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尊称他为"夫子"了,合称孔夫子,孔子看着自己最心爱的学生穷成这样,奖学金制度又还差千多年才发明出来,光靠减免学费这没用啊,于是就劝说,不如去搞个官做吧,你老师虽然不当官,但写个推荐信让你混个公务员还是没问题的。
在这里颜回就表现出了比孔丘还要高的精神情操,他表示自己家里虽然穷,但尚有五十亩田可以种小米,解决吃饭问题,十亩田种麻,解决穿衣问题,累了可以弹琴吹箫娱乐,只要有老师您的学问可以研究,就心满意足了。(在市区有房,郊外有地产的穷人......我真不知道时代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发现学生的思想境界比自己还高,孔丘一下子就不好意思了,不过他到底是孔丘,还是认账的,于是感叹道:"知足的人不为争权夺利所累,自省的人不害怕外物的得失,有涵养的人不会因地位而苦恼。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还经常说给别人听,结果在颜回身上我才第一次看到。"
过了一阵子,颜回向老师汇报:
"最近读书,略有进步。"
"怎么说?"
"已经忘了仁义。"
"恩......还不够。"
又过了一阵子,便又汇报:
"感觉自己又进步了一些。"
"哦?这次又怎么说?"
"已经忘却礼乐。"
"哦哦哦......不错,但还不够。"
在这里插入一些说明,忘记了仁义礼乐,这种提法经常让人误解,其实以身体器官作为比喻便能说明。当你的内脏工作正常的时候,你是感觉不到他们的--肺在自然的呼吸,心脏将血液汩汩的送往身体各处,肠胃无声的消化食物......
但当他们工作的不正常的时候,你又能感受到他们了--肺好似破了洞的风箱一般在你的胸腔内收缩,气流穿过布满痰涕的呼吸道发出嗤嗤的声音;心脏剧烈的跳动,心肌拧在一起发出阵阵搅疼;肠胃轰鸣,气流带着秽物在你的腹腔内涌动......然后你就难受了,病了,要死了。
所以说忘却仁义礼乐,乃是将其融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完全自然的展现出来,毫无刻意做作之感。
人并非生而知仁义,能通过长期训练,将仁与礼化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思仁取义,诵乐执礼,无不自然优雅,颜回不愧是孔丘门下最贤能的徒弟。
到这里,孔子犯了一个老师都经常犯的错误--那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是会继续鞭策学生。
于是,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跟老师说:"老师啊,我好像又有点进步。"孔丘也照常漫不经心地问:"怎么说呢?"
"我感觉自己已经坐忘了。"
孔丘突然感觉心里咯噔一声,若有所失--他心中明白颜回已经前往了自己还未到达的境界,但还是忍不住问:"什么是坐忘呢?"
颜回说:"忘记了自己身体四肢的束缚,摆脱了脑海中巧思杂念的干扰,与天地溶为一体的感觉。"
我最喜欢孔丘的一点就是,他非常非常清楚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凡事即不耍赖,也不装逼,于是,孔丘对颜回行礼,敬佩的说,颜回你已经超过老师了。
顺带一提,孔子虽然是仁智勇兼备的大贤者,长的还帅,但他的弟子们在单一的方面很多都超过了他。
颜回终生清贫,埋身学问,坐忘于天地,病死于书斋,达到了儒者"仁"的极致。
仲由受孔子忠义思想的点化,作为一介武夫,为了保护主君,取义成仁,光荣地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达到了"勇"的极致。
端木赐聪明绝顶,家财万贯,巧舌如簧,位极人臣--堪为儒家智者的典范。
有人插嘴要问,你这不是在讲《庄子》么,怎么扯到《论语》去了。
答曰:道无处不在。
划船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庄子·达生》
颜回是个好学的好孩子,有一次他问孔丘:"老师,我有一次去河边,看见一个人划船划的非常好,就去问他窍门。他跟我说,会游泳的,就比较容易学会划船,而如果是玩潜水的,第一次划船就能够轻松掌握。但我没明白他什么意思。"
