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生物知识知道点:亟待保护的珍稀植物
9208800000015

第15章 珍稀草本植物(2)

知识点

最大的花

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十分奇特的植物,名为大王花,号称世界第一大花。它一生中只开一朵花,花朵直径可达1.4米,最重可达10千克。这种花有5片又大又厚的花瓣,整个花冠呈鲜红色,上面有一点点白斑,看上去绚丽而又壮观。花心像个面盆,可以盛七八千克水。

大王花没有叶子,也没有茎,就长在一种藤本植物上,它是种寄生植物,专靠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来生活,整个花就是它身体的全部了。有趣的是,它的种子很小,用肉眼几乎难以看清。它的种子传播也有点懒气,小种子带粘性,当大象或其他动物踩上它时,就会被带到别的地方生根、发芽,进行繁殖。

大王花的花期只有4天,花期过后,逐渐凋谢,颜色慢慢变黑,最后会变成一摊黏糊糊的黑东西。不过受过粉的雌花,会在以后的7个月渐渐形成一个腐烂的果实。

瓣鳞花

瓣鳞花属稀有种。该属在地中海区、澳大利亚、智利和北美西部各有1种。在我国只分布瓣鳞花1种,仅出现在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境内三个非常狭小的范围,植株极为零星稀少。

形态特征

瓣鳞花是一年生矮小草本,高5~16厘米,少数可高达30厘米;多分枝或少分枝,上升或斜展,有白色短柔毛。叶通常4片轮生,倒卵形或窄倒卵形,长2~6毫米,宽1~2毫米,先端钝或微缺,基部渐窄成1~2毫米长的短柄,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疏生柔毛。花两性,辐射对称,形小,无梗,单生叶腋或于茎和枝的上部集成聚伞花序;瓣鳞花萼合生,宿存,萼筒长2~5毫米,萼齿5,长0.5~1毫米;花瓣5,粉红色,长披针形或长倒卵形,长3~4毫米,具有长4~6毫米的舌状附属物或爪;雄蕊6,分离,花丝下部连合;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数,侧膜胎座。蒴果包藏于宿萼内,卵圆形,长约2毫米,3瓣裂;种子长椭圆形,长0.5~0.7毫米。地理分布在我国目前仅见于新疆新源县、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额济旗等地。生于海拔1200~1450米的河滩、湖边等盐化草甸中。

生长特性

瓣鳞花为地中海型干旱气候环境中的耐盐植物。喜生于干旱区内潮湿并轻度盐渍化的土壤上。花果期5~8月。

独叶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10厘米,无毛。根状茎细长,分枝,生多数不定根;芽鳞3,膜质,卵形,长4~7毫米。叶常1片基生,心状圆形,宽3.5~7厘米,5全裂,中、侧裂片断浅裂,下面的裂片不等2深裂,顶部边缘有小牙齿,下面粉绿色;脉序开放二叉分歧;叶柄长5~11厘米,单花,直径约毫米,花葶高7~12.5厘米;花被片(4~)5~6(~7),淡绿色,卵形,长5~7.5毫米,顶端渐尖,基部狭且具线状紫班;退化雄蕊(~3)5~8;心皮3~7(~9),长约1.4毫米,种子白色,扁椭圆形,长3~3.5毫米。

在繁花似锦、枝繁叶茂的植物世界中,独叶草是最孤独的。论花,它只有一朵;数叶,仅有一片,真是“独花独叶一根草”。

独叶草的地上部分高约10厘米。通常只生一片具有5个裂片的近圆形的叶子,开一朵淡绿色的花;而小草的地下是细长分枝的根状茎,茎上长着许多鳞片和不定根,叶和花的长柄就着生在根状茎的节上。

独叶草是毛茛科的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我国云南、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特有的小草。它生长在海拔2750~3975米的高山原始森林中,生长环境寒冷、潮湿,土壤偏酸性地区,也是毛茛科植物的生长环境特点。

独叶草独叶草不仅花叶孤单,而且结构独特而原始。它的叶脉是典型开放的二分叉脉序。这在毛茛科1500多种植物中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种原始的脉序。独叶草的花由被片、退化雄蕊、雌蕊和心皮构成,但花被片也是开放二叉分的,雌蕊的心皮在发育早期是开放的。这些构造都表明独叶草有着许多原始特征。因此,独叶草自1914年在云南的高山上被发现后,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他们认为,对独叶草的研究,可以为整个被子植物的进化提供新的资料。

