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妥善应对灾难
9202100000018

第18章 社会生活篇(6)

染上网瘾后,由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流,不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完善。人际是一个孩子人格完善过程中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没有人际,没有正常的朋友、老师,青少年的人格是不会完善的。因为我们是社会化的人,社会化就需要与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心智才能成长成熟,他们天天跟机器打交道就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但是他们会狡辩说,我们在网上也有朋友。但那是很遥远的,是网上虚拟的;纵使是现实的,也是通过机器第三者来传播交流的。

染上网瘾还会导致青少年的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上网的时候,青少年的学习思维是短路的,因为在网上接触的大部分是画面、音乐,里面没有文字、数字和计算。如果说偶尔上网玩一会儿,可能对智商有帮助,但是如果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上面,就会降低智商和情商。

那么,治疗网瘾有哪些方法呢?

(1)饮食治疗。网瘾少年的身体含铅较高,由于爱吃膨化食品及喝易拉罐饮料造成的。要多给孩子吃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B2、牛奶、蛋黄、动物肝脏、玉米、绿叶蔬菜、瘦肉等等。

(2)药物治疗。10%的网瘾孩子会得抑郁症,有的有强迫、焦虑和恐惧症,其中自残和自杀的占了90%,中药枸杞、酸枣,可用来安神,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西药中有专门治疗抑郁的药物。

(3)心理治疗。要让他们从虚拟中的自我走到现实中的自我,需要让他们认识自我的优势。由于他们自信心低,所以要积极地沟通,肯定他、唤醒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心理干预,带他们外出旅游、运动,运用这些手段,让他们接触现实生活。培养更多的网络外的爱好。

(4)健康治疗。转变孩子观念,把电脑从玩具变成工具。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性健康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营养健康和科学运动的教育。

(5)军训治疗。通过军训体验真正的军营生活,规范日常行为,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勇气。增强组织性和自制力,引领积极向上的心灵。

其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一开始就堵住染上网瘾的途径是更为重要的。这一方面需要青少年朋友自觉抵制住网络的诱惑,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对于有电脑的家庭来说,最好将电脑放在客厅里,而不是放在孩子的卧室里,根据调查,电脑放在卧室造成青少年染上网瘾的比例比将电脑放在客厅的情况下要高出5倍。另外,还需要做到:

(1)父母要做好和孩子的有效交流,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2)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孩子健康的文体爱好,培养意志力。

(3)网吧、网络游戏厂商、国家有关部门也要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学习与工作,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18、自杀解决不了问题

2009年1月,紧张的期末考到了,但广州市第25中学初一某班的同学们却陷入了悲伤之中。因为就在13日的晚上,班里开朗又漂亮的女生A因早恋遭到母亲反对,加上期末考的压力,从家中8楼纵身一跃,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近年来,中学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而期末考试前后,更成为压力的积蓄爆发时期。在期末阶段,学生的焦虑情绪是扩散性的,一点小事化为大事。另外,中学生的预防自杀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同样的,这问题在家庭教育中也未引起足够重视。

2007年1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指出,中学生有过自杀想法的占有不小的比例。据悉,该调查从2004年开始启动,涉及全国13个省的约15万名学生,其中女生数量略高于男生,平均年龄为163岁。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

专家分析指出,学习压力过大、早恋等都可能导致中学生考虑以自杀来终结生命。

很多中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几条建议:

(1)意识到挫折的存在性。中学生应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

(2)意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的结果一般带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炼。中学生应该看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3)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对学习和生活难免抱有较高期望和较高要求,但由于对生活中所遇坎坷估计不足,对自身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所以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因此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

(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炼,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歌德曾说过:倘不是就眼泪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人生之味的。所以,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精神,这样一来就能从逆境中奋起。

(5)创设条件,改变环境。情绪反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产生。因此改变挫折引起的环境,转移注意力,就可以达到消除消极情绪的效果。

(6)合理的宣泄。人们在遭受挫折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必须经过某种形式得到发泄,否则积累过多,容易导致精神失常。

(7)寻求心理咨询。通过个别交谈,排除心理障碍,达到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的理想效果。

另外,塑造良好的性格,才能让中学生克服困难,经受住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有的人锋芒毕露,挫折不断;有的人孤僻高傲,怀才不遇;有的人大智若愚,青云直上;有的人热情大度,生活快乐;有的人刻意求全,郁郁寡欢,甚至家庭破裂,等等。这一切都与一个人的性格有直接关系,所以良好的性格是成功和成才的基础。塑造良好的性格有许多途径:

(1)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人的性格归根到底还要受到世界观、人生观的制约与调节。青年人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与生活信念,性格就会自然受到熏陶,表现出乐观、坦荡、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反之,如果失去了人生目标和生活的勇气,性格也会变得孤僻和古怪。

(2)正确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进行性格的学习与磨炼,不断形成良好的性格。分析的过程,是一个深化自我认识的过程,是性格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3)重视在实践中磨炼性格。性格体现在行动中,也要通过实践、通过实际行动来塑造。实践应具有广泛性。学习实践、生产实践都可以磨炼自己的性格。特别要注重在艰苦生活中,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生活品格,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