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妥善应对灾难
9202100000019

第19章 社会生活篇(7)

(4)重视环境对性格的影响。群体生活具有一种类化的作用,对人的性格会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形成良好的群体风格,有助于人的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加速性格的强化与改造。所以说,群体是环境中的最重要的载体,需要刻意加强群体建设。

19、拒绝毒品

2009年4月9日晚上10点,在南宁市某中学读书的阿莉接到同学阿珊的短信通知:“下课后,大家一起去撮一顿。”看了短信,阿莉马上就明白了。别以为他们说“撮一顿”是去下下馆子,吃吃大餐,他们说的可是去吸K粉。

当阿莉来到约定地点时,阿珊已经到了,一起来到的还有阿莉的同班同学阿毛和阿凡。看到人都来齐了,阿珊从身上拿出一包K粉,倒在一张白纸上,然后拿出一张20元的钞票,卷成了一条吸管。

阿毛接过吸管,第一个吸了起来。当他吸完后,顺手交给阿莉;阿莉吸完后,又交给阿凡。轮到阿珊吸食时,白纸上的K粉的量还很大,阿莉等人叫阿珊不要全部吸完,但阿珊表示:“要什么紧,吸完了,反正有人免费给我送货。”说着便一口将所有的K粉吸完了。几分钟过后,因吸食K粉过量,阿珊晕倒在地上……

阿珊晕倒后,阿莉等人傻了眼,顿时惊慌起来。至此,一起中学校园内学生吸食毒品事件露出了水面。

吸毒会对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危害。

吸毒会导致身体造成毒性作用,即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吸毒会产生戒断反应,这是一种长期吸毒造成的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吸毒会造成吸毒者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吸毒会导致吸毒者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并发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型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吸毒对社会生产力构成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同时,毒品活动会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那么,中学生如何才能远离毒品呢?

(1)认识必须到位。要充分认识到毒品的严重危害性,摈弃吸毒时髦、偶尔吸一下不会上瘾、上了瘾再戒也不迟等等不正确的认识。要知道,毒品的成瘾性非常强,一两次就可能上瘾;上了瘾再去戒,难度就太大了,它不仅要耗费大量财力,而且要有超强的意志;如果吸毒成瘾,不仅严重摧残身体,而且为了筹集吸毒的资金往往会走上犯罪之路。

(2)正确面对挫折。人一生会遇到不少挫折,中学生也不例外,包括家庭意外变故、学业压力、升学失利、交友受挫等,这时,人免不了陷入苦恼之中,一些人可能就会以吸毒的方式寻求解脱。专家说,上面因素是导致中学生吸毒的重要原因,所以,遇到挫折,千万不能从毒品中找出路。

(3)学会拒绝诱惑。有些毒品贩子会把毒品藏在烟里,免费引诱学生吸,一旦学生上了瘾,他们再高价向学生出售毒品,这样的事例已经有一些了。所以,我们中学生一定要学会拒绝这类诱惑,提高防范意识。

(4)对毒品的好奇心要不得。有些中学生被毒魔俘获,原因是好奇心驱使。一位吸毒的中学生回忆落入陷阱时说,当时几个同学聚会,一个同学说有种新奇的东西让大家尝尝,出于好奇心,他尝了尝,没想到从此就上了瘾。

20、远离艾滋

2006—2008年期间,重庆每年检出的艾滋病感染人数都达到了1000例以上,而青少年所占的比例从3%跃升到了4%,性传播成为重庆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艾滋病正在向学校和青少年蔓延,然而,青少年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则非常有限。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指出,在中国,年轻人能正确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仅有41%,距离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承诺宣言中设立的“到2010年,至少95%的15~24岁的青年男女能获得掌握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信息和教育”这一目标相距甚远。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译为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的音译。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从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从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是可预防。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预防措施是:

(1)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文身、文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