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三十岁要懂的博弈论诡计
916300000027

第27章 胆小鬼博弈:狂一点有时候是优势 (1)

第十章 胆小鬼博弈:狂一点有时候是优势 (1)

谁先让步,谁就算输;可是如果没人让步,两个人就会同归于尽。在胆小鬼博弈中获胜的关键是,要让对手相信你绝对不会退却,你越是表现强硬,对方就越有可能让路;但如果你知道对手绝对会硬干到底,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当个胆小鬼。

胆小鬼博弈:两军相遇勇者胜

在红极一时的电影《天下无贼》中有这么一个片断:由刘德华扮演的男贼和由葛优扮演的贼头目都想向对方显示自己无比的勇气,他们约定在火车驶进隧道口的时候爬到火车上面,看谁在火车快进隧道口时先低头躲避足以令他们人头落地的岩壁。

在死亡越来越近的情况下,如果其中的一个坚持不住,转弯躲避,就成了“胆小鬼”,在对方面前输了面子;谁毫不避让,就被视为英雄;如果双方都不肯让路,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但是,如果双方都退避让路,他们虽然都安然无恙,但却都成了“胆小鬼”。

虽然《天下无贼》的编剧和导演未必有意在此宣扬博弈论思想,但这一情节正好契合了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博弈模型——胆小鬼博弈。

胆小鬼博弈的要害之处在于,在这个游戏中,谁先让步,谁就算输;可是如果没人让步,两个人就会同归于尽。你可能发现这个博弈游戏和囚徒困境有一点相似,它们的不同在于收益值。在囚徒困境中,对个人来说,单方面合作是最坏的结果;但在这个游戏中,双方对抗到底的结果无论对个人还是全体,都是最坏的。

假设剧中的刘德华和葛优是两个“理性人”,他们的收益值大致是这样的:最大收益是自己勇往直前,逼迫对手让路;可是如果对手坚持到底,自己就要让路,因为丢脸总比丢命要好。所以他们的选择会是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剧中的刘德华认为对方会勇往直前,那么他就会选择退避让路;如果他判断对方会退避让路,那么他更愿意勇往直前。剧中的葛优的想法也同样如此。

胆小鬼博弈说明了“两军相遇勇者胜”的道理。但除此之外,它还说明了更多的东西。如果两军都是勇者,结果对于双方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双方都得到这个对局中最差的报酬。如果双方都是胆小鬼,双方都将无所收获,但避免了严重损失。如果一方是勇士而另一方是胆小鬼,那么前者将得到最高的报酬,而后者虽然没有遭受大损失却落得个“懦夫”的名号。

如果一个博弈者在他的对手看来是“不合理的”、“控制不住自己的”、“疯狂的”、“玩命的”,或者说是“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那么在胆小鬼博弈中他就处在有利的地位。

譬如,两个争强好胜的人为了制伏对方,各驾驭一辆车,开足马力向对方撞去。此时,“高明”的博弈者可能醉醺醺地爬进汽车,把二锅头酒瓶扔出窗外,让对手看清楚他醉成什么样子了;他戴着黑墨镜,让对手明白他什么也看不清;汽车一开到高速,他就卸下方向盘,把它扔出窗外。如果对手看到,他就赢了;如果对手没有看到,他就有麻烦了;如果对手也这样,那就有好戏看了。

这就告诉我们,在胆小鬼博弈中获胜的关键是,要让对手相信你绝对不会退却,你越是表现强硬,对方就越有可能让路;但如果你知道对手绝对会硬干到底,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当个胆小鬼。撞车的结局是谁也不愿看到的。所以在最后关头转弯,是双方的最优策略。

可问题是这个“最后关头”很难把握。在飞驰的车上,也许生死存亡就在一念之间,也许这一秒钟你还在指望对方妥协,下一秒钟你们就同归于尽了。所以说,这个“最后关头”策略并不是一个“绝对正确”的选择。

