是,齐国人便开始谈论邹忌成为相国这件事情。以淳于髡为首的一些人都非常轻视邹忌,想找个机会与邹忌辩论,大家都认为邹忌肯定比不上自己。

有一天,淳于髡约好众人一起去见邹忌,准备羞辱他一番。淳于髡等人表现得都很傲慢,而邹忌却表现得很谦卑。淳于髡问:“白狐狸的毛皮做的衣服,补上坏羊皮,怎么样?”

邹忌尊敬地回答说:“不敢这样把东西弄坏。”

淳于髡又问:“对内刚强,而对外圆滑,怎么样?”

邹忌说:“在内谨慎,而不给外人机会。”

淳于髡再问:“三个人共同养一只羊,羊没有吃饱,人也不能歇息,怎么样?”

邹忌回答说:“减少税吏,减少官员,这样才能不使民困扰。”

淳于髡等人对邹忌的回答十分佩服,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只好离开。此时,邹忌表现得很高傲,而淳于髡等人表现得却很卑微!

◎文苑拾萃

邹忌说琴谏齐王

(西汉)司马迁

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

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

王曰:“善语音。”邹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

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

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王曰:“善。”

蔡泽自知能审时定势

◎人之贵,贵在审时度势,贵有自知之明,贵以金规律己,贵为志高行远。——刘铭

蔡泽(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燕国人,博学善辩,为纵横家代表人物之一。先前游学过很多大小诸侯国,但未被人发现其才学,所以一直怀才不遇。后被秦昭王拜为客卿,代范雎为秦相,曾为秦王政出使于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范雎相秦,屡献奇谋,帮助秦昭王屈三晋之兵,破六国合纵之谋,使天下诸侯畏惧秦国,秦昭王为此也视范雎为股肱之臣。

范雎担任宰相后,又向秦昭王举荐了郑安平和王稽,昭王便拜郑安平为将军,封王稽为河东郡守。

后来,范雎因为与武安君白起有隙,便进谗言,让昭王杀了白起,保荐郑安平率军攻打赵国。结果郑安平领军无方,被赵军包围,郑安平率领两万士卒全部投降了赵国。

昭王闻之后,大怒,灭掉了郑安平的整个家族。秦法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也就是说,被保荐者如果犯罪,保荐之人也应受到同等的刑罚。这样一来,范雎就应处以拘捕三族之罪。

范雎十分害怕,但昭王却再三抚慰范雎,还让他复职。当时群臣对此都议论纷纷,昭王即下令道:“郑安平之事,与丞相无涉。有再敢言其事者,与郑安平同样论处。”

此后,秦昭王对待范雎比以前更加厚重了,所赐的食物一日丰于一日,范雎有时都觉得过意不去。

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秦攻韩,西周君恐,遂背秦,与诸侯合纵,率天下锐师出伊阙(今河南洛阳西南龙门)攻秦。

昭王大怒,派军攻打西周,取西周都城河南(今洛阳西),西周君(西周武公)被迫降秦,入秦叩头谢罪,尽献城邑36座,户3万。

昭王接受了西周君的进献,迁西周君于思狐(今河南洛阳市南,临汝县西北),西周遂亡。周赧王在位,名为天子,实依附西周以存身。秦灭西周,不久,周赧王卒,秦取九鼎宝器,陈列于秦太庙之中,布告列国,俱要朝贡称贺,韩、齐、楚、燕、赵五国皆遣使入贺,独魏国使者未到,昭王怒,命河东郡守王稽领兵袭魏。

王稽素与魏国私通,接受魏国的财物,便将这件事告诉魏王。魏王很害怕,忙遣使入秦谢罪,魏国听令于秦。后来昭王得知王稽私通外国,盛怒不已,召王稽入都,将其斩首。自此,范雎愈加不安,经常称病不上朝。

昭王每次临朝而叹,范雎见了,便会上前对昭王道:“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大王坐朝而叹,臣等不能为大王分忧,特此请罪。”

昭王说道:“寡人听说楚国铁剑锋利无比,歌舞技艺却很笨拙。铁剑锋利说明士兵尚武,不迷恋歌舞说明朝廷谋略深远。楚王深谋远虑,统率着勇敢的士兵,恐怕就要图谋秦国。凡事如不及早做好准备,就不足以应付突然事变。如今武安君已死,郑安平叛变,外多强敌,而内无良将,寡人是以常忧。”

昭王想以此来激励范雎。可是范雎闻言却惭愧不已,没有良策答对,也愈加恐惧,只得默然退出。

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5),燕国辩士蔡泽听说范雎在秦处境不利,便来到秦国。蔡泽博学善辩,才高八斗,曾游说诸侯,却得不到赏识。听说唐举善于相面,便去请唐举看相,对唐举道:“闻先生曾为赵国李兑看相,预言李兑‘百日之日可持国秉政’,有这样的事吗?”

唐举答道:“确有其事。”

蔡泽又问道:“臣下,先生以为何如?”

唐举端详一番,笑道:“先生之鼻上翻,肩高脖短,面大鼻凹,双膝蜷曲。我闻圣人不在乎相貌,殆谓先生乎?”

蔡泽知唐举嘲笑于他,便以大言回敬唐举道:“富贵臣本来自有,所不知者为寿数耳。”

唐举道:“先生之寿,从今而后还有43年。”

蔡泽听了,遂向唐举致谢,然后离去,并大声对其御者讲话,以让唐举知晓。蔡泽言道:“臣手持精米饭,口食肥肉,乘华车骏马,怀抱黄金印,腰系紫色绶带。面见君王,行君臣之礼;领取俸禄,享受荣华富贵,43年足矣!尚有何求?”

唐举大笑,礼送蔡泽而去。

蔡泽复游说列国,先赴赵国,遭到驱逐。后往韩、魏,于野外被强盗抢走炊具。又闻听范雎保荐的郑安平、王稽,皆得重罪。范雎已经违反了秦朝的律法,又是惭愧又是恐惧,举措失利,便西赴秦国。

蔡泽欲游说昭王,故意派人扬言激怒范雎道:“燕国辩士蔡泽,乃是名扬天下的雄辩有识之士,特来求见秦王。秦王如若见我,必令我代彼之位,相印可垂手而得。”

范雎闻言,答道:“五帝三代之事,百家之说,我无所不闻,巧辩之士,遇我则屈,蔡泽乃无名之辈,何能难我,又岂能游说秦王,夺我相印呢?”于是派人去召蔡泽。

蔡泽见到范雎,神态傲慢,仅向范雎拱手施礼,长揖不拜。

范雎本来就非常恼怒,召见蔡泽,范雎既不出迎,亦不行宾主相见大礼,更不命坐,只是踞坐堂中会见蔡泽,待见蔡泽举止骄矜傲慢,更加动怒,便厉声责问蔡泽:“扬言取代我秦国宰相的,可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