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儒家经典与中国式管理
9190500000017

第17章 《孟子》——儒家系统的仁政思想(2)

第二,管理者善于养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两千多年来,它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长期积累形成的。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产生出来,它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威胁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养”的意思是慢慢积累。人养气要依靠自己,所以要“修身养性”。孟子一生十分重视人的精神境界的培养和提升,他提出的“浩然之气”对中国“士”人的精神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俞雷曾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的玛氏中国、莎莉中国和欧莱雅中国,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他在谈到职业经理人与“士”的联系时,将孟子的“浩然之气”与现代企业管理联系起来,认为,西方的职业制度起源于新教伦理,它培养了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而中国的“士”的消失,是因为儒家文化教育的逐渐缺失,“士”的精神也就难以在职业经理人身上得到延续。其实,中国缺乏的不是那些纯粹忠于老板、忠于公司的人才,那些人往往缺乏职业经理人的素质,更缺乏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水准。公司的竞争力一定是基于知识劳动者的竞争,也就是基于职业经理人的竞争。职业经理人的使命就是水滴石穿,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情,而无论在哪家公司。这是一个优秀的公司之所以振兴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之所以振兴的根本。就像过去几千年来,虽然朝代更替,但“士”的精神一直在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孟子》中的管理智慧

原典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

[译文]民众有一个基本情况: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加以惩罚,这等于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人为政,却做出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认真办事,节省费用,有礼貌地对待部下,尤其是征收赋税,要有一定的节度。

原典

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弒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孟子·离娄上》

[译文]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的言行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效法尧舜就可以了。不用舜服侍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侍君主,便是对这位君主的不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严重,君主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灭亡;暴虐百姓不太严重,君主本身就会危险,国力会削弱。

原典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离娄上》

[译文]道理在近处却往远处求,事情本来容易却往难处做。其实只要各人亲爱自己的双亲,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

原典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离娄下》

[译文]拿真理来使人慑于威力,是不能够使人信服的,拿真理来熏陶教养使人身受恩泽,这才能使天下的人都归服。天下人心不服,却能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过。

原典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下流一样自然。

原典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筭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从天生资质看,可以使人善良,这便是我所说的人性善良。至于有些人不善良,不能归罪于他的资质。同情之心,每个人都有;羞耻之心,每个人都有;恭敬之心,每个人都有;是非之心,每个人都有。同情之心属于仁,羞耻之心属于义,恭敬之心属于礼,是非之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由外人给予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不过不曾探索它罢了。所以说,只要去追求,便会得到;一经放弃,便会失掉。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这是未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的缘故。

原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尊奉自家的长辈,也尊奉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也爱抚别人家的儿童。

原典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作为他自己的快乐,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作为他自己的忧愁,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乐与天下人同乐,忧与天下人同忧,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附的事,是决不会有的。

原典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我善于分析研究别人的话,来识别它们的是非得失,并探寻出形成是非得失的原因,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原典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尊重贤士,重用能者,让才能出众的人各在其位,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感到衷心喜悦而愿意到那个朝廷来做官。

原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

原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得到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便多;失去正义的人,帮助他的便少。帮助少到极点,连内外亲戚也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愿意顺从他。

原典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高官厚禄不能扰乱心灵,家贫位卑不能改变行为,威力相逼不能挫伤志气。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原典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

[译文]即使有离娄那样明察秋毫的视力,公输般那样精巧的手艺,如果不用曲尺和圆规,也不能画出准确的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么卓越的辨音能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好五音;即使有尧舜那样高明的治理之道,如果不实行仁政,也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原典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译文]所谓大人,就是没有失去他那爱民众如同爱婴儿一般的心的人。

原典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译文]君子心怀仁爱,心怀礼法。仁爱的人慈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慈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慈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要是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宁愿不要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要是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宁愿牺牲生命而取义。

原典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译文]所以当上天将要把治国治民的重任加在这个人的肩头上时,一定先要使他遭受种种困难的折磨,使他心烦意乱,筋骨劳累,肚肠饥饿,口袋空空,想做点什么便被干扰,百不如意,这是为了使他心意坚定,性格坚韧,由此来增加他平时所不具有的能耐。

原典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译文]天下百姓最重要,其次便是社稷,君主最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