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史上传奇丛书: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
9199500000013

第13章 中世纪时期的军事远征(1)

§§§第一节拜占廷远征东哥特

查士丁尼一世时期,为了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辉煌,从公元535年开始,进行了长达20年的征服东哥特的战争。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位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性格非常复杂,他心胸狭小、胆小懦弱、吝啬小气,但却有着远大的眼光、野心十足,他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就是复辟旧罗马帝国的大统一局面。查士丁尼有着狂热的宗教色彩,富于进攻性。西罗马灭亡后,其领土多在日耳曼蛮族的统治之下,而这些蛮族国家的统治者都信奉基督教异端——阿利乌斯派。查士丁尼是强硬的正统教徒,他立志要荡平异端的蛮族国家,重建政治上、宗教上双重统一的罗马帝国。于是为了适应大规模对外扩张的需要,在经济上,查士丁尼积极推行改革,采取一种竭泽而渔的财政政策,施行苛政,横征暴敛;在政治上,推行“一个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干预教会事务,把教会视为国家的仆人,政治的工具;在军事上,积极吸纳外族骑兵战术并引进技术装备,当时杰出的军事将领贝利萨留引进了阿瓦尔人和波斯人的骑兵装备和兵器,如马镫、装甲、长矛和弓箭,改善了骑兵的作战手段,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奠定了拜占廷骑兵在此后数百年发展的基础。从此,纪律严明的重骑兵成为帝国依靠的基本军事力量,成为“君士坦丁堡巨大威力的象征”。

查士丁尼在积极准备对外扩张的同时,不断审视帝国周围的形势。当时,拜占廷在东方和西方所面临的形势极为不同。对于查士丁尼来说,他复辟计划的最大威胁来自于东方新兴起的萨珊波斯帝国。为解决后顾之忧,查士丁尼于532年同波斯王科斯洛兹订立了“永久和约”。为此,拜占廷向波斯支付了11 000磅的黄金。这就是查士丁尼的东方防御政策,以便倾全力来征服西部地区。在西部地区,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内部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这就为查士丁尼征服西部创造了有利时机,使他开始了统一帝国的步伐。

公元533年,查士丁尼决定远征非洲,讨伐汪达尔王国。拜占廷帝国将军贝利萨留率领一支陆海联合部队,步兵1万人、骑兵5 000人,分乘500艘小船,由2万水兵、92艘战舰组成的舰队的护送下,直指非洲。9月初,贝利萨留在非洲瓦达海角登陆,立即向北机动,直逼迦太基城。9月15日,迦太基城陷落。公元534年3月,拜占廷帝国消灭了汪达尔王国。这场征服北非的战争,看似非常冒险,但在实际作战中却显得那么简单。这个轻易得来的胜利使查士丁尼头脑膨胀。公元534年,他决定将战争的矛头指向意大利的东哥特人。

公元534年底,东哥特王国新任国王提尔达哈德杀死了前国王提尔多里克的女儿阿马拉苏沙。前国王提尔多里克死于公元526年,他没有儿子,他死后,王位就传给了他的三女儿阿马拉苏沙的儿子阿塔拉里克。阿塔拉里克当时仅10岁,实际掌握权力的是他的母亲阿马拉苏沙。在此期间,东哥特王朝宫廷里各党派矛盾尖锐复杂。阿马拉苏沙害怕宫廷里会发生政变,就私下和拜占廷国王查士丁尼秘密往来,企图求得他们的保护和支持。公元534年10月,阿塔拉里克王不幸死去。阿马拉苏沙担心她的地位丢失,决定让她姐姐的儿子提尔达哈德继承王位。她认为提尔达哈德个性软弱,让他继位,还可以掌握实权。但是,提尔达哈德继承皇位后,很快就和阿马拉苏沙的政敌联合一起,把阿马拉苏沙囚禁起来,后竟将其绞死。查士丁尼抓住这个机会,大肆抨击提尔达哈德及其党羽的卑鄙行径,向东哥特人宣战。

西西里岛登陆

公元535年冬,查士丁尼决定分兵两路向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进发。北路由孟德率领约3 000人,从色雷斯西侵入达尔马提亚,然后沿海岸向北开进,以吸引敌人主力。为争取法兰克人的支持,查士丁尼同时派使臣同法兰克人建立友好同盟,并以提供“补助金”为诱饵,诱使法兰克人从北面进攻东哥特王国,造成巨大的声势。在这种声东击西策略的掩护下,贝利萨留率领南路约3 000人的重骑兵和4 500人的保障部队,向西西里开进。途中他们到处放风,扬言只是路过西西里,假道开往迦太基城,以进一步隐蔽企图。535年底,贝利萨留顺利在西西里登陆后,许多城市自动开门迎降,只有巴勒莫城的哥特守卫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贝利萨留调集舰队驶进港口,组织对该城的围攻,他命令弓箭手爬到桅杆的顶端,居高临下,向城墙内守备部队进行射杀。哥特军队很快投降,贝利萨留很快夺取了西西里岛。

