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情商改变你的一生:培养中学生最好的情商
9296900000012

第12章 珍惜每一天——年轻经不起浪费,不要虚度每—秒(2)

关注过全国大学生篮球赛的中学生朋友们可能会知道朱文武这个人。

其实,在成功之前,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普通,所不同的是他十分珍惜时间,他能够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来锻炼自己。我们不妨来看看他的经历—— “用你的左手。”教练冲着他发疯似的叫喊。朱文武奔跑在篮球场上,这是他第一次试图用左手运球。这事发生在他刚刚上大学的时候,他记不清是哪一天了,但对自己当时那副笨拙的样子还记忆犹新:“那只手好像不是自己的,伸不出去,转不回来,还抓不住球,甚至连脚下的动作也跟着扭曲起来。”和他的大多数同学一样,朱文武不是“左撇子”,左手的笨拙似乎是天生的。他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的个头儿。父亲身高一米八,母亲身高一米七。他进入大学那一年,身高一米八五。“你这个头儿不打篮球太可惜了。”所有人都这样对他说。

他从小学到中学都很喜欢打篮球,当他进入大学篮球队的时候,篮球的基本功已相当好。可那毕竞都是业余级别的,现在,球队的教练是从专业运动队出来的,一眼识破了他的左手问题,“人家用两手打球,你只有一只手。能赢吗?”教练参照专业运动员的训练程序来训练他的左手。第一个目标是,让左手像右手一样灵活自如,一样强壮、细腻,而且富有弹性;第二个目标是,让两只手互相配合,左右开弓,彼此贯通,就像一只手一样。训练每周三次,每次两小时,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即便你不是生理学家,也能知道人的左边躯体是由右脑支配的。所以,训练左手的过程也就是在开发右脑。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四年。文武每天上午听课,课余训练,所以他形容那时的生活是“教室、图书馆和球场,三点一线”。有时候他会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他和队友们取得的最好成绩是全国大学生比赛中南赛区的冠军。他的左手真的成长起来了,越来越像右手。“虽然没有达到右手百分之百的能力,但至少有个百分之七八十了。”朱文武颇感欣慰地估量自己。

课余时间是否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能否成为优秀者。当然,我们说利用课余时间,并不是说让大家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做题、考试。而是说,在课余,寻找一项自己的兴趣,然后长久坚持下去。只要坚持,你就一定会有收获。你的收获就是,你会变得与众不同,会成为优秀者中的一人。

改掉拖拉习惯,注重提高效率

“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这两种办事效率,人人当然都渴望能够得到前者的办事效果。想想看,如果在我们学习的时候,能够用一半的时间达到两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就能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成绩,那该多么美好!可是,往往由于我们时间安排上的失误,只能得到后者。

如何能够达到理想的“事半功倍”的好结果?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提高办事效率。

可是,到底应该如何提高办事效率呢?我们不妨跟着动物世界里可爱的蚂蚁学习学习。我们知道,蚂蚁的世界一直为人类学家与社会学家所关注,因为它们的组织体系和快速灵活的运转能力始终是人类学习的楷模。蚂蚁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和由此形成的组织框架,但它们的组织框架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有相当大的弹性。在没有任何蚁王监督的情况下,蚂蚁们都能够很快形成最适合办事的团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任务完成。

这就是一种高超的办事效率。

为什么蚂蚁做事的效率那么高呢?人类这么聪明,为什么反而有时候办事的效率还不及蚂蚁?其实,决定效率高低与否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流程问题。中学生朋友们可以好好学习一下流程问题,这是能够大大提高我们做事效率的重要因素。比如,蚂蚁发现食物后,如果有两只蚂蚁,它们会分别走两条路线回到巢穴,边走边释放出一种它们自己才能识别的化学外激素做记号,先回到巢穴者会释放更重的气味,这样同伴就会走最近的路线去搬运食物。但是,如果我们遇到相同的任务,很可能没有这种急速的反应能力,我们往往会做很多繁琐而多余的事情,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办事效率。所以说,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如何去发现和减掉那些多余环节。如果我们在学习、做事时,能够像蚂蚁一样将自己做事的条理理清楚,弄清楚自己即将接触的任务中的一些必做与非必做的事情,减免多余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效率肯定就会提高很多,用二分的付出带来八分的收获,就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如果没有好的办事流程,不仅仅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办事效率,还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负担,让自己每天都处于一个忙碌的状态,让自己总是感觉劳而无功。所以,很多学生就会觉得很头疼,觉得自己明明下足了苦功,可是成绩怎么都上不去。可能,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冤枉,明明很努力了,却总是换不到好的结果,甚至还会被家长批评。

为了改善这种学习状态,下面给大家一些好的建议,大家可以根据其中的一些方法来改进自己目前的学习、做事方式,尽量提高效率,让自己轻松起来。

总的来说,一般要想改掉拖拉的坏习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步骤进行。

1.了解原因

在制定纠正拖拉习惯的计划之前,中学生朋友们不妨和自己的父母、好朋友讨论一下,了解自己做事拖沓的原因。毕竟,中学生还处于一个自我了解欠缺的阶段,而作为旁观者的父母和朋友们则能够看明白很多。

