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情商改变你的一生:培养中学生最好的情商
9296900000011

第11章 珍惜每一天——年轻经不起浪费,不要虚度每—秒(1)

别总告诉自己“我还有大把的时间”

如今很多中学生,总认为自己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因此觉得,趁着年轻好好玩,长大后再努力也不迟。他们总是把家长和老师放在对立面,不愿听从他们的劝导。其实,家长和老师们正是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珍惜时间,因为在大干世界,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而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容易令人懊悔的也是时间。

孩子们可能难以明白,杨树落叶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凋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越冬去了,有再飞来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窒息了,却没有再复活的机会。有这样一句话:“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也是如此,它一步一步、一程一程,决不辍步、永不返回。一个人珍惜时间,就是爱护他的生命。自古以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没有一位是不珍惜时间的。

爱迪生就用他的一生向我们传递着昔时的重要性——他虽然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但他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抓紧时间,亲自去试验,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长大以后,他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中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干余项发明。爱迪生只争朝夕的高效率的工作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正是因为他十分珍惜时间,于是,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关于珍惜时间的有趣的故事。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没听见回答,他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继而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爱迪生着急了:“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而爱迪生则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正是这种珍视时间的态度,才让爱迪生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如果他总是抱着“我还有大把时间”的心态来做实验,估计许多好的点子也会在失去的光阴中被埋没了……

当然,和爱迪生一样珍惜时间的名人大有人在。我国著名文豪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一个。鲁迅先生曾有句格言,“我哪里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鲁迅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的缘故。而数学家陈景润,夜以继日,潜心于研究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几麻袋,最终证明了这道难题,摘下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同样的,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临死前还争分夺秒地写《资本论》。这些事例都生动地说明:一个人要想在有生之年作点贡献,就必须爱惜时间。

莎士比亚曾说过:“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时间会冲破青年人的华丽精致,它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它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它横扫的镰刀。”这也有力地说明了,要想取得成就,必须珍惜时间。

如今的中学生,不少人都是把今天所要干的事放在明天去干,结果,就养成了很不好的拖拉习惯,一直在蹉跎岁月,一点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还有些学生白天痛玩,晚上开夜车,这样不仅谈不上珍惜时间,反倒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的确,中学生暂时是年轻的,但是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抓紧时间充实自己,衰老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奔袭而来。等到黑发换成白发,就只剩“后悔”两个字来苦度余生了。

让危讥感与紧迫感常驻于心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中国很古老的一个训典。大概会有一些中学生觉得这句话有些言过其实。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都在不厌其烦地向我们阐述这个道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到不可预测的横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天天都能走好运的,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拥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实际作为上有所准备,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与个人,对危机就缺乏必要的防备力,任何突如其来的变化,都有可能给这个企业或者个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而作为中学生,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庇护下,似乎没有任何危机能够来袭,但是,正是这种安逸的生活,就是最危险的事情。

希望将来能够有所作为的学生,就不能让自己太过安逸,而是应该在头脑中时刻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自己不断前进,最终达到自己的确定目标。

事实上稍微关注过社会时事的人都知道,2008年的金融风暴,让很多没有准备的企业悲惨地死去,其中甚至包括很多知名的大企业。但是,创业58年的李嘉诚,却在这场风暴中稳妥平安,他的企业横跨54个国家,为什么?正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危机意识!每天早晨,李嘉诚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根据题目,他选择自己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由专员翻译。正是这些全球经济、行业方面最前沿的信息,让他能够有一双超前预见危机的眼睛,他有足够强的危机感,他总是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到来之前,做好足够的准备。

因为具备足够高的危机感,所以,李嘉诚总是能够残酷地在内心模拟公司出现危机时的情况,然后想出应对方法。知悉李嘉诚的人知道:他看到各种报道,然后设想自己公司的状况,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开会去改变。等他做好准备,逆境来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机会。李嘉诚说,“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要知道,危机都是存在于未来,而不是今天或者明天,如果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来预见明天的危机,就无法保证自己的明天会过得比今天更好,就不能让自己的生活拥有充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与李嘉诚相同,全球著名的华为集团老总任正非先生,也是一个十分具有危机意识的人,他永远都在向自己的员工强调华为的冬天,告诫自己的员工要随时做好准备。与李嘉诚一样,任正非时刻保持的危机意识,使他在企业一帆风顺、一路凯歌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静下心来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反省,进而培养了华为全体员工所拥有的那种危机感。

比尔·盖茨同样时时为企业敲警钟: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么多著名的成功人士,站在成功之巅,仍能够用最冷静地态度来防备危机的到来,而普通的,还远谈不上成功人士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培养自己的危机意识呢?

有准备的人,会通过提前做好的准备,将危机变成机遇;而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人,没有危机意识的人,则会在危机来临时,手足无措,被危机压垮。我们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威胁,我们要有一点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意大利的杰出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明。”同样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有格言说“你没有有效地使用而放过的那点时间,是永远不能返回的”。还有人问过达尔文:“你一生怎么能做出那么多的事呢?”达尔文回答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这样的一些名言、格言、活语,又怎能不是深切地告诉我们每一个中学生:有作为、有成就的许许多多的名人,无不是因珍惜时间而得到成果的,他们用珍惜时间的妙法度过了他们青春的岁月。

我们每一个中学生,也应该做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遇见最好的自己。在中学阶段,学习和劳动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生存的基础,必须放在首位;与之相关的兴趣、爱好、特长会让你的思绪飞扬,提高生活品位,是相伴相随的;而看电视、电子游戏、聊天等是小事情,有空闲时间适当轻松一下,没有时间就放弃。如果你的时间耗费在成天沉湎于电视、网络游戏和聊天等等娱乐中,那么你的未来将会不堪设想。

歌德说过:“决不能让最要紧的事受最不要紧事情的摆布。”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能力、时间就是快乐,时间就是财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既要攫取知识的营养,又要享受生活的快乐。记住,做时间的主人,是我们每一个优秀中学生的必备素质。牢记这一点,你就能在中学结束时脱颖而出,向成功的目标顺利前进。

很好地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小,我们就已经熟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它告诉我们,优异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平日点点滴滴的积累。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似乎慢慢忘了这句话。是的,我们可能每天忙于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而读书,不知道自己积累知识的用处何在。并且,学完了课堂知识后,很多学生就开始放松,玩游戏、无所事事,将课余时间完全浪费了。

有人说过,成功的大多数人,都是在课后很好地利用时间的人。很多人的成功,都不是靠课堂上的教条,而是在于充分利用课余的点滴时间。课余的补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为难以预料的事情做好准备。下面的一个小故事就能够说明这点——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在中学时成绩并不十分理想,高三时几欲退学,在大学时还多次补考英语。为了改变窘境,他开始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背句子。他喜欢堵车,因为一堵

车他就有时间背句子;他喜欢排队,一排队他就背句子,“队再长我都没感觉,好像一会儿就到我了。”

长此以往,他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得了第二名。成绩提高得很快,更激发了他学习英语的兴趣,直到后来,他成为了一代英语学习的大师。

俗话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李阳不正是利用零散的时间来获得进步的么?想想我们自己,在课余之外有多少时间是被娱乐、休闲所浪费掉的?如果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我们将会获得多少点滴成绩啊。

我们应该庆幸,作为中学生,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充实自己。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课余就是让我们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的最好时机,如果能够在课余培养其自己的某项兴趣,并且一直坚持下去,最后,你很可能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