攻占那不勒斯城

西西里岛失陷后,东哥特王提尔达哈德深感恐惧,立即派人向查士丁尼求和。可是谈判刚开始,非洲汪达尔人发生了暴乱,贝利萨留奉命率领所属部队前往北非去镇压汪达尔人的起义。同时又传来拜占廷帝国北路军在达尔马提亚遭到袭击,统帅孟德阵亡的消息。这两起意外的事件,对举棋不定的提尔达哈德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他马上改变了初衷,当即拘禁了拜占廷的使臣。查士丁尼大为愤怒,马上把贝利萨留从北非调回。公元536年5月,贝利萨留渡过墨西拿海峡,进入意大利半岛。因东哥特人内部正发生内讧,使得贝利萨留几乎未遇抵抗就到达意大利中部西海岸的那不勒斯。那不勒斯城防坚固,守军兵力与贝利萨留的兵力差不多,贝利萨留在这里围攻受阻。后来,偶然发现一条废弃的水道,从而找到打进该城的捷径。他派一支小分队,从狭窄的水道中进入该城,然后利用夜间里应外合,终于夺占该城,随后又向罗马城开进。

占领罗马

那不勒斯的陷落,引起东哥特人的恐慌,人们纷纷起来反对国王,将提尔达哈德废黜并杀死,推举英勇善战的将领维提吉斯为皇帝。维提吉斯登基后,首先稳定宫廷内部的秩序,接着就着手消除两面作战的威胁,留下一支为数不多的兵力防守罗马,主力由他亲自率领北进,对付法兰克军队。公元536年12月10日,当贝利萨留率军进抵罗马城时,尽管教皇等贵族曾对国王发誓,坚守城池,决不变节,但还是开门迎降,4 000名哥特守备军弃城逃跑。贝利萨留顺利地占领了罗马城。

罗马争夺战

罗马城陷后,身在北方的维提吉斯悔恨莫及,他采取收买的办法,把高卢境内的领土割让给法兰克人,以换取和平。公元537年3月,维提吉斯率领15万大军围攻罗马。虽然贝利萨留用来防守罗马城的兵力凑起来只有1万人,但在哥特大军未到前,做好了充分准备,防御工事坚固,粮食储备充足。哥特军队攻城时,贝利萨留充分发挥抛石机、弹弩等优越的“投射”能力以及依托经验丰富的弓箭手,进行远距离打击。东哥特骑兵通常使用的武器是长枪和短剑,弓箭只是步兵的武器,因而,哥特的进攻都被贝利萨留的“投射”兵器所击退,迫使维提吉斯不得不放弃进攻。哥特军队转而采取封锁政策,破坏罗马城水道,切断水源,想使整个罗马城瘫痪,但整整一年的努力,只是徒然地消耗兵力,最后毫无收获。公元538年3月初,贝利萨留派遣约翰率一支2 000人的增援部队去袭击意大利的东部沿海地区,占领了亚得里亚海西岸北部的里米尼城。这里距东哥特人的首都腊万纳只有48公里。与此同时,拜占廷的一支7 000人的增援部队在纳尔塞斯的率领下,在意大利东部沿海登陆。3月18日,维提吉斯得知拜占廷军队来援,不得不放弃罗马的围攻,向东北撤退,围攻约翰的拜占廷军队。

里米尼解围

维提吉斯向东北撤退时,贝利萨留也分兵两路,一路从西海岸向北挺进,抢占帕维亚和米兰等城;另一路由他亲自率领,约3 000人,沿东海岸向北,同纳尔塞斯的援军会师。然而,在计划作战中,纳尔塞斯不但不服从贝利萨留的命令,还常常以皇帝亲信自居,迫使贝利萨留服从他的意见。为解救被维提吉斯围困在里米尼城约翰的军队,他们采取海陆军联合行动的计划,兵分三路,一路走海路,另两路成纵队浩浩荡荡开进,以制造声势,夜间故意虚设营火,摆出一条火龙。结果,里米尼城里的许多士兵,刚刚听到一点贝利萨留进攻的风声,就弃城逃走了。里米尼解围后,约翰十分感谢贝利萨留的援助,对纳尔塞斯却一点没有表示谢意。这样,促使贝利萨留和纳尔塞斯之间的分歧更加深。由于主帅之间意见经常发生分歧,因而使以后的许多计划和行动不得不采取折中和拖延的方式。战事难以开展,许多城市得而复失。为了扭转局势,建立单一的指挥关系,在贝利萨留的强硬抗议下,查士丁尼只好召回纳尔塞斯。