寻求他们的帮助是最好的找出自己做事拖拉原因的方法。

2.制定规则

在了解做事拖拉的原因后,可以针对你的原因做出具体的规则,比如起床磨蹭,可能是因为没有睡好,而没睡好则可能是前天晚上睡得过晚所至,因此就给自己制定一个早睡的规则。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规则的制定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操之过急。比如,一开始可以让自己提前10分钟起床,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再提前到20分钟。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规则制定了,必须贴在床头提醒自己,让自己严格遵守。正如专家指出的:“建立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或消除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至少需要连续重复28次”,当你不遵守规则时,最好让父母监督,并且给自己制定出惩罚措施,让父母按照规则中的惩罚规定严格做出惩罚。这样,就能够合理地监督你按规则改掉拖拉毛病了。

3.理清头绪

在刚开始纠正你的拖拉习惯时,你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可能会希望能够尽快将事情做好,但是由于你们的头脑中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当事情太多时你会感到无从着手、心烦意乱。这时,不要着急,在这种烦乱的情况下,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理清头绪,不妨寻求一下家长的帮助。让父母指导自己按主次安排好事情办理的先后顺序,制定任务清单。清单上需附加初始和完成事情的时间,即“计划表”,并将记事板放在经常看得见的地方,随时提醒自己。久而久之,做事的条例性就会增强很多,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4.奖惩得当

在纠正自己拖拉习惯的过程中,心里要有把尺子,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奖惩。如果几天内做到了按计划表做事,就可以给予自己一些奖励与表扬,奖励的要诀是“完成简单的事情得小奖励,复杂的事情得大奖励”。这样,你的动力会更加充足呢!

总之,通过多督促、多按计划走,并且奖惩适当,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你的拖拉习惯是可以慢慢改好的。尽管你还只是一个中学生,但是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改掉拖拉的习惯,对你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科学安排时间,追求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如果生活是在航海,理想决定了目的地的话,那么制定航线的就是一种规划。如果规划得当,就会让中学生朋友们的时间多起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来看看这些原理,80/20法则,四象限工作法,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理论实际上是在阐述同一个道理:合理的规划能够让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80/20法则:帕累托曾提出,在意大利80%的财富为20%的人所拥有,并且这种经济趋势存在普遍性。后来人们发现,在社会中有许多事情的发展,都迈向了这一轨道。目前,世界上有很多专家正在运用这一原理来研究、解释相关的课题。例如,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80/20原理”,即百分之八十的价值是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因子,其余的百分之二十的价值则来自百分之八十的因子。

80/20法则也被推广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且深为人们所认同。例如,在企业中,通常认为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项目或重要客户;经济学家认为,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心理学家认为,20%的人身上集中了80%的智慧;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认为,在任何大系统中,约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中约20%的变量产生的。“80/20”原理对所有人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掌握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

其实比例不一定是80比20,也有可能是60比40,99比1。总之,把多数时间和资源用在少数重要的活动中,以此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安排多个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四象限工作法,这是指考虑行事的先后顺序时,应先考虑事情的轻重,再考虑事情的缓急,也就是我们通常采用的第二象限组织法。用时间管理的方法来探讨急事与要事的关系,请看四象限图:

1.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

诸如应付难缠的作业、准时完成工作、住院开刀等等。

这是考验我们的经验、判断力的时刻,也是可以用心耕耘的园地。

如果荒废了,我们很可能会变成行尸走肉。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为一拖再拖或事前准备不足,而变成迫在眉睫。

本质在于缺乏有效的工作计划导致本处于第二象限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转变过来的,这也是传统思维状态下的管理者的通常状况,就是忙。

2.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主要是与生活品质有关,包括长期的规划、问题的发掘与预防、参加培训、向上级提出问题处理的建议等等事项。荒废这个领域将使第一象限日益扩大,使我们陷入更大的压力,在危机中疲于应付。反之,多投入一一些时间在这个领域,则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缩小第一象限的范围。做好事先的规划、准备与预防措施,很多急事将无从产生。这个领域的事情不会对我们造成催促力量,所以必须主动去做,这是发挥个人领导力的领域。这更是传统低效管理者与高效卓越管理者的重要区别标志,建议管理者要把80%的精力投入到该象限的工作,以使第一象限的急事无限变少,不再瞎忙。

3.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电话、突来访客都属于这一类。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为迫切的呼声会让我们产生“这件事很重要”的错觉——实际上就算重要也是对别人而言。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这里面打转,自以为是在第一象限,其实不过是在满足别人的期望与标准。

4.第四象限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我们往往在一、三象限来回奔走,忙得焦头烂额,不得不到第四象限去疗养一番再出发。这部分范围倒不见得都是休闲活动,因为真正有创造意义的休闲活动是很有价值的。然而像阅读无聊小说、观看精编滥造的电视节目以及沉溺=F漫无主题的网上闲聊等。这样的休息是对身心的毁损,刚开始也许有滋有味,到后来你就会发现其实是很空虚的。

中学生朋友们,现在你不妨将上周的生活回顾一下,你在哪个象限花的时间最多?请注意,在划分第一和第三象限时要特别小心,急迫的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重要的事。其实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这件事是否有助于完成某种重要的目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应归入第三象限。不难发现,四象限工作法的第一象限,对应的就是80/20法则中关键的那20%。

当然,具体的生活规划还应该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细分。

中学生朋友们,让你的生活合理的规划起来吧,这将会为我们年青而美丽的生命之船指定通向幸福的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