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拼音名人故事丛书:庄子
9380900000010

第10章 吹牛 (1)

引言

吹牛是一种令人舒适的社交活动。动物会互相梳理毛发来促进彼此的感情,而吹牛则是互相梳理精神。这种交互是愉悦的,不带有对抗性的--因为吹牛的乐趣在于用自己的段子去引申或是胜过对方的段子,但决不能否定对方,于是,吹牛各方的精神,就好似杰克的豌豆一般互相攀附着生长开了。

这里挑选的都是一些《庄子》中的闲谈,和他们不像神话那么飘逸,但也不似历史那么真实,但你不用在意,因为和庄周的大部分故事一样,它们都只是一面镜子,不说明什么,但可以映照出你的心灵。

了解你自己。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刀嚯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乎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诘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

一个姓丁的厨师给文惠君杀牛。只见他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般起舞,刀刃游走于牛身,旋转不止,轻松自在。

一圈之后,庖丁收刀,得意的看了一眼牛,把刀擦干净收起来。此时,牛突然化为肩胛肉,牛胸肉,牛肋骨,牛腱,前腰,牛腩,牛胁,后腰肉,上后腰肉,里脊,圆腿肉,以及各色内脏,散落在地。

文惠君佩服的问他是如何做到的。对方答道:

"刚当上厨师的时候,我杀牛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只牛。而后,我对牛的身体结构日益熟悉,观察牛的时候,已然能洞察它们的身体结构,好似有透视眼一般。到了现在,我根本不用看牛,只需要用刀子去感受牛身体的走势,顺其自然,就能分开牛的筋骨。差劲的厨师需要常常换刀,因为他们的刀子是用来砍骨头的。好一些的厨师只用刀子来切肉。而我的刀子用了十九年,还和新的一样,就是因为我完全是用薄薄的刀子游走于牛身体的空隙而已。(以无厚入有间。)"

文惠君赞道:"我明白了养生的道理。"

以无厚入有间是非常精妙的智慧,我难以用语言来传授这个技巧,不过如果你能记住这句话,某一天你遇到砍不动的骨头的时候,也许会有一点点帮助。

顺便我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关于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很好的解释:

在这里,牛就是被物的物,而庖丁就是那个物物的人。

养生的道理也许很复杂,但我希望你们能明白没有牛愿意以极品菲力牛排的形式存在。

不学无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

接下来我说的这个段子非常实用,特别是还在读书的同学们,一定有大量的机会用从这个段子里学到的知识来嘲笑其他同学,老师,长辈以及各种喜欢引经据典的人。注意,作者不为这样做引起的后果负责。

之前,我提到过,庄周是被断章取义的最厉害的人之一,整个《庄子》里面都被无数人注释,篡改,加入自己的个人见解。然后到了后世又有无数人靠着考据庄周的本意,以及《庄子》中哪些是庄周自己的东西谋生。可怜庄周当时写东西都是没稿费的......

言归正传,这里要讲的是大家在学校肯定都看到过的一句名人名言:"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这句话说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简而言之,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

说真的,我不知道把这句单独印出来做成标语的人脸皮有多厚,我国教育界的品德由此可见一斑--这句话的原文是这样的:"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则殆矣。"以有涯求无涯,意思是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则殆矣呢......可以理解为:"那你就die了呀!"的意思,如果要粗俗一点,完整的说,则为:

(人类的)生命是短暂有限的,而(世界的)知识则是庞大无限的。(妄图)以有限的生命去穷尽无限的知识,那你就傻×了呀!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就是学习本身不能让你变得更好,特别是在你缺乏真正的研究精神的情况下,你很可能被灌输了一大堆错误的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指导下做着本身很傻×的事情。

但庄周也说了,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全部研究透彻它们的来龙去脉。

怎么办呢?

答曰:Google。注意,别用○度,虚假连接太多......

又问:google被404怎么办?

再答曰:你可以换个搜索词试试,或者用搜搜,必应等其他搜索引擎,总之别用○度。

薪火相传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养生主》

在这本书里,我本是不太想涉及灵魂的问题的。谈灵魂就不得不提到永恒,但永恒这块石头连上帝都举不起来,压在这么一本轻松的书上也过于沉重了。而且我大胆的臆测本书的读者大多比较年轻,而不是那些会讨厌我轻浮口气的老人。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的灵魂还和肉体结合的很完美,很难感觉到灵魂的存在。只有当岁月流逝,身体开始跟不上奔流的思绪,容不下膨胀的欲望时,我们才能从这种差异感里察觉到灵魂的存在。

而且,上学的时候,我们都会学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这是一个否定灵魂永存的理论。我不知道诸位有多少是相信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但我想强调一点的是,我接下来讨论的问题,绝对和"他的思想著作留在了人类文明之中"以及"他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之类的唯物论的东西是没有关系的,也拒绝被这样的说法引申--我在谈论的是真正的灵魂。

对于庄周来说,死亡也不过是生存方式的改变而已。是基于现实的一种未知,一种变化,好似在梦幻中化为蝴蝶一般。

对他来说,死亡是超脱的,自然的,也是自由的。是另一段开始。生与死只不过是看似不同的同类事物--庄周对死亡没有恐惧,甚至将其注入了对现世的失望,升华为对死亡这个未知世界的希望和憧憬。

如果否定灵魂,就等于否定了死亡在自然中的地位,把所有人都打入没有未来的虚无之中,不会有希望,而你与世界的一切联系都将被割裂--这绝不是庄周要的东西。

同样的,庄周也不会相信天堂地狱这种惩戒性质的东西--他不相信现世的权威,自然死后也不会让自己的灵魂受审判。

佛教中有一个比喻,说人的灵魂好似一盏灯火在燃烧着,光在黑暗中构成了世界。每时每刻,每一次轮回的火焰都不一样,世界也不一样--直到你大误彻悟,光与火转瞬即逝,一切归虚。

这是一个很美的比喻。但庄子的比喻更加通向永恒。

"木柴会燃尽,但火焰将永远的传递下去。"

颜回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邗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湫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作。'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庄子·让王》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庄子·大宗师》

颜回是孔丘的学生中成绩最好的人,他也是个穷人。经常没钱买菜,就吃自己家种的小米野菜粥,一大碗下去肚子圆鼓鼓,但一泡尿就没了,这么时间一长,脸都青了,好似干瘪的小白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