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自我心理调解
9203100000015

第15章 病态心理、不良嗜好的自我调适(4)

寻找最佳结合点。如果对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难,可以在新旧事物之间寻找一个突破口。

发挥正常怀旧心理的积极功能。正常的怀旧有一种寻找安静.维持心灵平和.返璞归真的积极功能。这方面的功能多一些,病态的.消极的心态就会减少。因此,也不应对怀旧行为一概反对,正常的怀旧还是要提倡的。

定势错位

“定势”又叫做“心向”,即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例如人们可以根据以往生活的经验定势,较好地进行常规的学习与工作。但是有些人却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另外一种心向,即对已经是很熟悉的情况或人反而变得很不熟悉了。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定势错位”,它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现象。

表现

1.道德定势错位,如先进与落后的错位;

2.文明与愚昧错位,如把举止文明视为装腔作势,把满口粗话视为豪爽;

3.勤俭与奢侈错位;

4.自尊与自贱错位;

5.正义与邪恶错位, 如挺身而出斗歹徒的英雄被称为“傻瓜”;

6.心理定势错位,包括需求错位.动机错位.态度错位.价值观错位等;

7.行为错位,包括虐待与互虐.痞化行为等。

调适

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观念的确定要加强学习,既可从圣人先哲的著作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又可从社会楷模的言行中汲取力量。同时还要善于思考,站在较高的角度看待世界,以正确的逻辑推理对变幻莫测的社会事物做出正确的选择。

要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有修养的人往往能“一日三省吾身”,具有“慎独”的人格。有社会责任感,努力去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而不去媚俗。

对已有的错误定势可以采取系统脱敏法去纠正。即从最小的过错纠正做起,例如有不相信他人的错误定势,可以考虑从以下顺序来纠偏:相信自己→相信朋友→相信同事→相信上级→相信路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纠正。

关于不良嗜好与怪癖

嗜好是人们在业余时间所喜欢做的任何事情,良好的嗜好对健康有益。

不良嗜好与怪癖包括:吸毒.吸烟.嗜酒.洁癖.开灯睡眠癖.乘车恐怖.疑病癖.异装癖.恋物癖.自恋癖等。如果你沾染了某些不良嗜好与怪癖,就必须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尽可能地找出心理根源,并进行矫治。虽然不良嗜好与怪癖不致威胁他人,但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无尽烦恼,可以说,它会成为生命的腐蚀剂。

洁癖

洁癖是强迫性神经症的一种典型症状,是患者的强迫动作,总认为手或其他东西肮脏,不停地洗涤,自己也意识得到反复进行该动作是无意义的,但若不这样就感到焦虑不安。

越清洁就越不容易生病吗?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假如,有两个人去一个有病菌的场所,一个是“洁癖”,特别爱干净,一个不是“洁癖”,谁更容易感染病菌?答案是“洁癖”。因为后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体内产生抗体,会和外来病菌进行战斗;而“洁癖”者没有任何防备,病菌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成年以后,接触的社会面很广,如果还把自己搞得过分干净,反而容易生病。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表现

洁癖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很常见又很顽固的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从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恐惧,非要采取某些行为来安慰自己。例如,非常注意手的卫生,每做完一件事就觉得手脏了,心里很不舒服,就非要洗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每天要洗几十遍,每次要打三遍肥皂;每接触过一件东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万分,感到特别焦虑,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先是洗手,然后洗手臂.胳膊肘,甚至肩膀,皮肤都变得粗糙了。一回家动不动就要大洗一番,不让家人随便乱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不仅注意自己的手,还关注周围的其他人,例如别人去厕所后忘了洗手,或从外面回来没有洗手,又碰了什么文件和用具,那他就对这些文件和用具特别紧张,不敢接触;和别人握手也很紧张;回到家里也不放松。时间一长,这样的坏习惯就严重影响了学习.工作和生活,自己明知道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像这样有“洁癖”的人整天都活得特别紧张,其生活目标就是讲究卫生,整天关注的就是病菌,而无暇顾及别的,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调适

采用系统脱敏治疗法,可以消除“洁癖”。就是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每天减少洗手的次数,原来洗30遍,现在洗25遍,原来每次洗10分钟,现在洗7分钟,如果感到特别难受,就做放松训练,或做运动等以分散注意力。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减到只在饭前便后才洗手,每次不超过3分钟。这个治疗过程要持续几个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要忍受痛苦,但治疗结果会让患者感到真正的轻松愉快。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发现少洗手也没有得什么可怕的病,因为病从口入,而不是从皮肤进入。所以只要把住入口关就可以了。这样,患者的自信心便会逐渐增强。当然最好是在心理医生的专门指导下进行治疗。

开灯睡眠癖

开灯睡眠癖是指在夜晚睡觉时必须开灯,且在睡眠状态下也不能熄灯,对灯光有着特别依赖的异常心理的行为。

开灯睡眠癖是一种不良嗜好,其病理实质是对黑暗的恐惧。这种对黑暗的恐惧大半是从幼年期开始的,因为在此期间,小孩子最爱听有关鬼.神的故事。而这类故事的背景.内容及人物的出现,又常常是在晚间或平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中,以显示其生动性和神秘性。久而久之,小孩子便将对妖魔鬼怪的恐惧与黑暗连在一起,形成了对灯光的依赖,导致不敢关灯睡觉。这是开灯睡眠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意外遭遇到可怕的事情,或在黑夜做了一个噩梦,这些恐怖的经历未能及时排遣,也可能造成对黑暗的恐惧。

病例

有位男大学生,夜间无论何时都不敢走进屋内的地下室。白天他无所谓,但一到晚上就控制不住,他自己也承认毫无道理,但后来发展到不敢关灯睡眠,即使跟别人同住一室也要开灯。而一关灯睡眠,他就吓得哇哇大叫。一次,父亲强迫他去地下室,他竟昏倒在石阶上。原来在幼年时,一次他在邻家听了一个有关鬼怪的故事,描写一位巨人,专吃10岁以下孩子的心,喝他们的血, 挖他们的眼。听完故事后他满怀恐惧归家。当时天色已黑,只有些许星光,又是一条荒僻山道,他内心正惊恐着,突然发现一个巨人向他走来,他顿时两腿发软,昏倒在地。实际上,他所遇见的不过是一个普通农民。在地上昏睡了足足半个小时,才被家人发觉抱回家,从此他对黑暗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夜晚不敢关灯睡觉。

调适

认知领悟疗法。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学习,使自己明确,鬼怪于世间并不存在,对鬼怪的惧怕导致对黑暗的恐惧是一种幼年时期的幼稚情绪反映。要切实找到恐惧的根源,并从无神论的角度对恐惧源进行自我认知,从潜意识里消除恐惧。

系统脱敏疗法。根据对黑暗的恐惧程度,建立一个恐怖等级表,然后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进行系统脱敏训练,不断强化,直到能关灯睡眠为止。先由数人一起关灯谈话,到数人一起关灯静坐,再到两人一起关灯睡眠,再到一人关灯静坐……最后一人关灯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