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普京归来
9326300000005

第5章 总统普京,当仁不让(3)

在他被任命为总理的时候,他跟夫人柳德米拉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他需要寻求家庭的支持。他对夫人说:“我被任命为总理,很有可能以后会成为总统,这样一来就没有什么私人空间了,你们的生活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柳德米拉表达了对丈夫的信任和理解,丈夫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变化已经让她有些喘不过气来了,不过,她还是真心期望丈夫能达到个人事业的顶峰。因此,她鼓励他继续前进,不用担心家庭因此而受到影响。

最意想不到的一刻到来了。12月的一天,叶利钦叫来了普京。

“我将辞去总统职务。”他说。

普京感到非常惊讶,他说:“总统先生,国家需要您,您不应该也没有必要这么快辞去总统职务。”

“我已经决定了。”叶利钦挥了挥手。接着说,“我将任命你为代总统,这是一副很重的担子。怎么样,你同意接受吗?”

普京答应他将认真考虑。虽然当总理的时候叶利钦便明确宣布普京将作为他的接班人参加总统大选,但这一天还是来得太快了,让普京觉得实在有些突然。他还没有想好如何接手这个庞大而疮痍满目的国家。而在总理任上,车臣问题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很少有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

几天后,经过深思熟虑的普京接受了这一任命。在2000年的总统大选中,他击败对手,成为俄罗斯的第二任总统。他完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最高追求,也完美地结束了他的代总统之路。

对于属于草根阶层、大杂院出身的普京来说,这条路是如此“顺利”以至于很多人都把他的成功视为某些幕后的“阴谋”所致。这些“阴谋论家”煞费苦心地编造了一个神话:在俄罗斯存在一股能够操纵所有人包括叶利钦的命运的神秘力量,正是这股力量选择了普京。而之所以选择普京是因为他是俄罗斯政治少壮派的代表人物,相对于其他的候选人,他更新鲜,更符合民众的胃口,于是叶利钦便被强制性地“靠边站”,普京被推到了历史的最前台。不过,这不过是无稽之谈罢了,不足为信。

普京凭借他的实力和魅力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下来,超越生活中的困境,最后成为俄罗斯总统,这是他的传奇,也是俄罗斯的传奇,奇便奇在,俄罗斯终于迎来了一位真正属于人民的总统。

不过,这条路虽然前半段平凡无奇,但普京正是从这些平淡的经历中拓展自己,积蓄力量,厚积薄发,谱写了一段在莫斯科纷繁复杂的政治局势中精彩的“突围表演”。

或者,他本身就是做总统的料?正如几年后普京跟一帮西伯利亚技术大学的学生座谈时所回忆的那样:我从来就没有觊觎过总统宝座。是叶利钦建议我当总统的。我为此感到意外,第一次谈话时我拒绝了,觉得担子重,不过后来同意了。你们瞧,现在我投入了,干得很起劲。

“我在圣彼得堡七年的时间没有白白度过”

普京的政治生涯是从圣彼得堡开始的,他从这儿起步,在这儿学习,从这儿得到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也形成了一些良好的素质,正是这一切,才使得他莫斯科的职场之路变得一帆风顺。

简略地说,圣彼得堡的工作使普京变得成熟。相比之下,索布恰克是一个明星政治家,他喜欢跟政要高官以及明星打交道,而鄙视琐碎的行政事务。从这个角度而言,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圣彼得堡市市长。

但是,幸好他有普京,一个颇为“内行”的官迷。说他是官迷,主要因为他对行政事务的“痴迷”,他做起事来不辞繁琐、井井有条,把自己分管的事务做得有声有色。到后来,索布恰克已经完全离不开他了,便任命他为第一副市长。每当自己要出国访问或者到其他地方去作演讲的时候,干脆就让普京全权负责,大小事务自己斟酌处理。

