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员工有绝招
9172100000017

第17章 与员工沟通的绝招(3)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韩愈在《师说》中也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学习要善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进步。

刘开在《孟涂文集·问说》中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焉’。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其中强调学与问的辅承关系:好学尤当勤问,学是问的先导,问是学的继续。

少说“我”,多说“我们”

某国企的厂长,在上级领导来工厂检查工作开座谈会的时候,他认认真真地汇报了工厂的宏伟规划和目前存在的困难。他说:“我今年的产值一定要超过×万元,我的利润一定要达到×万元……但我的困难很多……我……我……我……”汇报时还有他的副手、中层骨干和工人在场。汇报以后,上级领导人征求大家的意见,没有一个人做声。等了好大一会儿,一个工人没头没脑说了两句这样的话:“我们没意见。老板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这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尴尬。

这个工人所以对厂长使用“老板”这个在国企里没有听到过的、刺耳的称呼,是因为厂长把工厂、把大伙、把集体都说成“我的”“我”。对厂长的这个常挂在嘴边的别扭的“我”字,工人们早已很反感。

人人都爱说一个“我”字,但对别人说的“我”字却不感兴趣。这是为什么?

从某个意义上讲,在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最关心的首先是他自己,只是各人所关心的角度不同而已。有的人首先甚至唯一关心的是自己的物质享受;有的人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高尚品质、道德、情操,然后才是自己的物质利益。前者为了满足其私欲,往往不择绝招,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后者为了自己光辉的人生,千方百计反对、制止各种损人利己的行为,用毕生精力甚至用生命来维护、创造大多数人的物质利益(当然,他自己的物质利益也包括在内)。二者都为各自的追求奋斗不止。要奋斗,就必须时刻考虑到自己的目标、计划、绝招、结果等。知己者,我也。这就是人们总是爱说“我”“我”“我”的原因。

美国纽约电话公司就电话对话做过一次调查,看哪一个字最常使用。调查的结果,用得最多的正是“我”字。在500通电话对话当中,“我”字用了3900次。

既然人们关心的都是“我”,一个单位的领导者要使自己的人生光辉些,直接或间接地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当然常常是“我”“我”“我”。他的下属关心的也当然是“我”。他们对领导者的“我”“我”“我”必定不感兴趣,甚至反感。这该怎么办呢?

正好,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妙的词——“我们”。“我们”和“我”的区别,就是范围扩大了。又正好,领导者和他的下属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把范围扩大以后,领导者及其下属都包括在内。

其实,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位厂长说的“我”“我”“我”,如果都改说为“我们”,同本意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我们”把下属的“我”都说进去了,代表了下属的意志,能使下属高兴,能赢得下属的理解与支持。

所以,领导者凡遇到“整体”“大伙”这些意思的时候,都应该说“我们”,而不应该说“我”。

会议桌的妙用

一般来说,圈状围绕的座位,优于长形的会议桌。在空间设计上,桌椅的排列,并不能完全决定会议成败,但若安排得体,一定能协助你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于整个研讨小组的工作效率助益匪浅。例如,在办公室内安放一张小型会议桌,能够让人在意识上认同你是“领导者”。

办公室也可摇身一变成为会议室。将现有的摆设做适当的安排,就能塑造出你的权威性。例如,坐在办公桌后,面对你的访客,这会让他对你产生敬畏感;又如离开办公桌,和你的客人一起坐在同一方向讨论,则能勾勒出关切及和蔼可亲的形象。不论你是被视为领导者还是合作的伙伴,这些形象都将为你带来决定性的力量。

若要有效地传达讯息,首先就必须除去所有障碍。因此会谈时,尽量邀请别人到你的办公室来,而不要跑到别人的地方去。如果有所不便,或者即使在办公室里,你仍无法掌握全局,不妨就建议在一个你平日熟悉的场合碰面。但千万不要选择餐厅,以免因为声音嘈杂,而使得彼此心浮气躁。

在别人的办公室里开会,如果你发现中途经常受到干扰,不妨客气地请对方换个较安静的场所,再继续讨论。提出请求时,切莫指责对方不重视你的谈话,而应明确地表示,你希望另换一个地方,以便能更专心、更清楚地聆听他的意见。

成功的领导者,都拥有一群忠心的伙伴。实际上,只要个人受到公平礼遇,且意见经常被关注,他们通常愿意竭力配合领导者,而不会故意高举反对意见。因此,若能透彻了解办公室摆设的要诀,并加以巧妙运用,你就能将自己摆在领导者的地位,使别人依照你的意见——服从你、尊重你。

沟通的技巧

为了增强协调沟通的效果,领导者必须不断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协调沟通能力。

1.提高自身的心理容量

协调沟通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如果领导者心理容量小,一难就躁、一阻就吵、一顶就跳,那就会越弄越糟。领导者要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头脑冷静,情绪镇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用理智控制情感,让行为服从意志,做到:“对待同志最能宽大、容忍和‘委曲求全’,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忍受各种误解和屈辱而毫无怨恨之心。”如能这样,就要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心理正常、态度平和,正确地了解和接受信息,融洽地调解和缓和矛盾。

2.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思维、交流的工具。在协调沟通中能否正确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直接影响到效果好坏。领导者运用语言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真挚诚恳、感染力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多用对方感情上易接受的语言,多用陈述性语言,尽量避免使用挑衅性语言;纯朴生动、文明优美、通俗易懂,切忌滥用辞藻,力戒污言秽语,不讲大话、空话,防止单调枯燥;含义准确、措辞恰当、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切忌含混不清、模棱两可、逻辑混乱、文理不通,以免使人不得要领,产生误解。这样才能发挥语言的作用。

3.提高自身的交谈技巧

协调沟通多表现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其时间、地点、程序的选择也很重要。在地点上,重大问题应在办公室或会议室,以示严肃;个人交换意见可在家中拜会或户外散步,以示亲切;在时间上,应避免对方紧张、烦恼、吃饭、睡觉的时间,尽量选择对方轻松愉快的时间,以便乐意接受;在程序上,集体性会谈按照议定程序进行,个人谈心可先寒暄家常,以增加友好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