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三十岁要懂的博弈论诡计
916300000026

第26章 枪手博弈: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 (2)

第九章 枪手博弈: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 (2)

清朝末年,陈树屏做江夏知县的时候,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湖北巡抚谭继洵关系不太融洽,多有矛盾。谭继洵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父亲。有一天,张之洞和谭继洵等人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举行公宴,当地大小官员都在座。后来,有人谈到了江面宽窄问题,谭继洵说是五里三分,曾经在某本书中亲眼见过。张之洞沉思了一会,故意说是七里三分,自己也曾经在另外一本书中见过这种记载。

督抚二人相持不下,在场僚属难置一语。于是双方借着酒劲儿争辩起来,谁也不肯丢自己的面子。于是张之洞就派了一名随从,快马前往当地的江夏县衙召县令来断定裁决。知县陈树屏听来人说明情况,急忙整理衣冠飞骑前往黄鹤楼。他到了以后刚刚进门,还没来得及开口,张、谭二人同声问道:“你管理江夏县事,汉水在你的管辖境内,知道江面是七里三分,还是五里三分吗?”

陈树屏对两人的过节已有所耳闻,听到他们这样问,当然知道他们这是借题发挥。但是,张、谭二人他谁都得罪不起,所以肯定任何一人都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后来,他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语平和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水落时便是五里三分。张制军是指涨水而言,而中丞大人是指水落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张、谭二人本来就是信口胡说,听了陈树屏这个有趣的圆场,抚掌大笑,一场僵局就此化解。

生活中,人们有时会无端地被卷入对立的两派之间,而两边又都得罪不起,但是你又不能不表明态度和立场。这时候,就得用点枪手博弈的智慧:等距离外交,谁也不得罪。这是夹缝中求生存的高招。

所谓“等距离外交”,也就是指无论在工作上或生活上,你与所有的人都大致保持相同的距离,大都处于关系均衡的状态。因为你处在夹缝中得罪不起人,不采取这种博弈策略,你就将面临危险。类似故事中陈、张、谭之间的博弈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比如,你的两个朋友为了小事发生了争执,你已经明显感到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一个是错的,现在他们要求你判定谁对谁错,你该怎么办?此时,如果稍微懂点枪手博弈知识,就明白最好的策略是不说任何朋友的不是。因为这种为了小事发生的争执,影响他们作出判断的因素有很多。而不管对错,他们相互之间都是朋友。此时你当面说一个人的不是,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让他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很可能他会因此失去对你的信任;而得到支持的那个朋友虽然一时会感谢你,但是等明白过来,也会觉得你帮了倒忙,使他失去了与朋友和好的机会。

更何况,有时你在这种博弈困境中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失去朋友的问题,而是有可能会失去前途、失去生命,此时采取等距离的外交手段无疑是保护自己的最佳策略。

古人苏秦就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在外为官的小吏,其妻与人私通,到了小吏回家的日子,其妻很担忧,就和通奸者商议对策,决定以药酒毒死小吏。小吏回家的那天,其妻就让小妾端着药酒递上去。小妾已知他们的奸计,想说出酒中有毒,又怕得罪女主人;不说出来,又怕药酒毒死男主人。无奈只好端着酒进去,后又假装失手摔在地上。小吏正在高兴老婆让小妾送酒,不料酒却被小妾摔了,十分恼火,就痛打了小妾一顿。小妾对小吏一片忠心,却要受皮肉之苦。但对处于劣势的小妾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学会了等距离外交,你的处世水平自然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档次。英文中有一句谚语叫做:涉入某件事比从该事脱身容易得多(It is easier to get involved in something than it is to get out of it.)。可以说是对等距离外交的博弈智慧的一种反向总结。

也许有很多人认为,这种等距离外交、谁也不得罪的做法是一种墙头草的行径,十分令人鄙视。大丈夫敢作敢为,必须敢于挺身入局表明自己的立场。其实这是对等距离外交策略的一种误解。等距离外交不过是一种博弈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在冲突的最初阶段更好地保护自己,并且在将来挺身入局的时候能够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所以它不是墙头草的行径,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挑选对手结成攻守同盟