久而久之,普京成了圣彼得堡的“灰衣主教”。在市政府人人都知道,索布恰克的三个副市长里边,谁才是真正的“第一”。如果你真想办成什么事情的话,你最好多花点心思,让普京在文件上签字,因为,没有普京签字的文件到了索布那儿十有八九不会被通过。由此可见,普京在圣彼得堡市这个庞大的行政机关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作为第一副市长,普京分管了很多工作面,市政府登记处、公共关系处、政府宾馆、司法机构、市长行政机构……他还负责协调圣彼得堡市和列宁格勒州内务总局的工作,并担任与周边地区合作政府间委员会和打击毒品与贩毒委员会的领导人。不仅如此,作为索布的第一助手,他还要与莫斯科的官僚们打交道:负责市长与国防部、内务部、联邦安全部、海关、检察院、法院以及社会政治团体之间的联系。

这一连串的工作让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也对所分管的工作更加了解。显然,这一锻炼成果累累,有人回忆说,普京在主持地方工作会议的时候,其效率之高,完全能够胜任联邦总理。可见,他高效的作风在当时便已经凸显出来了。

不过,并不能说普京在成为第一副市长之前不具备这种组织协调能力,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早在1991年的政变中,普京便向圣彼得堡的政治家们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当时列宁格勒还是处于苏维埃的控制之下,索布恰克是列宁格勒苏维埃主席,而普京则是主席的外事顾问。他不仅在危难时解救了索布,还展开了紧张的斡旋工作。他努力说服对方,使双方坐到谈判桌上来,虽然谈判最终破裂,但双方对普京的行动都心怀好感。索布对普京自然更是欣赏有加,在短短的两个月内,索布接连经历了好几次危机,不过都在普京的帮助下化解了。当时的反对派领袖后来撰文回忆道:“普京与索布完全不同,虽然索布号称西派政治家,但普京比他更西方、更欧化。虽然谈判破裂,但他用他的礼貌、负责、认真与耐心赢得了我们的一致好感。”

普京出生于圣彼得堡,这是个非常欧化的城市。1721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沿岸,从瑞典手里抢过来的沿海地域修建了一座城市,并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那儿,这座城市便是圣彼得堡。从那时开始,圣彼得堡便一直是俄罗斯瞭望西方的窗口。市民在小时候便被灌输这样的观念:圣彼得堡是欧洲城市,是通往欧洲的窗口。

因此,可以想见,从这儿走出国门,在民主德国生活四年之久的普京回来的时候自然是如鱼得水。欧洲尤其是德国的行为习惯成了他展示自身魅力的重要手段。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一背景,他回国之后先是做了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后来是列宁格勒苏维埃主席的外事顾问,等到索布恰克成为市长的时候,他又被任命为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即使是在他成为第一副市长之后,他也一直兼任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虽然分管的工作甚多,但这一块却始终是他的主要职责。

不过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刚开始成为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的普京做得并非尽善尽美,相反,在很多方面他的表现不是很令人满意。但他最大的优点在于学习,而且他的学习并非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地了解直到对事物的本质了然于心。这让他更容易举一反三,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一段时间之后,他便足以令在这一行干了很多年的前辈们大吃一惊了。

有一次,联合国下属的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来到了圣彼得堡,由普京负责接待。工业发展组织主要负责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以及军工综合体转民用的项目。这是俄罗斯在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圣彼得堡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因此,这位总干事来访的目的是与圣彼得堡方面进行谈判、商讨,以拟定出一个适用于俄罗斯全国的改革模式。

对于普京而言,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总干事的职位相当于联合国副秘书长,即便是索布恰克出面接待也是理所当然;而另一方面,在谈判中,普京不仅仅要维护圣彼得堡的利益,还必须随时考虑到自己的每一步工作都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全国工作的展开,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全局考虑的意识。

当时在圣彼得堡管理一家公司的根纳季?别利克曾经担任过苏联驻法国、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家的科技参赞,接触过不少国内外的高官,因此已经是外事接待方面的老手了。他也参加了这场接待会,由于深知普京的处境,他一直为普京捏着一把汗。但出人意料,普京干净利落地完成了接待、会谈,双方共同拟订了一个满意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普京的表现完全不亚于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或者富有经验的领导人。他甚至与这个总干事一起发言致辞,而丝毫不显得逊色。

