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软实力:中式成功领导品质
9112500000010

第10章 软实力之影响力(3)

从这种情况不难看出,即使晁盖不死,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因为他在梁山好汉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什么地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领导者一定要吸取晁盖的经验,在掌握实权的时候不断地树立自己的影响力,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确保自己的地位。

晁盖在攻打曾头市时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影响力这一事实,还可以从他生前的几件事中看出。

其一:白龙庙小聚义。劫完江州法场齐上梁山,山寨中共有四十位好汉,晁盖此时便又要让出山寨之主,宋江坚辞不就,坐了第二位,吴用、公孙胜做了三四位后,宋江喧宾夺主,“休分功劳高下,旧头领重主位,新头领坐客位”,读来轻描淡写,但实际内容丰富,本来一到梁山大家便是兄弟,不分你我,按功劳排座次,并且应该紧密团结在以晁盖为核心的梁山泊周围,宋江硬要分宾主,咄咄逼人,旧头领才9人,新来的头领多达27人,这样一来人为的阻止了头领间的融合。

我们可以替晁盖想想,千里跋涉救宋江回来,又多了众多好汉,本是一桩盛事,庆功宴上,被宋江这么一搅,两列好汉众寡悬殊,壁垒分明,晁盖居中,又怎能端坐,新头领的喧嚷,反衬出旧头领的寒碜,身旁又是顾盼自雄的宋江。

这哪里是庆功,简直是受罪!

其二.出征:宋江不以山寨大义为重,把梁山头领视为己出,培养心腹不让晁盖染指,每逢战事,“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使轻动,”使得晁盖一方面指挥不动新头领,另一方面结识不得新好汉。宋江出征,新到的好汉越多,旧头领的比例越低,晁盖的影响力越弱,晁盖能出战的唯一前提就是打恶战、险战。

其三、晁盖自己的话:打曾头市时,宋江不让晁盖出战,晁盖这回是这样说的“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一山之主,居然还怕别人怀疑自己和属下抢功劳。可见晁盖当时在山寨中的影响已大幅度下降,他也深深感受到宋江咄咄逼人的威胁,明知此战危险,仍然要挺身而出。

在夜袭曾头市中,林冲要替晁盖劫营,让晁盖接应,晁盖是这样回应的,“我不自去,谁肯向前”,八个字里,透出多少心酸和无奈,堂堂一寨之主,令不能行,只好自己在前杀开一条血路。

以上几条已充分反映出梁山的权力斗争已进行到一个关键时刻,晁盖作为一个直性子的人,已不符合梁山泊的发展,他出兵曾头市的命运是注定的——他一定要被史文恭杀害。

假设他没有死,也不会真正掌握梁山的实权。也许还会更悲惨、更阴暗的死去。

晁盖在争夺梁山寨主地位的过程中,失误就失误在他逐渐丧失了在梁山事务中的影响力。

而一个领导者不在乎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或者不重视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就会逐渐失去对下属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像在本文开头的那个寓言中所说的,晁盖在其位而不能谋其政,不能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地位树立足够的威严和影响力,才不得不魂归离恨天。

所以,今天的领导者们应吸取晁盖失位的教训,在树立影响力时,要注意四个问题:

1.不发布无法执行或得不到执行的命令。

这是建立和维护领导者威信的重要原则,因为一旦这样做,它只会破坏纪律,影响士气,使员工产生厌恶反感情绪,最终削弱自己的影响力。

2.谨慎对待和弥补权力空隙。

如果员工掌握着某些技术使用权,他们不能被轻易替换;还有一些员工掌握着其他人没有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或者是某个员工的工作与其他重要的工作或者与其他重要的人有密切关系,致使上司间接要依赖这名下属。这些因素使领导者处于不利地位,给他们的权力造成了空隙。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理清依赖关系,采取正确行动,以弥补工作中的权力空隙。

3.善于利用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对企业有利有弊。有利是个人有表达思想的机会,能促进人员稳定,有利于沟通,其弊是可能会集体抵制领导的决策。作为企业领导者,正视这些非正式组织并有效利用,对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是大有好处的。因为企业领导者,职位赋予了他职权影响力,一个非正式组织的领导具有人格的影响力,定会对信任度大有裨益。

4.主动与员工沟通。

员工总是乐意把领导自己的权力交给自己认为最有能力的人,只有和员工交流沟通,员工才能认识你的才能,把领导权交给你。另外还可以用自己的信念去影响员工,了解员工难处和要求,这些对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都是很重要的。

