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9197200000015

第15章 心理成长篇(7)

一般来说,外向型性格的特征是具有旺盛的精力、热情直率、有朝气、适应性强、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所以人们往往愿意接近他们,同他们交往。内向型性格的人不善于交际,喜欢安静、独处、又沉默寡言,虽然遵纪守法、沉着冷静,却往往给人不好接近的印象。久而久之,人们就忽视了他们稳重、善于克制自己、忍耐性强、谨慎等优点而疏远他们。

二、如何调节内向性格

性格内向的人要想摆脱孤独,这就需要进行心理调节。怎样进行心理调节呢?

1.建立自强不息的信心

自卑往往是形成内向性格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有自卑感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更不能发现自己的真正价值,严重影响自己聪明才能的发挥。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首先要克服自卑感,不迷信他人,不迷信天才,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一些杰出的人物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在自信心似乎要丢失的时候,能紧紧地抓住它。高尔基说:“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立志成才的青少年朋友,愿你不断增强信心!

2.广交朋友,经常参加集体活动

交往时,应主动热情,克服羞怯心理性格内向的人,应当选择性格乐观开朗、豁达中肯的人为知心朋友,这样通过性格的互补作用有助于内向型性格的改变。初次与人交谈不要胆怯,可以与对方的目光坦然接触,应寻求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开端,随着交往的增多和加深,逐渐提高自己交往的能力。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时间长了,你会体验到与人交流、关注外界的乐趣。这样你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变化。

3.转移情绪,抛弃孤独和寂寞

首先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因性格内向而苦恼的人不少。他们都希望改变自己的性格,却常常苦于无从做起。当你感到孤独时,不妨采取以下办法进行情绪转移:①广交朋友,友谊将给你带来欢乐;②内心郁闷不快,可以找知己谈一谈,以得到开导、启发,使郁闷的情绪得到释放;③寻求帮助,正常的寻求帮助不同于完全依赖别人,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工作上的互相支持,往往可以帮你摆脱暂时的困境;④可以出去走走,散散心,实现情绪转移。

4.热爱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

首先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未来和前途。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或发生的不幸。要有接受批评的雅量,更应有自嘲的勇气,待人热情些。心胸开阔些,对别人言谈举止的失当,应持谅解、宽容的态度。其次是培养广泛的兴趣。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注意内心活动,对外部世界的人和事注意不够,广泛的兴趣正是培养你对外界的注意和关心,对外界的事情注意多了,性格会在这种注意力转移中发生变化。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让环境诱变;丰富业余生活,让兴趣转变。这样你完全可以变得开朗而豁达。

人的内向性格形成之后,要改变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要积极努力,持之以恒,就会见到效果。

三、培养健全的性格

性格外向的优点突出,但缺点和不足也需要注意改正:比如外向型性格的人,精力旺盛但往往缺乏自制,易冲动,精力易分散,常犯肤浅的毛病;善交际,但情感体验不深,易草率从事,也需要加强性格修养,进行心理调节。

人的性格多种多样。大多数人的性格并不能简单地以内向外向来划分,有的人偏内向、有的人偏外向。偏内向的人,具有内向型性格的某些特征,自卑感虽然没有内向型的人那样强,但性格特点也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偏外向的人,虽然精力旺盛,热情,但突然爆发的冲动,也会使他们铸成大错。

综上所述,无论哪种类型的性格,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都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培养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健全的态度。即爱祖国、爱人民,热情,正直,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善与人同。

(2)健全的意志。目的性强,办事果断,意志坚定,严于律己,善于自控。

(3)健全的情绪。乐观、豁达、振奋、稳定。

(4)健全的理智。精细、严谨、主动、深入。

青少年朋友,努力地去按照健全的性格指标完善自己的性格吧!只有这样,才能去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所作为的人。

青少年的自主思考与从众心理

一、克服从众心理

有一次,一位心理学家在街上走着,看到一个人跑了起来,又一个人跑了起来,后来一大群人都跑了起来。当心理学家问到跑得最慢的一个胖胖的妇女“为什么跑”时,她回答说:“你看别人都在跑,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你就跑吧!”事后,这位心理学家了解到,第一、第二个人是因约会晚了才跑起来,而后边跟着跑的人,本来都没有那么紧张,不用跑,但是他们放弃了自己思想和行为,而跟着别人行动起来了。

这个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兴趣,便对这类现象进行了许多研究。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多数人在意见和行为上的一致造成了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迫使个人放弃自己与多数人不同的意见和行为,而做出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叫从众,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随大流。

