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9197200000013

第13章 心理成长篇(5)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严正的朋友。”青少年朋友应记住这一至理名言,在生活中结识严正的朋友,建立有原则的亲密关系。另外,你不妨认识细致地观察你的好朋友,你将会在好朋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从小到大,谁没有闹过别扭!

小时候,在商店柜台里看到玩具火车,要求爸爸买,爸爸没买,就赖在地上哭着不走;快吃饭了,却想吃巧克力,妈妈没给,就闹着不吃饭;老师越要求大家举手发言,越是故意低着头小声嘟囔,让老师只听见声音找不到人……这类事情多得很。

现在长大了,这类孩子气的别扭不闹了,却不等于不闹别扭了。老师要我们不要说话,好好上课,好,我不说话,看课外书,反正不影响别人;学校不允许我们跳霹雳舞,我们不在学校跳,而在家里跳……

可见,闹别扭就是做出与成人、与社会要求不符的或相反的事。

一、闹别扭的原因

为什么会闹别扭?其心理原因是什么?

1.不合需要

孩子有多种多样的需要,要吃、要穿、要玩、要成人的爱抚……当自己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可能闹情绪,闹别扭。

青少年的需要已有了发展,除了知识经验的积累外,与童年相比,多了一种成人感。有了成人感,就想做成人能做的事,想受到成人的待遇,不愿像孩子一样受人支配、受到限制。有时,并不是认为家长、老师话语内容不对,而是由于他们对自己提出要求时的态度、方法不符合自己的尊重的需要,伤害了自尊心。

例如,学校和社会对中学生谈恋爱均持否定态度,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专心学习,一旦发现男女生有“亲近”的行为,就要反复强调早恋的危害,三令五申不准谈恋爱。有些中学生本不想谈恋爱,也还不知什么是恋爱。只是在一个班级共同学习生活中,有几个更为合得来的同学,其中可能就有异性。当纯洁的友情被误解为爱情时,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有的就会干脆任其发展,弄假成真。

2.认为成人要求不合理

这是青少年与成人认识上的不统一造成的。这种不统一,常是由于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造成的。

以读书、学习为例。老师强调知识的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多数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学点知识,将来有利于建设国家,也有利于个人发展。但有些学生从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现实发现,从个人收入看,知识多的不如知识少的,学历高的不如学历低的。于是老师、家长越是强调知识的价值,这些学生就越反感,越不想将艰苦劳动耗费在这种没有多大价值的学习上,有的自行决定辍学经商,有的坚决要求退学就业。

其他诸如对爵士乐,霹雳舞,牛仔裤、超短裙之类的看法,也可能不尽相同。

“爵士乐太闹了!”

“不,它表现了竞争时代的高旋律,使人振奋。”

“霹雳舞易伤身体。”

“不,它的难度大,集舞蹈、杂技、体操于一身,太来劲了!”

“牛仔裤影响发育,超短裙有碍风雅。”

“不,这才能勾画出年轻人的优美线条,显示出青春活力。”

这类不同的观点导致青少年对成人要求的抵制反抗。

3.对成人提出要求的动机产生

怀疑一般来说,成人都是出自善意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而提出种种要求或作出种种规定的。由于前面已提出过的“不合需要”,或“认识不一致”的原因,有的青少年会对提出要求者、制订规定者,以及执行者的动机产生怀疑。如认为课堂常规、考勤制度是要卡我们学生;不许留长发,不许穿高跟鞋是扼杀我们爱美之心,于是阳奉阴违,找着机会就钻空子。

4.出自好奇心

好奇心、求知欲也能产生反抗心理。好奇心、求知欲都是想去认识目前自己尚未了解的事物,好奇心具有某些盲目性,缺乏明确目的;求知欲是比好奇心更深一层的认识事物的内驱力。它们在科学研究、创造发明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被选定为首届全国青少年航天科学实验项目“控制航天飞机舱内垃圾”方案设计者,兰州第十四中学学生王念庆就是好奇心、求知欲很强的一个。