狂人有时更占优势

胆小鬼博弈的微妙之处在于:它似乎证明了在某种情况下,你越不理性,你越可能得到理想的结果。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胡搅蛮缠的人,人们常常退避三舍,所谓“糊涂官难缠”。因此,发疯有时是一种优势。市井流氓也是不自觉地利用了“狂人的优势”:他们到处寻衅滋事,动不动拿把刀砍人或者在自己身上划一刀,表明自己视死如归。对于这样的亡命之徒,人们总是敬而远之,要钱给钱,要面子给面子。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类似的狂人也不在少数。例如,希特勒在许多西欧领导人的眼里就是政治疯子、战争狂人,这让希特勒在国际政治博弈中占尽便宜。

同样会使用此种策略的还有精神病院的患者,他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病情去与医院谈条件。比方说,每当院方想要使出惩处手段时,病患总会自残,借此从管理人员的高压统治中得到一些自由。但要是正常人告诉老板说,要是让他下岗,他就会去投河自尽,老板大概不会理会他的威胁。甚至在监狱里,狂人也常常更占优势。美国某监狱记录的一个犯人说的话,很能说明问题。

“查尔斯是监狱里的暴徒,他总是看谁不顺眼就打谁,连看守也不例外。他在电视房里说看什么节目就能看到什么节目。”

“选台时,他不过随便说一句:‘喂,看电视剧如何?’就换到有电视剧的频道。他可以支配另外30名囚徒的节目选择。”

“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他这样做。人们通过投票选择的节目,查尔斯给换掉了,然而没有一个人抗议查尔斯的行为。”

“第二天,我向几个犯人问起这件事,他们的解释说出了事情的实质。有一个人说:‘噢,查尔斯为所欲为,别人惹不起他。’也有人说:‘我才不管发生什么事呢,看电视剧还是看足球,有什么关系呢?’然而投票时这个人是赞成看足球的,而查尔斯给换掉了。”

由此可见,“绝圣弃智”可以提高威胁的可信度。“绝圣弃智”的策略在商场上同样有效。生意人往往会试图通过打官司来报复,只是请律师必须花一大笔钱。因此,要是有人已经对你造成伤害,把它忘掉往往比采取法律行动好得多。不过,要是大家都认为你会为了赌一口气而上法庭讨回公道,那么他们就会避免让你找到反击的借口。最好用的法律复仇策略就是让别人相信,假如有人真的侵犯了你的合法权利,你绝对会拼了命地告到底。做生意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多赚一点钱。假如有公司为了其他目的而放弃赚钱的机会,经济学家就会觉得它不理性。但有趣的是,这样不理性的人反而可能比一心只想赚钱的人赚到更多的钱。

虽然“绝圣弃智”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但并不能保证每次都成功。如果对方无视你的威胁,你反而陷入麻烦:要么两败俱伤,要么现出“胆小鬼”原形。

在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回忆录中,其助手透露尼克松曾经希望靠“狂人策略”打赢越南战争。办法是向越共方面透露信息:尼克松已经恼羞成怒,成了不顾一切后果的“狂人”,为了结束战争宁可使用原子弹。尼克松希望这样一来,“胡志明两天之内就会跟我们和平谈判”。然而事实证明这一手其实并没起作用。

最糟糕的是,双方都采取了这种“绝圣弃智”策略——这很可能出现,因为当“狂人”似乎是占便宜的。于是他们都发现对方醉醺醺地出现在车里,都拆下方向盘丢出车外。这个时候,这一对装傻充愣者都明白,一旦游戏开始,后果会是什么。于是他们只能选择:要么丢脸地取消较量,要么为了面子丢掉性命。

虽然这种局面还是“胆小鬼”游戏,谁都希望对方宣布退出,这样,自己既保住了面子,又取得了胜利。可是与原来的游戏不同的是现在他们都没有通过增加风险来逼迫对方认输的可能了,也无法通过判断对方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选择,因为“第一分钟”也就是“最后一分钟”,选择一旦作出,就没有更改的机会,他们的选择只能是要么丢脸,要么丢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