在枪手博弈的生死决斗中,枪手乙和枪手丙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在甲被杀死以前,他们相互间不是敌人,即在丙和乙之间达成了一个攻守同盟。

这不难理解,毕竟人总要优先考虑对付最大的威胁,同时这个威胁还为他们找到了共同的利益,联手打倒这个人,他们的生存机会都会上升。

其实,这一策略历史上很早就有人用过。

秦始皇称帝后第五次巡视全国各地,随行的有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但只有十八子胡亥被允许同行,因为他深受秦始皇喜爱。这次巡视东至会稽,渡江至琅玡,再取道西返。七月,车驾至平源津,秦始皇病重。由于他忌讳说死,群臣谁也不敢谈论死的事。至沙丘平台,病情严重。他自知不能治愈,于是命令赵高拟定诏书给长子扶苏,要扶苏把军务托付给蒙恬,速回咸阳办理丧事。诏书写毕,还来不及封口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赵高拿了秦始皇的玉玺和遗诏,心中感到十分沉重。当时知道遗诏内容的只有李斯、胡亥和他三个人,其他的大臣一概不知。因为秦始皇死在出行的路上,立太子的事未定,丞相李斯恐天下发生动乱,就命令秘不发丧。每到一地,按例进膳,朝廷百官照样还要报告政务,亲信宦官就在车中假托皇帝命令批复百官的奏本。

赵高曾经是胡亥的老师,教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两人关系密切。赵高原是赵国国君的远亲,自幼受宫刑,长大后进宫当宦官。他曾经犯大罪,秦始皇命蒙毅去审理,秉公执法的蒙毅判赵高死罪。秦始皇因赵高办事比较干练,又精通刑狱法令,所以就赦免了他。这时的赵高担心如果按秦始皇所云让公子扶苏即位,与扶苏关系密切的蒙恬、蒙毅兄弟就会得到宠信,并对他不利。扶苏成了赵高的最大敌人。为此,赵高策划了一场夺嗣的争斗,决定把胡亥推上皇位。

赵高扣下皇帝的信件,游说胡亥道:“皇上驾崩,没有遗诏封诸皇子为王而只赐信给长子扶苏。扶苏一到咸阳,就将即帝位。公子你却无尺寸之地可以立足,你想过该怎么办吗?”胡亥说:“贤明的君主了解大臣,贤明的父亲了解儿子。我还有什么好说的?”赵高面露一丝奸笑说:“现在皇位的归属取决于你、我和李斯三人,希望公子要抓住机会。‘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怎可同日而语呢?”胡亥对赵高的奸计心存恐惧,但皇位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最后只是有点担心:“现今父皇的遗体还在路上没有发丧,此事怎么对丞相说呢?”

赵高虽然也把李斯当做一大对手,但是在眼前的情势下,他知道没有丞相李斯的支持,他的阴谋是无法得逞的,遂去劝说李斯。李斯起初还以忠于君事自命,但赵高晓之以利说:“无论才能、功劳、谋略、声望以及和扶苏的私人情谊,你李斯哪一点比蒙恬强?公子扶苏即位,必定宠信蒙氏,以蒙恬为丞相。这样,不仅你的荣华富贵没有了,而且你的子孙也将会受到伤害。只有公子胡亥,人非常仁慈可爱,轻钱财,重人才,在始皇的所有公子中没有谁比得上他。我认为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所以我特地来和你商议,把谁即皇位定下来。”出于对共同利益的考虑,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服,同意照赵高的意思办。

三人狼狈为奸,对外宣称李斯接到始皇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而原先处于强势地位的扶苏最终在赵高和李斯的攻守同盟中落败。

这种与竞争对方合作,从而在多人博弈中取胜的策略,在商场中同样适用。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一般消费者看来,他们是饮料市场上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对手,两家的市场竞争也可谓你死我活,似乎每家都希望对方忽然发生重大变故,而把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但是多年来,这种局面让每一家都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从来没有因为竞争而使第三者异军突起。

其实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位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实际上在进行着一种类似于剑客丙和乙之间的攻守同盟。他们真正的目标是消费者,以及那些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只要有企业想进入碳酸饮料市场,他们就必须展开一场心照不宣的攻势,让挑战者知难而退,或者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