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标管事,低调管人
9181900000019

第19章 领导者最有力的谋势韬略(2)

所谓的造势者,就是导致形成某种局势的使动者。造势者,就是那些“乱世中的英雄”,在乱世中,那些人将不甘于平凡,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之机会,以期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与更大的生存空间,并尽可能地改变其原有之状况。此既为生存之必需,亦为人性之必然。这一部分人中,虽然成功者并不很多,但至少,他们生存下来的机会要比碌碌无为者大得多。

历史上造势成功的事实有很多。我们且看发生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8月,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符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符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很明显,晋军仓促应敌已属被动,而且军员也较敌方少得多,形势很是不利。

但晋军将领谢石却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当他得知秦军虽众却并无士气时,马上改变策略,变守为攻,主动出击。

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并安排人于秦军阵后诱其阵地自乱。这样当谢玄进攻秦军时,秦军阵却已乱成了一团。人人竟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洛阳。

谢玄造势成功,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如果忽视了已有的势力,孤身投入到一个陌生的战场,往往会受到对方强烈的攻击,而自己却借不上已有的势力,势必危机重重。

下围棋通常会借助已有的势力,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引导局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忽视了已有的势力,孤身投入到一个陌生的战场,往往会受到对方强烈的攻击,而自己却借不上已有的势力,势必危机重重。

3 深藏不露,迂回前进

在很多时候,时机并不适合主动出击。这时就需要藏器于身,以曲线代替直线,先退一步,借以待势。势成而后动,势顺而后发。

露锋于外伤己身

一个人自恃才能过人,总是表现过多,就会给别人带来压力和不快。

将你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当你的傲然之气明显地表现出来的时候,有些人甚至会怒火中烧,不择手段地对你施以明枪和暗箭。

春秋时期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个项目是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6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6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耙边,有的射中靶心。第5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三箭射击,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志在必得,轻蔑地看了一眼颖考叔。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却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拔腿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车飞快跑去。庄公见状,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于是怀恨在心。

颖考叔果然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不行,竟抽箭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中箭的颖考叔一头从城头栽了下来。另一位大将假叔盈以为颖考叔被许兵射中阵亡了,忙拿起战旗,又指挥士卒冲城,终于拿下了许都。

这个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当然是公孙子都的嫉妒心,但颖考叔锋芒太露、傲气抢功也是一个根源。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似的,要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掩饰自己的才华。

由于客观的等级差异,领导者已经高于普通员工了,如果你不注意藏锋收芒,下属一定会更加嫉妒你,不会配合你的工作。

当领导者更应该如此。由于客观的等级差异,领导者已经高于普通员工了,如果你不注意藏锋收芒,下属一定会更加嫉妒你,不会配合你的工作,那么团队的绩效怎么完成?另一方面,太过张扬的人又怎么会得到上级领导的欢喜呢?

聪明的领导者往往谦虚而谨慎,不仅管人低调,做人也低调。他们深知露锋于外伤己身,习惯于藏器于身,等待合适时机再主动出击。

不要害怕后退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就是强调在关键时刻应以守为攻,以退为进,以逸待劳,以曲线代替直线。

在中国,以退为进,以逸待劳是政治人物们经常使用的战术,《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记载的“退避三舍”的故事就是例证: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不可避免要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