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知:自知知人
9426200000002

第2章 导言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智与否在于自知和知人,而自知和知人的深度同明智的程度是匹配的:知之越深,就越能明察秋毫,越睿智。

知人不易。但凡成就事业都需以知人为本,古语有云:“经世之本,以知人为上。”帝王将相,尤以知人而用人、胜人,并最终成就霸业。

知人善用的典范,如刘邦。刘邦开汉朝四百年基业,其最大的本事,即在知人善用。用他自己的话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养,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也。”

知人之术多为帝王将相之“绝学”,姜太公兵法中就有“八证”,即八种识人术;诸葛亮也在《将苑·知人性》中总结了他知人识人的办法“……一曰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而精辟至极者当属三国刘劭的《人物志》、曾国藩的《冰鉴》;精而要者,当推鬼谷子的“揣摩术”和韩非子的“参合术”。但简而言之,知人之术,不外考察、试探两种。以此可相对全面、深入、真实地知晓一个人的德、才、能各方面。

知人难,自知更难。

知人者用人胜人,成就英雄豪杰;知己者克己自胜,成就圣哲贤人。人贵有自知之明。自以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为了解自己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毛病,然而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却很少。人生如秤:对自己的评价秤轻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秤准了,才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对自己了然于心,才能做到自知之明。可现实中人们常常自信和自重,总觉得高人一等,办事忽左忽右,不知轻重,而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悲剧。当然也有秤轻自己的人,其表现为往往自轻和自贱,多委靡少进取,总以为自不如人,自惭形秽,经常处于无限的悲苦之中。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慎独。因为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自尊为气节,自知为智慧,自制为修养。人具备了自知之明的胸臆和襟怀,其人格顶天立地,其行为不卑不亢,其品德上下称道,其事业如日中天。

知人和自知是相辅相成的。观察别人的言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剖自己,窥视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也可更好地了解和解剖别人。自知度越高,求知欲越强,掌握的知识越多,知人的本领越大,就会越感到自身的不足。自知是求知的动力,而求知则是自知的发展和升华。倘若我们在自知的天地里能做到自尊和自制,那我们处世的智慧、修养和气节将会在人格上顶天立地,在交际的实践中不卑不亢,在品德上备受称道,在事业上也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