围攻腊万纳

东哥特王维提吉斯针对严峻局势,分别向法兰克和波斯派出使节,建议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拜占廷帝国,及早制止拜占廷远征军在意大利的扩张。法兰克国王首先同意这个建议,他率领一支10万大军,从北方侵入意大利。可是,法兰克军队主要是由步兵组成,使用的兵器是刀剑、短把防盾战斧,作战只能是近距离的交锋。拜占廷军都是弓箭骑兵,多次交战中屡屡重创法兰克军队。另外,法兰克所征战的地区粮食有限,最后弹尽粮绝,病疫流行,被迫撤走。波斯帝国应哥特要求,准备对拜占廷军队作战,查士丁尼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使臣到腊万纳,和东哥特王维提吉斯议和,尽早结束战争,以防御波斯帝国的进攻。而贝利萨留一心只想使维提吉斯无条件投降,所以他不仅拒绝参加和谈,而且还派兵包围腊万纳,禁止查士丁尼派来的使臣进入腊万纳。腊万纳被贝利萨留军队围困,城内居民受到饥饿的威胁,维提吉斯出于无奈,决定向贝利萨留议和,主动要求贝利萨留做东哥特的国王。贝利萨留根本没有妥协之意,他感到这是收复东哥特的有利时机,就将计就计,提出等队伍入城后再举行接受皇冠的宣誓典礼。维提吉斯不知是计,便同意了这个条件。公元540年春天,进入腊万纳的贝利萨留马上撕掉假面具,大动干戈,拘捕维提吉斯及其党羽,将该城洗劫一空。首都腊万纳失陷后,意大利东北部的大部分城市都望风而降,只有少数城市仍坚持据守。

哥特恢复攻势

查士丁尼对贝利萨留一直存有戒心,于是把他调往幼发拉底河一带去对付波斯的新威胁。541年春,贝利萨留离开意大利后,东哥特人立即活跃起来,不断袭击拜占廷在意大利的军队,在新国王托提拉的统领下,很快收复了波河以北的全部意大利领土,并向中部和南部发起进攻。543年5月,哥特军队攻下那不勒斯城后,准备再次围攻罗马。544年春,查士丁尼再次将贝利萨留调往意大利去收拾残局,但拨给他的兵力兵器少得可怜,贝利萨留多次要求增派援军,但查士丁尼一直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因此,贝利萨留只能倾全力在对方的要塞与港口之间东奔西跑。公元548年,贝利萨留意识到,查士丁尼对他是不信任的,不可能给他充足的兵力。因此他提出辞职,得到批准后,便回到了君士坦丁堡。此后,东哥特王国托提拉趁机加强攻势,扩大战果,使拜占廷军队节节败退。不久,在整个意大利领土上,拜占廷军队所控制的只剩下腊万纳等四个城市了。托提拉又建立起舰队,相继夺取了西西里、科西嘉和撒丁岛,并开始进攻和破坏达尔马提亚等地区。

纳尔塞斯再次出征

查士丁尼不甘心放弃意大利,于公元551年,派宫廷总管太监纳尔塞斯出任统帅。纳尔塞斯提出,必须保证兵多财足才能出征。纳尔塞斯是查士丁尼的亲信,所以皇帝对他有求必应。552年春季,纳尔塞斯率领一支约2万人的军队,到达达尔马提亚,沿亚得里亚海岸向意大利北部进发。他们进军迅速,出人意料,几乎没遇任何抵抗就到达了腊万纳。与那里的守军会合后,接着又马不停蹄,迂回绕过前进道路上许多坚固要塞,向西南转折,企图寻找托提拉会战。

塔吉纳会战

在罗马的托提拉,闻讯马上率领部队北上,在托斯卡纳地区北部的塔吉纳村扎营,等待纳尔塞斯军队。等纳尔塞斯的军队到达时,托提拉军队主动出击,逼近纳尔塞斯的营地。拜占廷军队占有兵力和地形优势,于是摆好阵形等待哥特人的进攻。哥特军队骑兵发起攻击时,立即遭到拜占廷弓箭手的“箭雨”的袭击,数以百计的骑兵落马。尽管如此,哥特骑兵仍发起多次冲锋,均遭拜占廷骑兵和弓箭手的重创,于是仓促撤退,拜占廷军队乘胜追击围堵,使哥特人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此次会战,哥特军队阵亡6 000多人,被俘者也都被屠杀,就连身负重伤的托提拉本人也落入拜占廷士兵手中后被杀死。

塔吉纳会战以后,拜占廷军队顺利发展攻势,迅速占领了罗马,横扫哥特残余部队,到处掳掠抢夺,暴敛财富。553年,拜占廷军队在维苏威火山彻底粉碎了哥特人的最后抵抗。554年,拜占廷军队又肃清意大利境内的法兰克人。这样,经过20年的残酷征战,东哥特王国灭亡了,拜占廷帝国终于占领整个意大利。

拜占廷帝国远征哥特王朝的战争,从534年开始,到554年结束,历时20年,终于实现了征服意大利梦想,对战后产生了深远影响。哥特王朝覆灭后,拜占廷帝国的领土囊括整个北非、达尔马提亚、意大利、西班牙东南部、西西里、撒丁和科西嘉等岛屿,地中海再度变成罗马人的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