在这段时间里,普京还协助索布恰克接待了很多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其中包括克林顿、撒切尔夫人、科尔、贝克尔以及基辛格等。可惜的是,在这些政要中,只有基辛格留意到了他的存在,他对这个精明能干的第一副市长很感兴趣,询问了普京的经历并与普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几年后普京以政坛黑马的形象入主克里姆林宫,他在与各国领导人的会晤中应付自如的表现令外国政要和观察家们大吃一惊,对此普京说:“他们所有人都忘记了,我在圣彼得堡七年的时间里干的就是这些。我们的城市非常有名,市长也有很高的声誉,因此,我得以以很高的规格与他们见面。我曾三次会见撒切尔夫人,三次会见科尔总理,还见过基辛格博士好几次。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积累信息、学习交流技巧的好机会。他们把我当成保镖或者随员而没有认出我来,这太正常了。不过,我在圣彼得堡七年的时间没有白白度过。”

当然,除了这些,普京还接受了其他的锻炼。作为第一副市长,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经济。在德国几年的生活让普京意识到引进外资的重要性。为了发展圣彼得堡的经济,必须大胆进行招商引资,用外国的新鲜血液来发展自己。

于是,普京向一些大的外国公司和企业敞开了“怀抱”,鼓励它们来圣彼得堡投资建厂。为此,他在圣彼得堡建立外汇交易所,减少合资企业在城市的注册手续,积极在市政府和外国机构之间牵线搭桥,签署大型协商协议。他还加速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督促完成了圣彼得堡市到丹麦哥本哈根的通信光缆项目。

有时候,普京甚至亲自审查选定项目,并参与谈判。这些措施使得圣彼得堡的投资环境大为改善,一大批外国公司相继来到这儿。在他的积极活动下,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前来“安家落户”,建立分行,这相当于给圣彼得堡的银行业打了一支“强心剂”;他还帮助法国里昂信贷公司在涅瓦河大街找到了合适的办公位置,那里曾经是名为“男人之死”的列宁格勒著名的画廊,后来画廊倒闭,地方便闲置下来,正是理想的公司选址;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宝洁公司与列宁格勒大学合作,建立了合资企业,列宁格勒大学占1%的股份;可口可乐得到了免征地方税的待遇,他们在列宁格勒建立了分厂及销售网络……

虽然普京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经济,但他却像一个能干的经济学家那样工作。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普京在列宁格勒大学通过了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矿产、原料基地的生产战略规划》的论文答辩,顺利获得副博士学位。

“我不喜欢选举,而且是非常不喜欢”

普京在圣彼得堡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正在走向巅峰之际,圣彼得堡给他上了结结实实的一课,课程名称是选举。

在所有的政治游戏里,选举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含金量”的一种。在国家领导人由全民选举产生的国家,掌握选举的艺术对于一个政治家的前途至关重要。普京要在政治的道路上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首先过好这一关。

不过,在他参与的第一次选举中,他输了。这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那是1996年5月索布恰克的市长连任竞选。当时,五年的市长经历让索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圣彼得堡仍将像五年前那样崇拜他,热烈地拥护他,并继续选举他为市长。可惜,有一些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圣彼得堡是一座拥有大量军工综合体企业的城市,这是苏联强大的军事、工业实力的基石。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他进行的改革步骤之一便是把财政的重心从大型军工转移到民用企业,于是显赫一时的军工综合体逐渐没落,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军人的待遇、声誉也在下降,企业的职工生活水平更是大不如前。圣彼得堡在这一方面问题尤为突出,但作为圣彼得堡市父母官的索布恰克却轻视了这个问题,他乐得看到军工综合体日益没落,也从来不愿意正视军工综合体庞大的员工群体生活问题,反而热衷于抹去苏联的所有痕迹。

1991年,圣彼得堡市的工人阶级因为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政策而陷入生活困境,索布恰克却忙着筹备将“列宁格勒”改名为“圣彼得堡”的庆祝大典。他甚至还郑重其事地邀请弗拉基米尔·基里洛维奇·罗曼诺夫大公从巴黎前来参加这一盛典。罗曼诺夫大公是沙俄皇室在世的最尊贵的一位,其时已经是80多岁,不过他很乐意参观一下曾经属于他的父辈的宫殿。这一次浩大的庆祝花费巨大,极尽奢华,但饿着肚子的工人们并没有兴趣参与,反而,他们只是待在家里喝酒,骂该死的政府对自己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