§§§第三节 影响力是这样炼成的

作为一个领导者,无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要有点魄力,因为有魄力的人自然也就会有影响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以其身份和个性特征,有效地影响并改变被领导者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领导者都需要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团结和领导下属,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的统一目标。

领导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如领导者的地位、能力、品格、知识、才能等。

领导者的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两大类。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构成的,所以它是掌权者才具有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也称为强制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对领导者来说具有外加性;对被领导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强迫性。非权力性影响也叫自然影响力,它与外加权力无关,是靠领导者自身的个性特征与作为而形成的。从领导者角度说,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很强的内在性,对被领导者来说,具有很强的自愿性。而只有把二者较好的结合起来,领导者的影响力才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历史上这样的佐证并不少见。

有魄力当然有影响力

作为一个领导者,无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要有点魄力,因为有魄力的人自然也就会有影响力。

当机立断的决策魄力是领导者应该必备的能力。只有善于当机立断的领导者,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措置自如。当然,领导者应该明白果断决策不等于武断决策,危机决策也不是随机决策。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500多年。因为前期屡屡迁都。而最后的270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商朝的第十九个王。盘庚定都于殷,不再迁徙,反映了这时候农业的重要性己经超过了畜牧业,人们有了定居下来的需要。

盘庚决定迁殷,是经历了一番斗争的。太甲以后,商朝历代的君主和奴隶主贵族们过着腐化的生活。他们寄生在国人和奴隶身上,残酷地剥削人民和奴隶,任何事情都驱使奴隶去做。在奴隶和奴隶主之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们不堪忍受折磨而大批逃亡。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由此,叔侄之间,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为私利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

商朝被阶级矛盾和奴隶主内部的矛盾削弱,国力日渐减弱,有些小国和少数民族也起来反叛,加上水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内外变困使得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简直到了崩溃的边缘。

正在这个时候,阳甲商朝的第十八个王死了,阳甲的弟弟盘庚做了王。盘庚是个很明智和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国家不能再照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应当想出一个根除弊病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挽救商朝的衰亡。他想来想去,认为把都城迁到殷是个很好的办法,因为到那里去有着几条好处:

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环境和现在的都城“淹”比起来,无论是建设都城还是发展农业生产,都会比现在的情况要好;第二,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王室、贵族将会受到抑制,这样阶级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第三,迁都可以避开那些叛乱势力的攻击,都城比较安全,外部的干扰少了,统治就可以稳定很多。

可是不少人反对迁都的决定,反对的人主要是奴隶主贵族。他们知道,到了新的地方不能像现在一样照旧享乐。盘庚是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决不会因为有人反对就改弦易张。

他把奴隶主贵族召集起来,对他们发表了两篇训话:第一篇训话是劝说,告诉大家迁都到殷去的好处。他说:“我要效仿先王关心臣民的样子,关心你们,保佑你们,带着你们去寻求安乐的地方。你们如果怀有二心,先王的在天之灵便要降下灾难,惩罚你们!”第二篇训话是示威,用强硬的口气,告诫人们一定要规规距距地服从迁都命令,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制裁。

盘庚用自己的魄力,果决的下令迁都,终于完成了迁都的计划,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柬。

老百姓到了一个新地方,好多地方不适应,就闹着要回老家。奴隶主贵族就乘机捣乱,煽动大家要求搬回老家去。盘庚又发表了一篇训话,用强硬的态度,毫不妥协地警告奴隶主贵族不要捣乱,否则必遭严惩。过了几年,局面才安定下来。奴隶们在这里被迫夜以继日地劳动,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出现在殷的土地上。从此,商朝的都城就永久地固定在殷城,由于盘庚的治理,商朝在这时政治上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

盘庚迁都,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有了相当成就,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盘庚迁都,从中可以看出,有魄力的领导者通常决断力比较强,办事爽快果断,常常是一字千金,因此常可以使员工折服,员工也会因佩服他而自觉地向他靠拢,全心全意地接受他的领导。魄力是领导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它能够给领导者在下属或员工中带来极大的影响力。古代一个家长,拿出一团乱麻,让两个儿子把麻缕出来,大儿子一点一点地往外挑,而小儿子却抽出一把刀,斩段乱麻,这就是所谓的“快刀斩乱麻”。领导者就要有这种当机立断的魄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断立断才能树立领导者果敢、自信的形象,只有这样的领导者才能让部下信服、尊敬。