生存习性

分布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多数产地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处于0℃以下,夏季最高气温只达20℃左右。土壤为腐殖质土,通气性较好,偏酸性,厚度为10~30厘米。独叶草生于林下,光照微弱,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大。一般多在糙皮桦。

地理分布

独叶草零星分布在陕西太白县、眉县,甘肃迭部、舟曲、文县、四川马尔康、茂汶、金川、南坪、泸定、松潘、峨眉山及云南德钦等地。生于海拔2200~3975米地带的亚高山至高山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

由于该种生长于亚高山至高山原始林下和荫蔽、潮湿、腐殖质层深厚的环境中,种子大多不能成熟,主要依靠根状茎繁殖,天然更新能力差。加之人为破坏森林植被和采挖,使其植株数量逐渐减少,自然分布日益缩小。

知识点

最贵的花

“素冠荷鼎”是云南大理荡山州兰园的镇园之宝。其姿态优美,数量极其稀少,集合了莲瓣、素心及叶型草三大精品兰特点于一身。花有一荷、二素、三奇的特点,花的质量、档次极高。由四株连瓣兰苗木组成的“素冠荷鼎”,市面上极其少见,属兰花种别中的“稀世珍宝”。

据了解,在市场上,一株“素冠荷鼎”的售价高达400万。2010年3月20日上午,“素冠荷鼎”在亚太兰花大会展台前集聚了不少围观市民,不停议论着它的身价。“素冠荷鼎”已经连续五年折戟兰博会特等金奖,名声煊赫。

“有人曾出1200万购买该兰花,但主人仍未舍得卖掉。”据展会工作人员介绍,“素冠荷鼎”估价1500万人民币。该兰花获得此次中国兰花博览会的特别金奖。

短萼黄连

短萼黄连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渐危种。短萼黄连分布虽较广,由于历来与黄连同作药用,长期大量采挖,资源日趋减少。

形态特征

短萼黄连是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有长柄,叶片稍带革质,宽达10厘米,掌状3全裂,中央裂片菱状窄卵形,再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花葶1~2,高12~25厘米,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苞片披针形,羽状深裂;萼片黄绿色,平直,长约6.5毫米,比花瓣长1/3~1/5;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约20,花药长约1毫米,花丝长2~5毫米;心皮8~12,花柱稍外弯。蓇葖长6~8毫米;种子7~8,褐色。

生长特性

短萼黄连分布区年均温约10℃,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对湿度可达90%。土壤主要为黄壤或黄棕壤,酸性反应,pH值4.5~5.5,有机质含量丰富。耐寒,畏强光,忌高温干旱,喜阴湿环境。主要生于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阔叶林下。一般2~3月开花,4~5月果熟。

短柄乌头

短柄乌头属稀有种,又名“小白掌”、“雪上一枝蒿”,为保山乌头的变种。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40~80厘米。仅分布于云南及四川局部地区海拔2800~4300米的高山草坡、岩石坡和疏林下。喜光,多生于向阳坡。花期8~9月,果熟10月。在丽江用本植物的块根治感冒和头痛,植物还有化学成分。

形态特征

短柄乌头是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40~80厘米,不分枝或分枝,疏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至近无毛;块根纺锤状圆锥形,外皮黑褐色。叶互生,纸质,3全裂,长3.5~6厘米,宽3.6~8厘米,裂片再2~3羽状细裂,中央全裂片基部突变狭成长柄,二回羽裂片线形,宽1~3毫米,侧裂片不等2裂至基部,两面无毛,或背面沿脉疏被短毛,基生叶有长柄,向上叶柄逐渐变短,直至近无柄。总状花序有7至多朵密集的花,轴和花梗密被弯曲而紧贴的短柔毛,苞片叶状;花梗近直展,长1~1.5厘米,小苞片通常2或3浅裂;花左右对称,直径1~1.5厘米;萼片紫蓝色,上萼片盔形;花瓣上部内曲,具短距;心皮3~5,己房密被黄色长柔毛。蓇葖长圆形,顶端细尖,内缝线开裂,具多数种于;种子沿脊梭具翅。

生长繁殖

(1)植株繁殖:植株出苗或移栽成活后,待生长30厘米高后可逐渐培土,在土中的叶柄基部,都能长出一个小块根。视培土的深浅,生长的块根数不同。一般培土愈深埋在土中的叶愈多,生长的块根愈多。或截取根上部1/3于11月或下雪前按行、株距7~8寸,开沟将芽埋于土中,盖1~2寸土,待成活后可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