例如,他想知道,眼镜为什么非要架在耳朵上,粘在额头上、眉毛上不行吗?人为什么不能像“阿童木”那样穿上“气垫鞋”?旱冰鞋为什么要四个轮子,两个轮子不是更轻巧,转弯更灵便吗?……“控制航天飞机舱内垃圾”这一题目正是读了美籍华人伍赣考写的《遨游太空七昼夜》一文,得知宇航员正在为不能控制包括自己的排泄肠在内的垃圾而苦恼的这一事实而萌发的,他说,“最可怕的是守旧”,“要让思路不受大人束缚”。这就是可贵的好奇心、求知欲。

但是,有些青少年的好奇心、求知欲,不守旧,不受大人束缚,并不表现在科学研究理智的探索上,而是愚昧地猎奇,盲目地探新。社会上批判什么文章,老师家长不让看的手抄本,就千方百计去寻觅,去转抄。成人越想禁止青少年抽烟喝酒,越是想尝尝烟酒是什么滋味。有的青少年出现的一些犯罪行为,也是出自这种好奇。他们认为“禁果分外甜,越禁越想尝”,因此,开放的教育,才是正确引导青少年的最好方法。

二、把好奇心用到正途上

具有反抗心理本身并无所谓好坏,这对已有一定独立性、批判性的青少年来说完全是正常健康发展中的心理现象。问题是反抗、批判、求异的指向性问题。正因为青少年的社会阅历浅,知识还不够丰富,辩证思维未得到充分发展,对问题的分析、辨别还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仅仅依据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已有认识去作为正确错误的辨别标准,决定自己的行动以及行动的方式是不够的。如果明知成人要求是正确的,却出自自己不正当的需要,包括虚荣、享乐、发泄而明知故犯,这完全是错误的。有的可能就此走上邪路,做出有害于社会的行为。

因此,作为青少年如何充分利用自己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理优势,克服知识经验不足,理论思维能力弱,独立判断力差,情绪容易偏激等心理弱势,就一定得有所作为。首先当然是要学习,要调查研究,要认真思考、克服盲目性。毛泽东、周恩来等能够找到一条解放全中国的革命道路的老一辈革命家,在他们青少年时候就具有了不迷信权威,又善于学习思考的特点。达尔文创物种起源论,布鲁诺建日心说,李四光大胆反对中国贫油论也具有这两个特点。青少年朋友,望你用知识理论武装自己,克服盲目性,使自己不闹愚蠢的“别扭”。

现代青少年心理特点

一、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现代中学生,出生在全球化和网络时代,成长在QQ聊天和网络游戏时代,所获得的信息和受到的环境诱惑都是空前巨大的。青少年通过对外界的观察和对自身的思考,形成现在中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这些特点集中反映在众多的心理矛盾中。

(1)政治上具有多样性,观点上带有偏激性;

(2)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

(3)目标上具有时代性,需求上带有享乐性;

(4)思维上具有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

(5)意识上具有自主性,处事上带有自私性;

(6)行为上具有独立性,生活上带有依赖性;

(7)性格上具有开放性,意志上带有脆弱性;

(8)交往上具有广泛性,情感上带有冲动性;

(9)眼界上具有全球性,知识上带有趣味性;

(10)信仰上具有怀疑性,追求上带有物质性。

如果再结合心理活动的内容作具体分析,中学生有以下10对矛盾:

1.盼长大,怕长大

小时候唱“小松树、快长大”时真是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现在,每当自己感到处处受大人限制、束缚、管教时,也想赶快长大,只有长大了才能独立。到了初三、高三要选择志愿时,一些同学一想到可能马上要走上社会,参加劳动,一方面是新奇,一方面又有不可名状的惶恐,看到成人有那么多的焦虑与烦恼,想到要向成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生活告别,真有点怕长大,怕成大人。

2.想学习、怕学习

长知识、长本领,这是每个青少年的基本需要。他们希望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较强的人,因为只有这样,将来才能自立于社会,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但是,不少青少年真的是怕学习,有的则发展到厌学,认为学习太苦了。沉重的作业负担,频繁的日常测验,紧张的升学考试,剥夺了参加娱乐、体育、课余爱好活动的时间,甚至侵犯了应有的睡眠时间。通俗歌曲《我想唱歌我就唱》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唱出了他们要求老师、妈妈理解他们学得太苦了,要求还给他们唱歌时间的心情。据调查,不少重点学校的好学生尚且表示怕学习,只是不能不学,何况是一般学生?