人们为什么会从众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①生活的经验使人们形成了一种基本的信念,那就是多数人的看法可能是对的,因此来自多数人的信息,使个人对自己已获得的信息和做出的判断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②在群体中谁也不愿意个别另样,与众不同,不愿意做“越轨者”。

这样当自己与多数人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就会感到不安,虽然没有人强迫,但还是会情愿放弃自己的意见取得和多数人的一致。这种经验我们人人都有。比如,每到夏天来临,班上总有几个女同学商量着同一天穿裙子,然后其他女同学都穿起来。为什么要几个人一起穿呢,因为班上还没有人穿。如果班上所有女同学都还没穿裙子,只有自己一个人穿就会感到局促不安。有的女同学上午穿了,中午回家就换上了裤子。你问她为什么,她会说:“班上女同学谁都没穿,我一人穿,怪难受的。”

从众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入乡随俗,亦步亦趋,赶时髦等都是。

二、自主意识

当然,我们也看到相反的情况,就是不随大流,不从众,在潮流面前坚持自己的行为方式,在众口一声中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在心理学上叫自主。

1.培养自主意识

古今中外,成功者都是自主的人,都是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抗拒潮流的人。他们相信自己从实践中获得的真理,对自己的行动负全部的责任。他们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坚持自己选择的自由,把握自己的命运。而那些随大流的人大半是缺乏责任感的,他们懒于思考,也无力自制,好像木偶一样,把自己行动的自由交给了别人,任自己的生命像一片落叶,随波逐流。因此,他们在生活和事业上都只能是失败者。

要想做到自主,不随大流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往往遭到嘲笑和攻击。有这样一位少年,他本是一个好学上进、生活朴素的人,初中三年级他随父母迁居到一个新的学校,班上只有11个男生,个个长发齐脖,口打哨,手拨响,觉得洒脱、威风。刚来时他也看不惯,但禁不住“男子汉”们的群体压力,他也入乡随俗了。父母批评他,他说:“我只有这样,否则,没人理我,还会欺负我,我很孤立。但我还会好好学习的。”但是,他最后的精神防线还是崩溃了,成绩急剧下降,最后竟降级了。

另一方面,年轻的人活泼好动,有强烈的被同伴接受、得到赞许的需要。一旦脱离群体就会感到孤独,因为怕被“淘汰出局”,所以盲目追求“领导新潮流”。年轻人喜欢交往,一切社会性的、生动的、新颖的东西都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再加上青少年喜欢模仿,所以就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青少年对新奇事物的敏感,使得他们在服装、发式,行为方式上竞相模仿,追时髦。

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随着环境的变化,周围伙伴的不断更新,生活范围的扩大,时髦的事物不断地拥进自己的生活,这就对我们自主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比如,街上流行霹雳舞、紧身衣,周围的同学不少人跳起来了,穿上了,你怎么办?班上不少男生已经学会了抽烟,女同学开始描眉,追星,扎耳朵眼儿,你怎么办?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要求回答,无法逃避。这就要求我们有自主性,克服从众倾向,避免盲目地随大流。这首先要明辨是非,然后是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正确选择。不管时髦的事情有多少人去做,只要是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不利于个人进步的,哪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也不要怕孤立。

2.自主不等于对着干

在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自主绝对不是处处与多数人相反。什么事,不论是非,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多数人赞成的我就反对,只要多数人反对的,我就坚持。大家干什么,我就偏不干什么,大家不干什么,我就偏干什么。这种做法看上去与从众完全不同,但实质上也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它往往是意气用事。在心理学上叫反从众,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自主在意见和行为上可能表现为与多数人不同,但也可能表现为与多数人一致。当个人判断多数人的意见正确,自己也采这种意见或行为,也决定去做,这都不是随大流,而是自主。经过思考,觉得符合自己的需要,符合自己的追求,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特点,于是自己也加入进去,这不是赶时髦、随大流。

学会自主,培养自制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支配自己的思想、天资、能力、行为,才能坐在自己生活航船驾驶员的位置上,乘风破浪驶向伟大的目标。

度好青春成长期

1988年在某市少年宫举办的中学生心理咨询活动中,一个中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不愿意早回家。一回去,不是听家长的唠叨,就是吵嘴……”

不少同学恐怕还记得在幼儿园的生活,快到放学时,总是急切地盼爸爸妈妈快来接自己。现在长大了,上中学了,为什么不愿意早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