孔丘回到道:"会游泳的人熟悉水性,而善于潜水的人就根本把水下和地面看成差不多的东西,他们毫不担心自己有溺水的危险,无论水流平静,还是波涛汹涌,都没有恐惧,可以将精神集中在控制船的平衡上,所以他们就能把船划得很好。"
他又继续举例道:"你看,搓麻将的时候,赌的是贴纸条什么的,大家就打的很随意轻松。赌小钱的时候,就开始皱眉紧张了。当赌注变得很大时,就很容易失去理智了--当人们过于关注外物的时候,精神就变得迟钝而笨拙了。"
不知大家有没有试过,同样是走直线,沿着平地上的线条走就很容易,但站在高高的花坛上走就会失去平衡--这就是被坠落的恐惧摄住了心神啊。
人生不过是在不同的地方走直线而已。
捕蝉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庄子·达生》
不知现在的小朋友有没有粘过蝉玩。就是将一根长竹竿头上糊上浆糊或者蜘蛛网,在夏天的树上找到吱吱叫的蝉,把杆子伸过去粘住。这是个颇为好玩的游戏,但并没有那么容易粘到--你经常无法对准蝉,或者动作太大把蝉吓跑。
孔丘有一天出去玩,也看到了一个粘蝉的老头。只见此人用竹竿粘蝉就好像捡东西一样,一戳一个准。孔丘觉得很厉害。
顺口夸一句孔丘,实在人啊......很多人各方面的水平都比孔丘差远了(这我真不是吹的,孔丘人高马大,能骑马,会射箭,懂好几种乐器,还能做会计,当真是能文能武,而且长的帅,知名交际花都要潜规则他),但这些人看到一个粘蝉的老头,即使他粘的再好,也决不屑于夸奖甚至在心里佩服对方一下。他们只会酸酸的说:"哧,奇技淫巧,有什么用处!"然后就走开了。还在上学的同学们一定要在长辈和老师中识别出这类人来,然后学会忽视他们的建议。
接着说孔丘,他见老头粘蝉,心中佩服,就上去搭话,问他是怎么粘的这么好的。
老头见他态度好,就跟他吹起来:"我最开始在竹竿上顶两个石头蛋子,练到能顶着不落下来,粘蝉就已经很不容易失手了。练到能顶三个的时候,就基本是十拿九稳了。当我能把五个石头垒起来放在竹竿顶上的时候,我就完全控制竹竿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天地之大,万物至多,但此时我的精神全部集中在竹竿上,眼中只有蝉的翅膀,又怎么会失败呢?"
孔子赞美到:"心志专一,精神凝聚到一点,这样的境界,就好像这老人粘蝉一样啊!"
呆若木鸡
纪省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矫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庄子·达生》
古代人没有GBA,更没有NDS和PSP,自然也没有宠物小精灵和怪物猎人可以玩,因此他们发明了斗鸡,斗狗,赛马等娱乐活动,那时候的游戏策划们也都在养鸡养狗,黑色的就起名口袋黑,特技是旋风,售价两百三十二个刀币,黄色的就叫口袋黄,特技是突进,售价也是两百三十二个刀币。
纪省子是当时有名的游戏策划,哦不,养斗鸡的人。他为某个诸侯养斗鸡,训练了十天,项目经理过来问:"训练好了么?"他说:"不行,这只鸡还太骄傲了。"又训练了十天,项目经理又来问:"可以把鸡拿去比赛了么?""不行,这鸡还非常好战,容易被激怒。"于是又训练了十天:"这下总可以拿出去了吧!"他还是不慌不忙的说:"还差一点,现在这家伙眼神还会散发杀气。"又过了十天,项目经理已经等不及了,终于,纪省子说:"大功告成!现在这只鸡就像木雕的一样,不会散发杀气也不会回应杀气,毫无破绽,无懈可击,其他鸡根本不敢和它交手就自己退下了。"项目经理大悦。
其实我对斗鸡这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因此很难客观的评价呆若木鸡这种境界对于斗鸡来说是否合适,但作为一个游戏策划,我还是可以根据这篇文章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向你提要求的人永远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
2.要想令人满意,就需要违逆他们的无理要求。
3.你需要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的东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