3.想独立,不会独立

中学生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想依赖成人,却不会独立。独立,首先是经济独立,他们抱怨道:“我想利用假期参加劳动挣点钱,哪里找得到。国外学生可以在饭馆端盘子、刷盘子,大学生可以当家庭教师,我们没这机会。”其次是生活独立,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不因“杂事”而分心,父母把家务全都包揽了。父母真累,可是没有他们,不少学生真的只能干啃方便面,穿脏袜子了。第三是工作独立,为了学习,现代中学生不愿当干部,当干部要受累,收费时,可能还要挨骂。即使少数人当了干部,也是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老师,多数干部还不会独立开展工作,就别说从未当过干部的学生。

4.想参与社会活动,拿不出有水平的意见

听到成人的一些议论,看到报刊上的某些报导,不少中学生都很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往往是随便说说还行,一旦要拿出有根有据,有观点有事实的意见,像舒滢同学写出《我们只有一个中国》这样有观点有材料的文章谈何容易,这样的学生在中学生中真是凤毛麟角。

5.想表现自我,缺乏表现能力

看到获科技发明奖、体育运动优秀奖的成功者,以及高考状元、征文秀才、年轻的企业家、开拓者十分羡慕,很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也能拿出类似成绩,但是,从头想到脚,竟找不到一处特长,既不甘愿做一个平庸的人,又苦于没有表现自我的才华的机会。

6.对新事物有兴趣又不会辨别

中学生反对保守,不墨守成规。上街一走,同学们在一起一交流信息,很快能发现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对此饶有兴趣,想探索,想趋近,想尝试。台球桌摆在街上了,电子游戏室开张了,营业性舞厅营业了,图书馆接待读者了……只要自己过去没有接触过的,都想了解、参与,却辨别不出健康与否,正当与否,想尝试又担心就此不能自拔。

7.想广交友,又感社会复杂

爱交往也是青少年的一种特点,通过广交友,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困难时可以得到八方支援。但对从报刊、广播中听到的各种欺骗行为很感不安。人家大学生、研究生都还被骗被拐卖,我们中学生更是难辨真假,难识善恶了。

8.想自己选择生活道路,却只能让生活选择自己

“我的理想”的作文,从小学到中学,已写过无数次,尽管具体的职业理想一变再变却总想当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成为开拓者、千里马。但是,命运可能会捉弄自己,中考、高考一锤定音,一举定终身。大概多数中学生还只能由生活来选择自己。这些心理矛盾,常常困扰着中学生,表现为时而热情高涨,时而情绪低落;时而兴高采烈,时而垂头丧气;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心灰意冷。

这些心理矛盾实质上是中学生为了未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要发展,要前进,要实现自身现代化,却又缺乏知识、经验,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

二、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知识从学习中来,经验从实践中来,自信从成功中来。为此,若要实现自身价值,以下4个方面应引起中学生的注意:

1.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在认真学好各门基础课程的同时,广泛吸收社会信息,学会观察社会。

纵观历史,横比世界,把自己置身于社会的广角镜头中,准确地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坐标点,使自己在认识与思考问题时,有一个可靠的参考系。广泛吸收社会信息的基本功是在学校教育中,由教师传授与训练的。为此,学好各门基础课程是广泛吸收社会信息的必要前提。然而,一个囿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人,是难以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

2.学会独立思考

对传统观念及各种新观念,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妄加否定,认真通过思考,辨别其积极与消极,合理与不合理,可行与不可行的成分。学会分析自己,认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从社会需要与自己的特长出发,选择发展方向。这种独立思考的前提有两条:谦虚与自信。

3.珍惜时间

随着世界日益高速化,生活中的时间观念也高速化起来。时间的价值越来越昂贵,现在流行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这里的“金钱”是“财富”的代名词。在今天,一切慢慢来,缺乏时间观念的人是难以适应飞速前进的现代生活的。为此,我们必须使自己具有惜时、守时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